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图)丹麦剪纸艺术家Peter Callesen创意剪纸欣赏

文章来源:人民美术网   作者:rd,

丹麦超级创意纸艺大师彼得·卡罗森(PeterCallesen)将一张张A4纸变成一些精致的艺术品。他所用的材料只有剪裁刀,胶水和A4的白纸。PeterCallesen首先将一张白纸剪出复杂的形状,随后利用剪下的图案花样来折叠成令人感到惊叹的图形。。。这种需要高度精确性的工作可以使一张价值几便士的纸成为一件价值2800英镑的艺术品。每件剪纸作品需要两周的时间来构图、裁剪和折叠。
彼得·卡罗森(PeterCallesen)关于自己A4纸纸雕作品的话:
我的纸艺作品是基于2D和3D关系的探索。我发现把一张绝对2维的纸,从2D变成3D的这个过程很奇妙,真是奇妙极了!因为变化的过程是如此明显,而事实上我的人物仍然未脱离其本源(的那张纸),也根本不可能逃离(他们作为纸的命运)。因此,某种角度说,我的大多数纸艺作品都带有悲剧性。有些作品是和童话、浪漫故事有关,比如,我的作品《不可攻陷的城堡》(ImpenetrableCastle)灵感源自安徒生的童话《锡兵》(TheSteadfastTinSoldier),那只爱上纸制的芭蕾舞女孩的小小锡兵,住在一只纸的城堡中。在我的其他作品中,也都是一些小小的梦想,在梦中,我的小人物们被他们所属于的强悍的自然本质所威胁,或迷失其中。
我发现A4纸是很有趣的创作材料,因为,它可以说是今天最平常、被消费最多的媒介,也承载了最多的信息在其上,因此我们极少会注意到这张纸本身。我把所有附加于A4纸之上的信息完全去掉,从零开始使用这张洁白的纸张做创作。我感觉我们可以和这种自然的,没有任何附加累赘的纸联系起来,并且因此赋予它以完全不同的意义。
白纸本身的特质使这些纸雕作品天生具有脆弱性,从而更强化了我的作品中悲剧性和浪漫性的主题。

 

 

 

 

 

 

 

 

 

 

 

 

 

 

 

 

 

 

 

 

 

 

 

 

 

 

 

最新推荐

骨木镶嵌 | 非物质文化遗产

骨木镶嵌源自鄞州,在当地有一句古话“雕雕嵌嵌,同师傅下山”这句说明了骨木镶嵌技艺与木雕原来是同一师傅出山,基本技艺相同。文化 历史追溯鄞州的骨木镶嵌历史,还得从浙东河姆渡文化说起。浙东的沿海丘陵又是江南水乡,气温潮湿和受东南季风的影响,数千年来,木结构建筑、漆器、木雕、骨制品的遗存十分丰富,鄞东鄞西...220天前

五谷粮食画 | 非物质文化遗产

种子画一种触手可及的历史与文化五谷粮食画,又叫种子画。以各类植物种子和五谷杂粮为本体,通过粘、贴、拼、雕等手段,利用其它附料粘贴而成:山水、人物、花鸟、卡通、抽象等画面。运用构图、线条、明暗、色彩等造型手法,对其进行特殊处理所形成的图画。五谷粮食画是中华古老的一门传统民间工艺,色彩自然,层次分明,立...220天前

何以尊贵——何以中国

在中国陕西宝鸡青铜器博物馆里收藏的一件中国西周早期的国宝级镇馆之宝——何尊。距今已有3000多年。何尊(He Zun,ritual wine vessel),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国家一级文物,是中国西周早期一个名叫何的西周宗室贵族所作的祭器。1963年出土于陕西省宝鸡市宝鸡县贾村镇(今宝...343天前

锦灰堆 | 非物质文化遗产

锦灰堆又名八破图,是中国传统艺术珍品之一,以画残破的文物片段堆栈构成画面,包括集破、集珍、打翻字纸篓等方式。起于元,盛于清末。2013年5月“锦灰堆”被列入山东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锦灰堆的历史锦灰堆最早出现在明代的鼻烟壶上,它源自中国传统本身,并受到西方物质文明的一定影响,非常真实的描绘古代...347天前

蜀锦|非物质文化遗产

蚕桑文明在蜀地起源甚早,古蜀第一位先王蚕丛,据说便已教民养蚕。春秋战国时期,《尚书》记载,时人把成都出产的锦专称为“蜀锦”,以示区别。文化/传承蜀锦早期的蜀锦以多重经丝起花(经锦)为主,唐代以后品种日趋丰富。唐代蜀锦的图案有格子花、纹莲花、龟甲花、联珠、对禽、对兽等,十分丰富。在唐末,又增加了天下乐...347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