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学术 > 刘玉来:谈谈山水画的随类赋彩

刘玉来:谈谈山水画的随类赋彩

2024-04-08 14:05 文章来源:人民美术网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d0eijdcj05o0rqddkg.jpg

刘玉来作品

传统国画着色向来遵从谢赫六法的随类赋彩。正由于国画在用色上主张随类赋彩,从而突出了国画在色彩上的独特美学特征。随类赋彩的意思就是所画物现实中是什么颜色就上什么颜色。这在花鸟、人物画中表现很突出。在山水画中似乎不见得非如此。

其实传统山水画自有它的着色方法,并不胶柱鼓瑟于随类赋彩。山水画着色基本有大青绿、小青绿、浅绛三种。这些颜色似乎与随类赋彩相去甚远,实际原则上依然属于随类赋彩。比如大青绿山水着色很夸张,但它只是夸张,并不违背颜色的真实,由于一般认为山都是青山,所以就通体染青绿,并不分别其中的变化了;小青绿中的山水等景物有绿有浅绛色,于是便分别染,并不加多少夸张;浅绛山水中因为大多山石大体是浅绛秃山,少有绿色,于是就以浅绛为主。有时画家还会根据所画内容可以尽力做些夸张,比如李可染画的万山红遍,由于表现的是秋山,通体就作红色渲染,并不再细分,效果很好。有时还可以运用装饰画手法勾勒金边或着很夸张的颜色。

d0eijltum54dl0vldx.jpg

刘玉来作品

国画底色是墨色 ,即从第一遍的勾勒造型开始都是用墨完成的。之后无论再怎么上色都需要保护第一遍的墨色存在(有些泼墨新国画除外)。这是因为国画的造型、皴擦点染都是用墨色完成的,而且在上色之前倘若不再上色,墨本就已经是完成的了。在这种情况下着色就需要尽量注意保护第一遍的这些墨色操作结果,着色要在不伤及墨色的情况下进行。倘若这些墨色的地方被色彩伤及,则需要再补充墨迹。国画在上色时主张的是墨不碍色色不碍墨的美学原则。当然,倘若是没骨画,法则另当别论了。所谓没骨画法就是没有墨线勾勒、皴擦,与水彩画法接近。

国画山水中的浅绛山水由元朝画家黄公望发明。这种方法就是在第一遍墨色勾勒皴擦点染完成后,通体渲染浅绛颜色,有时墨迹被染到了,画面就会显得萎靡不振。国画要求色不碍墨,为了解决通体染浅绛色所形成的弊端,一般采取尽量避开勾勒线和皴擦。如果不避开,罩染势必有碍墨色,就需要再加墨色以恢复。这样罩染也有一样好处,就是可以使画面得到厚实的效果。不过这需要掌握好,否则也会破坏了画面的新鲜感。

d0eijrhiouj1oksias.jpg

刘玉来作品

大青绿山水的染色很夸张,石青、石绿、赭石、浓墨等可以上得很浓烈。这种方法要求技术较高,否则就会有死板僵硬的效果产生。需要解决的是要掌握套色法,就是说并不是原色是最深的,要得到某种颜色最深的色就需要套染。比如石青原色须要淡些时,倘若加水,必然会显得薄,倘若加白色就会淡化了,也会显得失去光彩,这时就必须学会调色,即在里面加些石绿,如此就会得到青翠欲滴的效果了。再如石绿,原色的石绿涂在白纸上要想得到厚实饱满的效果,单独使用怎么都不行,就需要先涂抹上赭石或草绿,再上石绿才行。大青绿山水在用色上有时比较厚浓,重外形墨线勾画和色染,不重皴,工艺化程度很高,装饰意味很浓,很打眼。

d0eijxm0tlgezivsho.jpg

刘玉来作品

小青绿山水是常见的,随类赋彩表现的很突出。淡绿、淡赭用得很普遍。小青绿要求整体色彩要柔和,不宜某处颜色突兀。通常在有皴擦的地方着色是很普遍的,在这些地方就要体现色不碍墨,同时还要体现墨不碍色。为了达到这种效果,通常不会将所要达到的颜色一次达到,而是采取多次、渐重的渲染上色,让颜色分几次逐渐渗透入纸。其效果是原本的墨色和色彩达到交融美。特别是在一些浅淡明朗处,这些地方需要有墨、色,但还要使墨色有一定厚度和暗度,大都会采取多次渲染的办法。

常见的一些新国画用色秉承水彩的方法,其效果就是失去了国画的味道。这些画不秉承随类赋彩的原则或者不完全秉承,画面则显得薄弱。尤其这些画轻视皴擦和墨色渲染,失去了这些支撑作用的笔墨,自然会既显得薄又会少了国画传统的美学特征了。


2024.4.6  北京艺术研究所刘玉来


责任编辑:娜兰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