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综合 > 形质与情性的辩证交响——孙过庭《书谱》真草书体论探赜

形质与情性的辩证交响——孙过庭《书谱》真草书体论探赜

2025-09-08 11:36 文章来源:人民美术网  作者:孟云飞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哲学升华:阴阳辩证的道艺观照

"形质"对应《周易》"形而下者谓之器","情性"暗合"形而上者谓之道"。王弼注《老子》"三十辐共一毂"云:"毂所以能统辐者,无也",恰似草书使转中的虚白处,正是"情性"生发的玄牝之门。这种"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的哲学观,构成孙氏书体论的本体依据。

真书静态造型(形质)与草书动态韵律(情性),实为太极图中阴阳双鱼的书法投射。周敦颐《太极图说》"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的宇宙生成论,与真草动静关系形成哲学同构。文徵明《真赏斋帖》中真书题跋与草书信札的并置,展现"寂然不动,感而遂通"的易学智慧。孙过庭强调的"真草兼通",本质是要求书家把握"一阴一阳之谓道"的艺术规律。

董其昌《画禅室随笔》谓:"作书须得势,势乃形之君主",此"势"即形质与情性的统一体。傅山"宁拙毋巧"论,表面否定技法形质,实则追求更高层次的"大巧若拙"。这些后世理论的发展,均可视为孙氏辩证书体观的延伸与深化。

当代启示:传统书论的现代转译

现代书法实验中常见的"草书抽象化"倾向,往往陷入"使转不能成字"的困境。日本少字数派作品虽具视觉张力,但因缺失真书根基,终成无源之水。这印证孙氏"草怪事转,不能成字"的预言,提醒当代书家不可背离汉字形质的基本约束。

对比井上有一的"愚彻"书写与王某某教授的乱书创作,前者因坚守汉字结构而情性充沛,后者因解构过度沦为形式游戏。可见孙氏"真草相济"论对当代艺术仍具指导价值:情感宣泄必须建立在法度根基之上。

在数字时代书写危机中,孙过庭的辩证思维提供了重要启示:键盘输入侧重"使转"效率,手写文字保留"点画"温度,二者互补恰如真草关系。当代书法的存续发展,正需在新技术语境下重构形质与情性的平衡。

责任编辑:果然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