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展览 > 《修远而行——伍眉画社二十年》展览综述

《修远而行——伍眉画社二十年》展览综述

2025-11-19 16:43 文章来源:人民美术网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由陕西省美术家协会、陕西国画院、西安美术学院主办的《修远而行——伍眉画社二十年》展览,将于2025年11月23日下午2点,在西安浐灞国际艺术中心美术馆隆重开幕,展览将呈现五位女画家张小琴、石丹、石英、韩莉、傅小宁20年艺术创作的精品力作共计350幅。与此同时,由西安出版社出版的《修远而行——伍眉画社二十年纪》一书正式面世,本书以18万文字,400多张照片,200多幅作品记载讲述伍眉画社20年艺术活动的故事和每位画家的心路历程。著名文艺评论家沈奇为本书撰写序言并作展览前言。

《修远而行——伍眉画社二十年》展览分为四个部分,在三个展厅同时展开,其中:

第一部分:“状态· 二十年”,以文献图片、书籍资料为主,图文并茂回顾梳理伍眉画社二十年的艺术活动、展览、写生及走过的路程。伍眉画社的二十年艺术旅程,恰如一场静默而坚韧的生长,在时光的土壤中逐渐舒展枝叶,绽放出独特的美学花朵。回望来路,2005年的初次集结还历历在目。那时的创作带着探索的锐气与求知的渴望,在传统与当代之间寻找平衡。2010年的首展如同一场宣言,让"伍眉画社"这个名字开始在艺术界回响。随后的岁月里,她们的足迹从陕西走向全国,从国内迈向国际,每一次展览都是艺术语言的淬炼与升华。“伍眉画社”艺术年表,每一年每一月都记录着走过的路程和故事,记录着二十年来的状态变迁。而今站在二十年的节点上,这些文献和图片不仅承载着过往的记忆,更孕育着未来的可能。它们如同时间的容器,盛装着艺术生命的律动与光彩。

第二部分:“语境· 再回首”,展出五位画家二十年来的代表作品,共计74 幅。二十年的创作轨迹在此刻被重新梳理,那些沉淀在时光远处的笔墨记忆便浮现出来。这不是怀旧,而是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过去的创作与当下的目光在此相遇,激荡出崭新的艺术回响。二十年间不同时期的作品在此重聚,展现出艺术成长的螺旋轨迹——在回望中前进,在沉淀中突破。一幅一幅的代表作品,也代表着二十年如一日的创作坚守和对艺术本质的永恒追问。

第三部分:“写生·法自然”,展出五位画家精选的写生作品,共计156 幅。写生是艺术创作深厚的根基。此处集中呈现五位女艺术家二十年师造化、法自然的实践成果。写生不仅是收集素材的手段,更是艺术家保持感知敏锐度的根本途径,此乃艺术语言与真实世界的本质关联。五位画家以持之以恒的写生实践证明:唯有让创作与大地保持呼吸同频,艺术生命才能获得持久的力量。

第四部分:“求索· 修远行”,展出五位女艺术家最新创作的作品,共计120 幅。艺术之路,永无止境。这些新作以其锐利的当代视角和深厚的传统底蕴,展现出令人振奋的艺术生命力,更是一次面向未来的启程。新作既延续着五位女艺术家一贯的美学追求,又以全新的艺术语言回应着当下的文化语境。突破传统构图的画面张力,融合多元媒材的视觉实验,墨色在宣纸上流淌出当代韵律,留白处蕴含着未来的无限可能。每一幅作品都表明:艺术创作永远处于进行时。

《修远而行——伍眉画社二十年》展览以及画册出版,从策划到实施历经11个月,其间得到多方支持帮助,由尊美艺术工作室负责的展陈策划设计,使本次展览呈现出高品质的视觉效果,提升了欣赏艺术作品的观感。

展览地点在西安浐灞国际艺术中心美术馆,展期从2025年11月22日至12月16日。


展览前言

清贵如莲弥久香

——“伍眉画社二十年”展览前言
文/沈奇

自新世纪初,由当代陕西五位资深女画家张小琴、石丹、石英、韩莉、傅小宁携手同心、结伴修远的伍眉画社专业创作团队,迄今已走过整整二十年的历程。

这二十年中,伍眉画社不但以其纯粹而丰赡的艺术成就,于当代陕西美术界别开一界,而且在当代中国美术界乃至海外艺术界也逐渐产生了令人瞩目的影响力,进而成为当代中国美术史乃至文化史进程中一个具有特殊意义价值且值得深切关注与研究的典型个案。

伍眉画社五位女画家,皆出生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有着大体相近的学院艺术教育履历和修远而行的艺术追求,多年耕耘积累,各自别开生面,复因缘际会结社为“家”。以画室为“闺阁”,以雅集为“家常”,以行旅为“归属”;国内海外,切磋交流,写生办展,再示以知己之群乐,讨教学术之印证;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而道不弘人,人自弘道。由此二十年联袂共进,愈发自信、自在、自得而美,成就一段堪可改写历史的艺术履历,令当代美术界刮目相看。

由是,二十年耿耿情怀,烂漫斜阳里,净心漱履,端穆生生,携一部芳华谱系《修远而行——伍眉画社二十年纪》大型画册昂然面世,隆重举办包括各自得意之作、近期新作共荣而举的二十年纪念画展。回顾,总结,展望。文本位格,人本位格,历史位格,或可以一句诗概括曰:清贵如莲弥久香。既是对过往的总结,又是新旅程的开启,更是一段美好年华的确然印证,抑或,留芳待来年,为历史记取而不负初心。
(作者系著名评论家、陕西省美术博物馆理论委员会委员)


心声

——写在《修远而行——五眉画社二十年纪》出版之时

文/蔡亚红

1971年,美国女艺术史学家琳达·诺克林在《艺术新闻》发表《为什么没有伟大的女性艺术家》一文,引发巨大的震动,促使学术界重新审视艺术史中的性别偏见问题,反思性别与艺术的关系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这篇文章推动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女性艺术家以及“女性主义艺术”的兴起,弗里达·卡罗、朱迪·芝加哥等便是其中的代表。

半个世纪过去了,我们不得不承认,社会对女性的偏见依然存在。许多领域,依然在或多或少、或有意或无意地漠视女性的力量。女性想要获得和男性同等的社会认可,至少在专业领域,她的成就一定要超过男性许多,这也意味着她必须付出更多的努力和艰辛。

陕西是中国画大省,有许多享誉全国的大家,但其中女画家的声音依然是微弱的,长期以来,陕西女画家处于边缘状态。刘文西先生生前曾多次在不同的场合呼吁:“陕西有女画家,陈光健就是一个。”刘文西“举贤不避亲”,但提起陈光健,大家首先想到的往往是“她是刘文西的夫人” —— 即便陈光健1958年从浙江美术学院毕业,和刘文西一起来到西安任教,曾经担任西安美术学院国画系主任多年,所带出的学生里有邢庆仁等一众名家。

女性艺术家的作品,常因艺术语言中有更多个人经历的转化而被主流艺术体系视为“女性化”的表达,进而忽视。在陕西,在全国,乃至整个世界,这种建立在男权认知体系上的偏见可谓根深蒂固,因而伍眉画社的出现与持续20年的影响就尤显可贵。著名文艺理论家程征先生说:“伍眉画社最大的意义,在于对抗精神,即一种对男性话语权的质疑。”伍眉画社不只是陕西五位女画家之间的呢喃私语,她们本着共同的信念和理想,办展、座谈、出书、游历、参加社会公益活动……蓦然回首,这些活动已持续20年之久。她们在展示自我的同时,更提振了陕西女性艺术家的“士气”,彰显“巾帼不让须眉”的气魄。我为她们持久的坚持而感动。

《修远而行——伍眉画社二十年纪》由著名诗人、文艺评论家沈奇先生主编并作序,这是对于伍眉画社一次全方位的回顾与展示。书中有名家评论、研讨会纪要、画家自述、创作随笔、艺术作品、画社年表,以及画家们各时期的生活、交流图片。在这里,伍眉画社一路走来的风采历历在目。伍眉画社的成立与坚持,得益于王炎林、程征、沈奇、张渝四位先生的有力支持。2005年,在著名画家王炎林的提议下,张小琴、石丹、韩莉、傅小宁在陕西省美术博物馆举办“状态·语境——2005女性绘画四人展”,以团体的力量发出自己的声音,引起画界和评论界的关注。2010年石英加入,共同在陕西省美术博物馆举办第二次联展“状态·语境·伍眉画社作品展”,由沈奇先生为之命名的伍眉画社自此正式亮相。这是陕西第一个民间性质的女性艺术家社团——由“我”到“我们”,她们以1加1大于2的气势,一跃成为陕西乃至全国画坛一道亮丽的风景。

在传统观念里,家庭是女性的全部,女性为之奋斗的目的是取悦他人。伍眉画社的5位女艺术家用作品和坚持告诉我们,家庭之外,女性照样可以兼顾事业且取悦自己。她们是妻子,是母亲,也是自己。她们用艺术表达心声,将生活的琐碎转化为精神的升华。在寻找精神家园的过程中,浅吟低唱,不张扬喧嚣,却早已悠然绽放。她们坚称我们不是“女权主义”,的确,她们的作品不同于西方后现代艺术流派的“女性主义艺术”,她们认可绘画中的“女性气质”,其人其画,温婉含蓄、诗意氤氲,同时并不缺少人性共有的精神力度。

长期以来,一个女性艺术工作者想要在艺术界立足,似乎必须把女人味藏起来,在个性与作品上都要特意表现得坚强些。周思聪作为当代中国最优秀的人物画家之一,其早期代表作《矿工图》固然令人震撼,但是并不能说她的彝族妇女、荷花系列在精神性上就弱于《矿工图》。她笔下的彝族妇女孤寂坚韧,置身空旷的原野或负重前行,或倚石而歇,或纺织布匹,或翻晒粮食,抑或蹲在地上抱着孩子,默默承受生活的艰苦,没有对抗、没有倾诉,那种无怨的宁静与茫然深深触动人心。作者对彝族妇女生活状态的真情描绘带给观者的震撼并不亚于其主题性创作《矿工图》。女性更敏感、细腻,善于在生活的常态中捕捉细节,将其转化为个人的艺术情愫——譬如周思聪在对彝族妇女的悲悯中忘却了自身烦忧,抵达心境的澄明。如沈奇先生在评论中所说:“中外艺术史虽主要是男性艺术家的档案,但要深究这些男性艺术家,会发现主要是他们身上的女性元素帮助、丰富、造就了他们。究其原因,关键是女性身上保留着比较多的自然性、本源性和诗性。只有当女性元素在艺术家身上起作用时,才会把肉眼变成灵眼,看见隐藏在物象后面的灵象,真正进入艺术的空间。”以此复观伍眉画社,没有声嘶力竭的呐喊,不以“女性气质”为拘囿,宁静致远,高贵单纯,凸显其不同凡响的清醒与别致。

几个有着共同志向的艺术家会聚一堂,谈艺论道,时间长了难免互相影响,但伍眉画社成员携手走过20个春秋,创作上却始终个性鲜明、各具风貌。如评论家张渝所说:“从枯荷到胡杨,石丹关注的是生命的物哀与幽玄;从精致到雅韵,韩莉追求的是以柔为美的心理能量;从有闲到孤独,傅小宁一直在探究生命中的有些时间,一直用浪费世俗意义上的‘意义’来探寻生命的本真;张小琴一直关注敦煌壁画,她渴望弘扬的‘道’,是宏大而又辉煌的传统;石英则素面朝天,以淡淡的水墨勾勒自己的文化想象。”所谓“和而不同”,五位画家的创作风格和艺术观念各不相同,却可以在互尊互敬彼此成就的和谐中砥砺前行,这正是女性团体的优势。女性往往更谦和包容,可以有“独上层楼,烟波凭栏”的自恋自许,也可以有“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的共勉同醉。一个团体,成员间必然有惺惺相惜的共性,但艺术最终是个性的产物,如果所有人都是一个思维、一个面貌,这个团体是没有意义的。艺术家拥有各自的面貌,是艺术的进步和成熟,这是“伍眉”的难能可贵之处。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同为女性,物质之外,我们还有所求。在平淡天然的生活中,以理想寄托情怀,保持心灵的丰盈,不让自己麻木。伍眉画社一路走来的坚持,笔者感同身受。很多时候,很多场合,我们愿意把自己的姿态放得低一些,是因为我们希望男性们更好更优秀,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不优秀或不能够优秀——或许我们身体的力量不如男性,但是内心精神的力量并不低于任何人——伍眉画社20年的行程,为此作了最好的注解。

感谢一路走来给予我们支持、帮助甚至是俯身提携我们的各位先生!世界是多元的,有你们也有我们,这个世界才会更加和谐,生机盎然。

(作者系陕西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陕西国画院副研究员)


责任编辑:果然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