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版山水•艺术家与作品” 李军声:在大自然中探索创作体系

文章来源:人民美术网  

“我一辈子的工作就是画画,一辈子的兴趣爱好也是画画。一切生活方式都是为绘画创作,灵感也来源于生活。”现阶段的李军声酷爱在大自然中行走,寻找时间在大自然中留下的斑驳。他认为,是大自然的肌理语言教会了他的创作,指引着他如何继续将“砂石画”发展得更好。

李军声,砂石画创始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关于他个人的成就,曾被多家国内外权威媒体争相报道;关于他的作品,也从最初的10元、20元卖到了如今的单幅作品过百万元;关于他作品的影响力,早在1992年就已经冲出张家界,走向国际。

近几年,李军声的砂石画远赴德国“文化中国·湖南文化走进德国”参展,作品百米长卷《山魄》在北京山水美术馆展出,作品《亘》赴卢浮宫展示,2024年还荣获了《毕加索国际绘画大赛》总决赛优秀导师奖......卓越成就的背后,是他几十年如一日对艺术的坚守。

“脱落的斑驳、流动的水印、墙上的霉斑.....这都是自然界真正的艺术大师。”李军声翻开自己的手机相册,向记者展示了他在大自然中收集的痕迹。一幅标注着“2010年1月,2024年1月”的作品让李军声顿生激情,他告诉记者,这是他艺术创作生涯中第一次将一件快要被丢弃的作品拿来进行二度创作。随着时间的沉淀,他的创作思路也在持续更新,他不断地尝试、探索,发现原来砂石画是可以修改、覆盖的。

李军声尊重大自然语言、敬畏大自然。自从形成了自己的绘画观念后,他一直在寻找自身的唯一性。他说,越是思想意识爬得高,越是顶峰难遇“共识”,内心也就越孤独。这种孤独迫使他离大自然更近,找到了更多的创作源泉,形成了自身的创作体系,他深刻感悟到:“砂石画就是一个浓缩的大自然。”

李军声的作品百米长卷《山魄》曾得到著名美术评论家王镛评价:砂石画艺术与自然的完美结合,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其境界高雅,是他人所不能模仿的。

“没有答案的答案才是真正你要追求的答案,没有具象的东西才是真正的有空间创作的东西。”李军声说,他希望能找到更多同频的人,通过将画与音乐相结合的艺术形式,打造出属于人类的另一种创作形式,用创新的艺术形式推介自己的家乡一一张家界,为家乡的发展贡献出个人更多的力量。同时他也坦言,将一直创作下去,并希望自己的创作形式和思维能够被传承下去,更好地为张家界、为人类服务。

“文创可以量化,艺术品要追求唯一性。”他也叮嘱即将走入社会的年轻画家们: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只有极少数人过去,一定要走出条条框框,走出属于自己的艺术风格。

作品赏析:

秘语·张家界

悬浮·张家界

丰碑

光影·张家界

风骨·张家界

综 合 材 料 与 审 美 感 悟

——李军声的砂石画

(王镛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艺术评论家)

画家李军声的砂石画,在当代中国多元发展的画坛上领异标新,别具一格,曾受到张仃等老画家的奖掖和国内外许多观众的赞赏。

李军声的砂石画属于一种综合材料艺术。拼贴(collage)或综合材料(mixed media)是西方现代艺术常用的媒介。20世纪初,毕加索等西方现代画家就已开始尝试用各种材料在画布上拼贴。20世纪中叶,法国画家迪比费(Dubuffet)曾用沙子、泥土、石膏、胶、沥青等材料涂沫画布表面;西班牙画家塔皮埃斯(Papies)也曾用沙土、熟石灰、胶等混合材料作画;美国画家波洛克(Pollock)受到印第安土著居民的"沙画"的启发,把搀杂沙子、玻璃碎片等材料的油彩滴流在画布上。这些都是典型的西方现代综合材料艺术。不过,李军声的砂石画,并非对西方现代综合材料艺术的挪用和模仿,而是他凭借自己的审美感悟发现和创造的一种独特的综合材料艺术,是中国土生土长的一种现代艺术。

李军声也许并不了解迪比费、塔皮埃斯、波洛克等西方现代画家,但他创造的砂石画却取得了与西方现代画家的综合材料艺术异曲同工的视觉效果,而且更富有中国本土艺术特色。

什么是砂石画?用自然直接描绘自然,用对象直接表述对象。将沉寂在自然界中数万年的砂石作为绘画创作的材料,用成熟的艺术手法对自然材料进行处理。与自然对话,与自然为友,协作共生,致敬生命,悲悯前行。于是就诞生了一种全新的绘画种类——砂石画。

艺术家简介:李军声,砂石画创始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湖南省美术家协会第九届理事,国家一级美术师,高级工艺美术师,张家界市文联副主席,张家界市美术家协会第四届主席,张家界市油画学会第二、三届主席,吉首大学美术系客座教授,张家界市政协第五届常委,永定区人大第四、五届常委,张家界市农工党党员。


责任编辑:果然

最新推荐

天地玄黄,金墨无界——吴瑞祥在古今中西之间构建永恒

吴瑞祥,笔名小小丫(木人),中共党员,国家高级书法师、国家一级美术师。自幼喜欢诗书画,书法风格独特,作品浑厚质朴,运笔苍劲有力、灵动,承传统书风有古意有自我。人民日报社有评“一展率真 纵横驰骋 ”现为现代艺术中心高级研究员,中国东方文化艺术研究员,中央美术学院客座教授,“国礼艺术家”文化强国首批高级...21小时前

隶欲精而密:孙过庭书论中的秩序与精神

孙过庭《书谱》中“篆尚婉而通,隶欲精而密,草贵流而畅,章务检而便”的论断,以精炼之语道破书体本质。其中“隶欲精而密”五字,如金石镌刻,于千年书法长河中熠熠生辉。其意蕴之深邃,远非仅止于技法层面,更指向书道精神与宇宙秩序的深层契合。一、正名溯源:隶体流变与“精”“密”旨归欲明“精而密”之真义,首当正名...1天前

赵启斌|新金陵画派精神在当下的传承与担当

南京,自六朝起便以绘画为文化特色与发展优势,历经近一千八百余年的岁月沉淀,逐步形成极具个性的绘画艺术风貌,且历代传承从未间断,至今仍是我国绘画艺术创作的重要基地与核心重镇。对于长期在南京生活、工作并从事创作的中国画画家而言,肩负着传承的使命,他们应满怀信心,以强烈的责任感与担当精神,在传承中展现自身...2天前

踔厉奋发·如椽巨笔著华章 | 郑兰美 2025

《百年奋斗激风雷,如椽巨笔著华章》——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向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发出伟大号召“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埋头苦干、勇毅前行,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导读一、郑兰美:最为真实的艺术表达二、...5天前

艺术个案研究 | 刘杨:“笔墨花鸟魂” | 2025

艺术,作为人类文明的精神镜像,始终以感性形式编码着个体与时代的双重记忆。在全球化与数字技术重塑文化生态的当下,艺术创作已突破地域与媒介的藩篱,成为跨文化对话的活性载体。本研究以艺术家个案为棱镜,旨在穿透作品表层的形式美学,探求其背后交织的文化基因、心理图式与社会能量场。传统艺术史研究常受限于风格演进...5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