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光日新》——中国美术的中流砥柱 · 杨进民

文章来源:人民美术网  





杨进民 Yang Jinmin

1956年生于陕西蒲城,1987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画学会理事, 中国美协河山画会会员,李可染画院研究员,原解放军总参美术创作院副院长,中国人民大学培训学院特聘教授。

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全军等重要美展,并获1998年、2001年、2003年中国美术金彩奖,2007年中国百家金陵画展金奖,2011年高原·高原中国西部美术展一等奖,第三届当代中国山水画展银奖(金奖空缺),纪念建军八十周年全国美展铜奖,第二届当代中国山水画展铜奖,第十一届全国美展提名奖,中国的四季美术展铜奖,香港国际水墨画大展东方奖等。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中国文联、中国国家画院、中南海等国内外机构收藏。



可贵者胆

当代文化语境给我们最为强烈的感受是——以创新产生的精神积存是艺术当代性最为可贵的品质。艺术史表明,一部辉煌的艺术历史就是一部创造者辛勤探索与实践的历史,由于他们具有原创精神的付出与贡献,艺术史才得以如此厚重与丰富,人类的精神活动才得以如此充实与自由。

今天,我们愈来愈看到,自艺术起源以来的数千年艺术史,书写的是原创艺术家的原创历程及其原创成果,这是因为原创艺术是艺术家心迹的流露和生命体验的折射,唯其如此,作为精神产品的艺术,才能承载着人们从此岸渡向彼岸。

应该说,古今中外艺术史上的优秀作品,都具有这一特性,并在天、地、人的宏大主题中建构了精神家园的图景。

山水画家杨进民的作品,给我们留下的正是这一印象,用“可贵者胆”这句名言来评判他的作品是毫不过分的;他的作品,洋溢着“笔墨当随时代”的鲜活气息,焕发着现代意味的诗情,并在一种运动感中创造着新结构与新笔墨表现的视觉效果。

令我们感兴趣的,正是杨进民作品中那种原创精神和气息。 

杨进民是处在历史转型期的当代画家,他的同代人中不少人堕入了“回归传统”的复古误区之中,在盲目中徘徊并困惑着,杨进民以清醒者的睿智选择了“原创”的艰苦之路;无疑,“原创”是充满风险的未知之路,但它的意义与价值恰恰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体现,特别是它与世俗、平庸的“复古”之风的强烈反差,有识之士是不言而喻与不言自明的;在杨进民那里,“原创”是他探索未知与在不确定性中寻找、发现的动力,并由此产生不倦的求知激情,力求在已知的形式、笔墨之外去发现新的形式与笔墨美感,在已有的山水图式、美感之外去再造新的山水图示、美感,以“片面的深刻”去展示新的视觉样式,让自己的作品与历史的脚步在同行中共生。

也许,由于杨进民学过西画,在结构、色彩上有着优势,在观察事物时,视觉与眼光便有些独特,体现在画面上,便是那种直率的用笔,而不是一波三折墨戏式的笔法,在皴擦点染中尽显出物象的结构、转折、层次,当然,这一切都是在高度概括与归纳中完成的;其中,山脉的形体依然可见,但其体面关系已被做了简化,引入了直觉的印象式观察方法,作了“写实意象”的综合表现,尽管如此,一切都是意象的表现。

关键在于,杨进民不认为视觉的真实是存在的,特别是在艺术创作中。画家总是注意到,任何事物都可能有不同的形式,在可见的形式背后存在着其他未知的形式;为了寻找新的形式、手法,画家从写生入手,遵循“搜尽奇峰打草稿”的古训,却又用当代人的眼光关注结构的变化与色彩的关系,然后删繁就简、重组整合,按杨进民的说法,这是“以现代的标准代替传统模式的标准”的一种嬗变和转换,是一种心灵的创造,而非照相式的机械照搬与复制。

在创作中,画家调动自己的全部知识,在中国画山水技法中融入了西画的明暗、色彩与空间关系,使单一的水墨增加了新的内涵,使之更接近现实世界的本质,更贴近今天人们的自然观,而画家笔下的作品,则从一个局部折射出西部山水的雄浑与阳刚,更具巍峨的气势和宏大的魂魄,其张力、气韵溢出了画外。

杨进民在实践中并未切断艺术与生活的血肉联系,但他细微地把握着分寸,他在艺术与生活之间,不独建立着沟通桥梁,更使之从属于创造;作为当代画家,他坚持着这样的理念——不能把艺术等同于生活,艺术应在自律中发现自己并体现自己,用以构成艺术自己的生命魅力和生动的图景。 

从整体上看,杨进民以写意的框架结构其山水画,于是,作品的浓烈、狂放与静穆、神秘氛围、强悍气息等,形成为强烈的比照,从而形成一种艺术张力。

这里,山水意象、笔墨色彩与形式结构,都不具有自然属性,而且明显地具有情感化的特征,使杨进民得以把自己的写意风格发挥到淋漓尽致乃至气象万千的程度,他那独具一格的才情与敢于挑战自我的精神,都使他得以在探索之中获得充实、在不懈地追求中收获成果,一方面是色彩和意象的日渐风格成熟,一方面是内在活力的不断生成与扩散,使杨进民的创作在获得超越的意义中走向新高度。 

可贵者胆,成为杨进民艺术在现阶段的创作动力和艺术特色,他的作品说明了一切。

——徐恩存

中国美术主编




责任编辑:果然

最新推荐

天地玄黄,金墨无界——吴瑞祥在古今中西之间构建永恒

吴瑞祥,笔名小小丫(木人),中共党员,国家高级书法师、国家一级美术师。自幼喜欢诗书画,书法风格独特,作品浑厚质朴,运笔苍劲有力、灵动,承传统书风有古意有自我。人民日报社有评“一展率真 纵横驰骋 ”现为现代艺术中心高级研究员,中国东方文化艺术研究员,中央美术学院客座教授,“国礼艺术家”文化强国首批高级...4天前

隶欲精而密:孙过庭书论中的秩序与精神

孙过庭《书谱》中“篆尚婉而通,隶欲精而密,草贵流而畅,章务检而便”的论断,以精炼之语道破书体本质。其中“隶欲精而密”五字,如金石镌刻,于千年书法长河中熠熠生辉。其意蕴之深邃,远非仅止于技法层面,更指向书道精神与宇宙秩序的深层契合。一、正名溯源:隶体流变与“精”“密”旨归欲明“精而密”之真义,首当正名...5天前

赵启斌|新金陵画派精神在当下的传承与担当

南京,自六朝起便以绘画为文化特色与发展优势,历经近一千八百余年的岁月沉淀,逐步形成极具个性的绘画艺术风貌,且历代传承从未间断,至今仍是我国绘画艺术创作的重要基地与核心重镇。对于长期在南京生活、工作并从事创作的中国画画家而言,肩负着传承的使命,他们应满怀信心,以强烈的责任感与担当精神,在传承中展现自身...6天前

踔厉奋发·如椽巨笔著华章 | 郑兰美 2025

《百年奋斗激风雷,如椽巨笔著华章》——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向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发出伟大号召“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埋头苦干、勇毅前行,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导读一、郑兰美:最为真实的艺术表达二、...9天前

艺术个案研究 | 刘杨:“笔墨花鸟魂” | 2025

艺术,作为人类文明的精神镜像,始终以感性形式编码着个体与时代的双重记忆。在全球化与数字技术重塑文化生态的当下,艺术创作已突破地域与媒介的藩篱,成为跨文化对话的活性载体。本研究以艺术家个案为棱镜,旨在穿透作品表层的形式美学,探求其背后交织的文化基因、心理图式与社会能量场。传统艺术史研究常受限于风格演进...9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