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海追星·张飙诗书二百五十篇(组图)

文章来源:人民美术网  

编者按:科技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助推器,让崇尚科学成为一种习惯,让我们在科学的土壤里汲取经验和智慧,在自强的信念中凝聚勇气和力量。

人民美术网特别持续推出科海追星·张飙诗书系列,以飨读者。以此向创新、严谨的科学家们致敬!让我们一起跟着张飙先生的诗书走进这些科技巨匠,感受他们的家国情怀。

微信图片_20200915112008.jpg

张飙简介

著名学者、诗人、书法家,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军地书画研究院院长,和平世界书画院院长。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第四届驻会副主席、分党组书记;中国青年报副总编辑、科技日报总编辑、中国艺术报社长。曾举办8次个人主题书法展。曾获“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首届郭沫若文学奖”。获“首届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称号。六次获中国新闻奖。现有社会职务:中华海外联谊会常务理事,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常务理事,中国宋庆龄基金会理事等。

chqbez21q2knglgaka.png

致敬缅怀作物育种和细胞遗传学家戴松恩院士⊙《科海追星》之二百四十一

◎农业根须扎大地,父老家国,永在心中系。总理嘱托燃巨力,一生良种凭寻觅。壮士无暇追毁誉,只把欢欣,万户餐桌寄。愿作东风春雨细,神州麦浪连天际。(《蝶恋花》—张飙)

◎今天是戴松恩院士(1907年1月6日--1987年7月31日)的诞辰纪念日。他早年参与中国第一批小麦优良品种研究。1956年参加国家12年科学技术远景发展规划会议,主持了农业科技规划说明书的全部定稿工作。70年代末,他主持了“小麦非整倍体研究”,为小麦定向育种提供理论根据。他始终牢记周总理在接见时的嘱托“希望你用科学技术增多小麦,让人人都能吃上白面。”他为此奋斗了一生。195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戴松恩在美获博士学位后,美国导师请他留在美国工作,他说:“搞农业离不开土地,只有在祖国的土地上,我那点知识才能更好地为家乡父老、为更多人服务。”毅然回国。

◎1956年7月,戴松恩递交了第入党申请书,1964年,他第二次提出入党申请;1982年,历经了“文革”磨难、76岁的他第三次递交入党申请书,被批准入党。他说:“个人的得失实在是微不足道的,只有当心中装下了祖国、民族的利益,个人有限的才华、智慧才能焕发出灿烂的光彩。”

chqbfdie4eajgkizck.png

致敬缅怀高能物理学家张文裕院士⊙《科海追星》之二百四十二

◎万宇千河追射线。粒子稍柔,原子奇光现。浩视微观双秘揽,物理高能宏基奠。冷眼艰辛无所憾。志壮心宽,两弹雄风展。酷阻难磨真信念:此生只系炎黄恋。(《蝶恋花》—张飙)

◎今天是张文裕院士(1910年1月9日-1992年11月5日)的诞辰纪念日。他是中国宇宙线研究和高能实验物理的开创人之一,在核物理和宇宙线等研究取得突出成就,为中国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核武器立下不朽功勋。他开拓了奇异原子研究的新领域,获得了重大科研成果,为原子物理学作出巨大贡献,被国际物理学界称为“张原子”和“张辐射”。他主持了高能物理研究基地建设调整方案论证,在确定建造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以及对撞机的物理目标和能区选择上起了关键作用。他培养了众多人才,杨振宁、李政道、唐敖庆等都曾是他的学生。1957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在美国的朋友劝说张文裕加入美国国籍以避免麻烦,他说:“要想申请美国国籍,何须等到现在?我们生为中国人,回国的信念是不会变的。”“我是知道中国贫穷落后才回国的。”他说:“为了科学,我经历了人间的种种苦楚;正是科学,使我尝到了无穷的乐趣。”“生活清苦没什么,重要的是有所追求;人间的冷眼也没什么,关键在于要有志气。”

◎张文裕弥留之际一再嘱托:将一生积蓄全部捐献:10万元在西藏建希望小学,3万元给泉州母校培元中学,剩余全部交党费 。

chqbfv2jqiby1ata38.png

致敬缅怀地层古生物学家俞建章院士⊙《科海追星》之二百四十三

◎晚古地层测细图,奥陶纪类辨头足。化石演进揭天秘,叠代湮植令复苏。拼智慧,聚功夫,学追至底汇千书。魂凝华夏“珊瑚颂”,心血滴滴化灿珠。(《鹧鸪天》—张飙)

◎今天是俞建章院士(1898年4月-1980年10月3日)的诞辰纪念日。他是我国早石炭世生物地层学主要奠基人,中国珊瑚化石研究的奠基者之一。他提出中国下石炭统珊瑚的四个化石带,创立了中珊瑚目,在我国石炭纪及二叠纪珊瑚分类、珊瑚群特征、地理分区等方面取得重要研究成果,发现了新属和新种,被命名为“建章珊瑚”。发表的《中国中部奥陶纪头足类化石》是我国论述华中西南区奥陶纪直角石类动物群的第一部专著。195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俞建章长期从事地质教育,培养了几代地质人才。经常对学生说:“治学要持之以恒,要下苦功夫;对待问题要有追根问底的勇气。”他常把科学研究与艺术创作相类比,欣赏古人的格言:“人所易言,我寡言之;人所难言,我易言之。”

chqbg8wjypl4wkfmas.png

致敬缅怀妇产科医学专家张丽珠教授⊙《科海追星》之二百四十四

◎技赠千家“福孕”,情融人类繁延。体外胎胚织宇宙,管里试婴育洞天。一啼彻九寰。魂系神州父老,心直无惧路弯。医者大德溶万阻,生命新科拓史篇。醇醇母爱拳。(《破阵子》—张飙)

◎今天是张丽珠教授(1921年1月15日--2016年9月2日)的诞辰纪念日。她是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妇产科创始人。她年轻时发表的论文《体液细胞学和早期癌瘤的诊断》属当时世界先进水平。1986年,在实行计划生育的大背景下,面对许多人的质疑,克服极其艰苦的条件,她在国内第一个开展了试管婴儿技术的应用研究。1988年3月,我国大陆首例试管婴儿诞生。随后她又相继培育了我国首例赠卵试管婴儿、首例冷冻胚胎试管婴儿、首例代孕母亲试管婴儿等;各个环节的技术得到迅速发展,跻身于世界前列。她也被誉为“神州试管婴儿之母”。

◎1951年,张丽珠放弃在海外的优异的生活工作条件,突破英国当局百般阻挠回国。船到广州,当她第一次看到珠江口上空飘扬的五星红旗时,顿时泪下:“亲爱的祖国,我回来了”! 她说:“出国就是为了学本领,学成后就应该回来。”

◎张丽珠认为,不孕症患者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目前这一人群还有不断扩大的趋势。“帮助有生育苦难的夫妇要上孩子,会极大地提升家庭的幸福感。”

chqbhcukbyo7pcx0xj.png

致敬缅怀物理化学家教育家傅鹰院士◎《科海追星》之二百四十五

◎古墨土陶原始纸,胶体穿随,人类文明史。基奠新科抒壮志,神州工业添飞翅。“三曲”直言肝胆赤,铮骨书生,痴论家国事。慧化春风萌万籽,燃心总为中华炽。(《蝶恋花》—张飙)

◎今天是傅鹰院士(1902年1月19日--1979年9月7日)诞辰120年纪念日。他是中国胶体科学的主要奠基人。青年时代他就对祖先制造陶器,发明纸、墨,加工面食等贯穿人类文明史的胶体应用实例兴趣浓厚。20世纪以后胶体系统理论研究开始,傅鹰的系统独具特色的研究,受到国际学术界的重视。他还以此研究了国家建设急需的应用课题,解决了生产中的许多实际问题。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傅鹰坦诚直率地发表过许多真知灼见。1955年9月,他发表《高等学校的化学研究一个三部曲》一文,集中反映了他对发展祖国科学和教育事业的赤诚之心和系统看法,在当时的化学界和整个科技教育界引起了震动。

◎傅鹰说:“科学给人以知识,历史给人以智慧。”“一个人民的科学家与一个资本家的科学家不同之点只看他愿意为谁服务,至于研究化学的方法是万国同风的。”他要青年们记住:“研究是严肃的事不是赶时髦的事;研究是愉快的事不是轻松的事。世界上还有比建立祖国的工业和科学的事业更严肃更愉快的吗?”

chqbk0ras72krai5bh.jpg

致敬缅怀数学家教育家程民德院士⊙《科海追星》之二百四十六

◎模式识别倡导,像图处理先驱。脸、指、视听集万态,海量杂波辨唯一。瞬分亿信息。现代数学泰斗,青年抗日游击。通跨多科融各论,新紀大国铸伟基。春风桃李熙。(《破阵子》—张飙)

◎今天是程民德院士(1917年1月24日—1998年11月26日)的诞辰纪念日。他开创了中国多元调和分析的研究,是中国模式识别与图像处理研究的先驱和倡导者之一。他年青时曾参加抗日游击队,后在美国获博士学位,1950年1月回国后,做出了开创性的研究,执教近50年,培养了大量人才。被誉为“数学完人”、“北大数学的总设计师”。1980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自1966年始程民德被“隔离审查”长达7年,他始终初心不改。1988年,为实现“在21世纪把中国建成数学大国”的目标,程民德参与并主持了第一届“21世纪中国数学展望”学术研讨会。他与老一辈科学家联名给总书记写信,争取建立了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

chqbkhjwku867rxrs9.png

致敬缅怀机械学家刘仙洲院士⊙《科海追星》之二百四十七

◎古械隐传智慧,文明早耀天烛。先祖聪灵藏历史,考证据实定有无。源寻岁月初。本土教材自创,工程技贯百途。协作工读合一体,热血涓滴化万珠。身融华夏书。(《破阵子》—张飙)

◎今天是刘仙洲院士(1890年1月27日-1975年10月6日)的诞辰纪念日。他是机械学家和机械工程教育家,上世纪初,他就认为中国工科高等教育带有浓厚的半殖民地色彩,大学都采用外国教材甚至用外语讲课,长此下去,我国学术永无独立之日。他坚持用汉语讲课,发奋编写中文教材,成为中国自编工科大学教科书的创始人。他统一了我国机械名词,造出“熵”、“焓”等字表达重要概念。他是中国科学史事业的开拓者,系统地总结了我国古代在简单机械的各种原动及传动机械方面的发明创造,有些项目大大早于其他国家,为人类科学技术史增添了新篇章。195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刘仙洲说:“我们应当根据现有的科学技术知识,实事求是地,依据充分的证据,把我国历代劳动人民的发明创造分别的整理出来。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早就是早,晚就是晚。”如西方一般认为,机械传动的天文钟是欧洲人在14世纪初创始的。刘仙洲经过长达20年的研究认定,早在公元130年,东汉张衡的水力天文仪就已附有机械性计时器,并据此于1953年编导了一部科教片《钟》。他的结论令世界学界信服。

chqbks581ie6rlaygy.png

祝贺卫星导航系统总体设计专家谭述森80大寿⊙《科海追星》之二百四十八

◎测绘荒疆拓垦,国需总系赤心。陋室攻关争纳秒,频轨规则竞寸分。星飞遍宇巡。社稷安全命脉,岂能受制于人?壮士五旬扛重任,组网长天系统神。忠贞北斗魂。(《破阵子》—张飙)

◎今天是谭述森院士(1942年1月30日出生)的80岁寿辰。他是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主要开拓者和建设者之一。他52岁告别原来的科研领域加入北斗团队,作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副总设计师,参与了北斗系统三个发展阶段的顶层设计与研制建设。他提出了卫星导航频谱共用与兼容性评估准则,推动北斗系统区域服务S频率成为全球服务的合法频率,为北斗系统研制建设赢得了宝贵的频率资源。201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谭述森74岁当选院士。院士评选需要有6名推荐人。谭述森没找推荐人,也没写评选必须的个人介绍材料。还是了解谭述森科研成就和人品的几位院士主动承担起了帮谭述森寻找推荐人和组织评选材料的任务。

◎谭述森说:“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沿用他国体制,技术上将永远受制于人。”“永远不能把登山的保险绳交到别人手里。”“频率是国家战略资源,要像捍卫国土一样捍卫频率资源。”

◎祝谭述森院士80大寿生日快乐,福寿康宁!

chqbljd36ikfvahiaf.png

过年不忘追科星!

致敬缅怀地质学家孟宪民院士⊙《科海追星》之二百四十九

◎百种稀金隐万山,勘岩探宝苦寻源。双足踏遍千荒岭,成矿同生释秘玄。破旧论,立新元,敢持真理逆风帆。慧穿亘古融华野,心炬长燃映碧天。(《鹧鸪天》—张飙)

◎今天是孟宪民院士(1900年2月2日-1969年2月18日)的诞辰纪念日。他是中国层控矿床研究的先驱,我国最早运用矿物微量分析的学者,对有色金属、稀有金属矿床的矿物组成以及成矿理论有深入研究,擅长矿物微量化学分析鉴定,作出了多方面的贡献。他的足迹踏遍我国南北各地,为我国矿产资源开发作出重要贡献。195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岩浆热液成矿论”一统天下,他在美国的老师更是该理论的代表人物。在此情况下,孟宪民提出了很多人认为不可思议的观点:“同生成矿学说”。这是在大量的实践中,他得出的新的结论、树立的新的理论,并被实践所证实。

◎1966年孟宪民的工作和研究被打断,几名学生也被下放劳动。但他依然坚持发表自己的观点,杂志论坛学会都停止了活动,他便油印了《矿床同生说》,别人发“革命“传单,他发学术传单。他说:“只要有毅力,经过努力,许多事可以办得到。”

chqbltb9y9qiyaebbj.png

大年初五追科星!

致敬缅怀电机工程学家高景德院士⊙《科海追星》之二百五十

◎动态数学模拟,自激回路分析。论创最优磁控制,系统传输远距离,技追世界齐。电子新科开拓,人才峰顶直趋。办校只求高质量,博硕精拔极上梯,挥旄万马疾。(《破阵子》—张飙)

◎今天是高景德院士(1922年02月05日--1996年11月24日)诞辰100周年纪念日。他指导建成我国第一个电力系统动态模拟实验室,在串联电容引起交流电机自激的研究中,得出存在两个自激区的结论,提出了克服自激的新措施。创立电机多回路理论,为分析电机内部不对称故障开辟了新途径,已在电机内部故障保护装置的设计中得到应用。领导研究小组研制成功的发电机线性最优励磁控制器,已在多台大型发电机组投运成功,居国际领先地位。1980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高景德在担任清华大学校长期间,提出"着重提高,在提高中发展"的办学方针,在全国率先成立研究生院,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高层次人才(硕士生、博士生)培养形成规模,初步形成较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为使学校建成高水平的综合性大学作出了重要贡献。

◎高景德说:盖“平房”莫如盖“高楼”。为什么呢?因为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生这种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是教学和科研的结合点,是提高学校水平的有力杠杆,其水平与规模如何,实际上反映着学校层次的高低。


责任编辑:果然

最新推荐

第二届北京书法篆刻新人新作展开幕,呈现多元化创作风貌

展览现场盛夏京华,翰墨飘香。7月31日上午,由北京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北京书法家协会共同主办的“第二届北京书法篆刻新人新作展”在北京市文联创展空间展厅开幕。白靖毅北京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白靖毅表示,本届新人新作展秉持“植根传统,鼓励创新,艺文兼备,多样包容”的创作理念,旨在彰显中华美学精神和社会主...1天前

“回江南 卢攀攀水墨人物画展”揭幕:水墨语言的坚守与创新

7月31日,由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主办、江苏省张家港市书画院协办的“回江南 卢攀攀水墨人物画展”在安徽省合肥市安徽画廊开幕。作为安徽画廊聚焦青年水墨艺术家的重要展事,此次展览共展出作品58件,带领观众领略江南人文生活意境与当代水墨艺术交织的碰撞。中国国家画院交流合作部原主任、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1天前

“传统文化艺术作品中的抗战”座谈会在京举办

人民网北京7月31日电 (记者宋子节)7月29日,“传统文化艺术作品中的抗战——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与传承弘扬革命文化座谈会”在京召开。会议由国务院参事室中央文史研究馆研究中心主办。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冯远出席会议并致辞。中央文史研究馆资深馆员靳尚谊,中央文史研究馆资深馆员王立平,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梁...1天前

“星火不灭 精神永续——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艺术展”在京开幕

为铭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由中国艺术研究院、北京市总工会主办,中国艺术研究院创作管理处、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承办,人民美术出版社、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与文献馆和美术研究所、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和胡一川研究所、《炎黄春秋》杂志社、陕西省延安文艺纪念馆、中央...1天前

“宫廷玺印与大众篆刻”跨时空对话 “印记北京中轴线”开展

2025年7月27日下午,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一周年之际,故宫博物院文华殿展厅举办了“世界文化遗产北京中轴线——印记北京中轴线大众篆刻作品展”开幕式。通过“大众篆刻与宫廷宝玺”的双重视角,展览以方寸印章为载体,生动诠释这条纵贯古都七百余年的壮丽轴线所承载的历史文脉与时代精神。本次展览由故宫博物院、北京...3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