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空间将成商场“标配”
“其实商场之间竞争也很激烈。”田刚说,现在纯卖百货的已经很少了,大部分商场里面电影、餐饮样样都有,如果艺术也能加进来,对吸引人气、提升 品质来说是非常有利的。但是,如果商场规划初期没有做到,仅靠后面小修小补的话,达不到硬性的展览要求,比如场馆面积,恒温恒湿等,很多高规格的展览就无 法举办。
“K11一开始定位很清楚,其地下三层就是一个3000平方米的艺术展览空间,所以才能举办莫奈那样的展览,包括吸引更多的艺术大师前来。而且 整个淮海路上只有它一家这种定位,辨识度会非常高。”田刚透露,当初要举办毕加索展时,曾有五六个商场来谈,其中三四个是免费提供场地的,但是源谷传媒全 部回绝了。“一方面他们缺乏相关经验,没法配合推广,而且有些商家仅仅是想借毕加索短期吸引人气,做完就把场地租出去,出于综合考虑,我们才选择了环球 港。”
尽管大家都想办展,但目前符合艺术展览需求的商场并不多。“据我所知有博物馆级别展览空间的只有K11和环球港。”田刚预计,商场定位可能会在 未来五年甚至两到三年之内发生转型。“原来我们无法想象电影院可以开在商场里,或者餐饮可以搬到商业中心里面,但随着这种方式的流行,现在新开的商场没有 影院、没有餐饮,会很难立足。”他认为,在不久的将来,艺术空间也许和影院、餐饮一样会成为商场标配。“这是三赢的模式,主办方有利润,可以引进好的作品 来,商场能吸引更多的人气,观众也可以得到更好的享受。”
反过来,一旦商场普遍拥有艺术空间,开始举办各种大展时,对于专业的展览机构也会形成挑战。“理论上美术馆、博物馆才是那些艺术大展的家,现在 已经出现‘过家门而不入’的情况。如果没有国家补贴或者相关艺术资源的话,专业展览机构靠什么来生存,靠什么吸引大众走到博物馆、美术馆里来?但这属于一 种良性的市场竞争,将来可能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