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馆是面向公众的重要文化窗口,收藏艺术品的目的不仅在于推出优质展览与推进学术研究,更在于记录时代风貌、促进文化交流,并履行面向全社会的公共教育职能。在此基础上,对这些作品进行长期保存、定期展出、学术研究、宣传出版,最大限度地发挥美术藏品的艺术价值与社会价值,同样是山东美术馆的重要使命。近年来,山东美术馆将“让藏品活起来”作为工作重点,致力于将静态的馆藏转化为公众可感、可触的动态文化体验。
“藏品是山东美术馆的立馆之本,也是‘艺游齐鲁’品牌的核心资源。我们坚信,艺术的生命力在于被看见、被感知。”在接受新黄河记者专访时,山东美术馆收藏部主任胡亚利开门见山地指出了馆藏工作的核心意义。

山东美术馆收藏部主任胡亚利
多维度“活化”藏品:让艺术走出库房,走进人心
2013年山东美术馆新馆竣工后,其设施、资金分配和收集机制发生了变化。新馆的使用让山东美术馆有更好的条件和能力投入更大规模、更多样化的收藏。新黄河记者了解,目前山东美术馆从藏品征集阶段开始,就会着手进行详细的归档与记录,在收藏艺术家作品的同时,特别注重对作者的艺术生平与艺术创作理念进行系统采集与归档。此举不仅旨在保存文化记忆,更着眼于后期的展览和研究。这种收藏模式改变了以往单一化的收藏方式,通过文字、影像、实物与作品相结合的综合保存方式,使藏品更具文化话语权。
如何让沉睡在库房中的艺术品真正“活”起来?胡亚利主任向新黄河记者介绍了山东美术馆从四个维度开展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