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法青年艺术家长沙对话 共探跨文化艺术交流新可能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长沙11月4日电(唐小晴 莫红娥 王一安)第七届中法文化论坛平行论坛之 “中法青年艺术家对话” 3日在长沙举行。来自中法两国的五位青年艺术家齐聚一堂,分享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实践经验,共探跨文化艺术交流的未来可能性,为中法文化交流注入青春活力。

近年来,青年艺术家群体逐渐成为跨文化交流的中坚力量。论坛现场,中法青年艺术家围绕创作实践展开深度对话,用多元艺术语言搭建文化沟通桥梁。

第七届中法文化论坛平行论坛之 “中法青年艺术家对话” 3日在长沙举行。主办方供图

长沙市柳建新刺绣艺术馆馆长刘雅在深耕传统刺绣技艺的同时积极探索创新,将湘绣传统鬅毛针法与西方抽象构图巧妙结合。

“湘绣不仅是指尖技艺,更是跨越文化的沟通桥梁。” 刘雅介绍,今年 5 月她曾携湘绣作品亮相法国国际手工艺创新双年展,并在交流中发现中国刺绣重写意、法国刺绣擅装饰立体的差异特色。“未来希望以丝线为载体,进一步深化中法手工艺术领域的合作与交流。”

法国艺术家、陶艺家朱丽叶·佩内洛普·佩潘分享了在景德镇的驻地创作感悟。在景德镇的三个月里,她深入探索当地陶瓷材料与技艺,成功开发出 12 种不同黏土的创作可能性,并将中国汉代器型与现代烧制技术有机结合。

“中国陶瓷艺术的分工精细与技艺精湛令人惊叹,这里的材料与工匠支撑了我所有的创作想象。” 朱丽叶·佩内洛普·佩潘坦言,中国的创作经历极大拓宽了她的艺术边界。

数字艺术如何为传统文化注入现代活力?湖南如是数字艺术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彦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她带领团队以 “科技 + 艺术” 创新模式打造沉浸式剧场,运用全息投影技术在竹林中构建数媒山间剧场,成功复活《楚辞》中的经典意象;同时通过重构《岳阳楼记》,让观众得以 “对话” 宋代文人。

“在与法国里昂等媒体艺术之都的交流中,我们既吸收了西方先进的技术表达手法,更坚定了‘以故事为核、以光影为幕’的创作理念。” 李彦说。

法国画家克莱尔·妮科特的创作则深深扎根中国文化土壤。北京胡同的烟火气、颐和园的古典美、上海城市的独特肌理,都是她的灵感来源。

今年,她在上海新天地完成的 400 米直径屋顶绘画,巧妙融合中国动物意象与法国装饰风格。克莱尔·妮科特认为,中国古典绘画中蕴含的哲思与自己的创作理念高度契合,未来将持续从中国文化中汲取养分,丰富自身艺术表达。

法籍设计师列思则将中国传统哲学与现代科技融入作品创作。“中国的电商平台让我轻松找到创作所需材料,中国的文化氛围给予我无限灵感。” 目前,列思正推进内蒙古火山口艺术装置项目,同时参与筹备广州国际艺术中心,积极推动中法艺术教育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在自由交流环节,五位艺术家达成共识:中法艺术虽植根于不同的哲学传统与美学体系,但在对创造力的追求、对人文精神的表达上有着共通之处。他们表示,将继续以艺术为桥,在传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创新,让中法文化交流在青年艺术家的实践中持续深化,结出更多硕果。


责任编辑:果然

最新推荐

2025上海——HIAF艺术地平线酒店型艺术展览

打破艺术的界限,渗入日常生活的全新艺术视野HIAF不仅仅是一场艺术博览会,而是一次“可共享的艺术体验”。此次展会将在酒店这一既日常又私密的空间中展开,探索艺术作品如何不再局限于“展厅之内”,而是融入人们的生活之中。HIAF打破传统“白盒子(WhiteCube)”的展览形式,将客房、休息厅、走廊等多样...1天前

中法青年艺术家长沙对话 共探跨文化艺术交流新可能

中新网长沙11月4日电(唐小晴 莫红娥 王一安)第七届中法文化论坛平行论坛之 “中法青年艺术家对话” 3日在长沙举行。来自中法两国的五位青年艺术家齐聚一堂,分享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实践经验,共探跨文化艺术交流的未来可能性,为中法文化交流注入青春活力。近年来,青年艺术家群体逐渐成为跨文化交流的中坚力量。论...6天前

中国廉政行为研究会书画院山东分院等机构顺利完成换届工作

2025年10月26日,中国廉政行为研究会书画院山东分院暨中国国画院山东分院第六届组织机构调整及领导人员聘任大会,以及首届中国法治监督网书画院山东分院组织机构及领导人员成立大会在庄重而热烈的氛围中隆重举行。此次会议旨在深入贯彻关于全面从严治党、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战略部署,落实国家关于加强廉政法...7天前

何以中国·壁画里的中国|为莫高窟赋予“数字生命” 让千年文化遗产“永生”

光明网讯(记者张魏桔)敦煌,一个在历史长河中闪耀着独特光芒的名字。10月31日,在“何以中国|壁画里的中国·当AI遇见小飞天”网络主题宣传活动中,媒体团走进莫高窟,探寻敦煌研究院运用数字科技守护千年文化遗产的全新路径。公元前139年,张骞奉汉武帝之命从长安出发,打通汉朝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坐落于河西...8天前

范智泓:让文物重生的“魔法师”

希望传承好文物修复的技艺,运用更多新科技提升修复技术,保护好守护好殷墟。打磨机、超声波清洁机、矫形器、热风枪……在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安阳工作站的一间办公室内,青铜器修复师范智泓的工作台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家伙什儿”,他就是用这些工具像施展魔法一样,为几千年前的青铜器洗去岁月铅华,让这些“沉默的见证者”...12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