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沙子突围》连环画
2025年6月19日李人毅在编绘《米沙子突围》
亦然、北双报道:金秋九月,由李人毅编绘的连环画《米沙子突围》出版了。
本书是根据原沈阳军区副参谋长左勇回忆录编文绘画的,反映的是日本投降后,国共两党就夺取东北展开了殊死较量中一个故事。
连环画选页
1978年5月在河北怀来南山堡李人毅(中)与董存瑞父亲董全忠(右)在一起
新四军三师十团二营八连驻扎在苏北,在师长黄克诚率领下从苏北转战到东北,参加了建立北满根据地的一系列战斗,后编入了东北民主联军第二纵队序列。在“二下江南”攻打德惠的战斗中,八连奉命深入敌占区在米沙子阻击敌人,当完成任务撤退追赶主力途中,陷入敌71军 87 师、88 师等主力部队重围。
1983年8月在辽宁盖县画《攻克淮安》
1985年在李人毅创作《米沙子突围》
八连在副营长左勇、连长蓝田锋、副连长金仲伟指挥下,孤军奋战三天两夜,转战120余公里,进行四次激烈战斗,毙伤国民党军150余人,俘敌261团副团长等4人,突出重围胜利归建,成为名标史册的著名战例。
当时,东北民主联军总部电令通报各部队学习八连作战经验。第二纵队授予八连“铁的连队”光荣称号,八连英雄壮举远播海内外。
1984年5月李人毅在山西灵丘平型关考察
1988年在辽宁盖县审阅李人毅新四军人物画稿,右一为缪维丝,中为左勇
值得一提的是,本书创作于1985年,当时左勇在世,还没有出版时文字稿和画稿就丢失了。今年4月份沈阳收藏家汪磊“淘”到了画稿寄给了作者,遗憾的是不仅文字脚本丢失,画稿也不全,原画121幅,缺失了12幅。经过五个多月的努力,李人毅重新创作出了两万多字文学脚本,新补39幅画稿,全书共148幅画、两幅地图,后记中配有相关图片,以大度32开精装本,在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八十周年之际面世。
这是经过四十载接力而再生的一部连环画著作。
2007年左勇为老部队十团八连(现四连)题字:铁的连队
2011年李人毅为收藏家马瑛光收藏的连环画签字
李人毅以其作家的独特视野、画家的凝重笔触厚重了历史,图文并茂的形式,简述了苏军出兵东北,日本投降,中国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之时,发生在东北的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概括了抗联随苏军进入东北的接管情况,重庆谈判的起因,我军江苏、山东十万部队进入东北的过程以及党中央决策建立东北局、巩固东北根据地初期历史,作以形象化的阐释。尤其是展现了铁八连在夺路突围中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战斗情节,塑造出三班长为代表的英雄群像。使得本书既适合青少年的阅读,又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
左勇之子左玮在39军军史馆讲米沙子突围战例
李人毅连环画封面选
画家李人毅画连环画较早,1969年入伍在师放映队画幻灯片,就是小型连环画。1975年创作幻灯片画稿《华主席关怀新战士》参加全国美展,并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过连环画选页。陆续出版了《董存瑞》《海上血战》《攻克淮安》《血染淮阴城》《大将徐海东》《血战平型关》《延安保卫战·上下集》等十余部畅销全国。他的文学之路也是从编写幻灯词和创作连环画脚本开始的。《开国大典人物传》《新四军画集》都是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进行艺术实践。
李人毅连环画选页
1990年1月左勇夫妻和李人毅在沈阳八一剧场新四军人物画展合影
本书采用线描的表现手法创作的,简约生动地描写景物,精到概括地塑造人物形象,在仅有13cmX20cm的尺牍的空间中展现波澜壮阔的战争画卷,其中不乏细微的表情刻画。尤其在战斗动作和武器装备的描写上都还原了历史,具有史料价值和艺术审美价值,是以传统线描的表现革命战争绘画题材的佳构。要说李人毅的丹青之路起点是从画连环画开始的话,2020年出版的《罗亮泗炸坦克》和这本《米沙子突围》的出版,是他的连环画人生在延续。
书中的主人公之一左勇2013年去世,今年是他诞辰100周年,此书的出版有着特殊的意义,以此作以隆重的纪念,更是对发生在78年前米沙子那次战斗中牺牲的烈士们的祭奠;对有功不知道职务,立功未留姓名的无名英雄们,献上崇高的敬意。
2025年8月7日李人毅在补画《米沙子突围》连环画
人物绣像之一
人物绣像之二
本书由香港美术出版社出版,资深媒体传播人狄真编辑及装帧设计,特邀编辑高松,总策划李北双。
连环画选页之一
连环画选页之二
选页之四
20 选页之五
选页之六
选页之七
选页之八
选页之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