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可染夫人邹佩珠告别仪式举行

文章来源:京华时报   

李可染与邹佩珠合影

李可染与邹佩珠合影

昨天下午1点,著名雕塑家、李可染先生的夫人邹佩珠先生告别仪式在八宝山革命公墓大礼堂举行。杨小阳、陈履生、史国良、李燕、李春海、胡妍妍、 赵旭、安远远、董浩等众多艺术界人士、李可染先生的学生以及艺术爱好者前往追悼,送这位艺术家最后一程。现场循环滚动的影像中,均是邹佩珠先生昔日为艺术 而忙碌的身影,有她温暖的笑容,有她洪亮的嗓音,遗憾的是未能等到《她在丛中笑》这本影集整理出版,她就辞世了。业内人士回忆,虽然邹佩珠先生生前活在李 可染的光环下,但李可染每一幅佳作都有她的功劳,她的艺术也会渐渐被后人所认识。

送别现场

人数众多分批入场悼念

5月4日晚8时,著名雕塑家、艺术活动家、美术教育家、李可染画院院长、李可染先生的夫人邹佩珠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北京逝世,享年95岁。

邹佩珠1938年在重庆考入国立艺专雕塑系,在校期间认识李可染,1944年由林风眠主婚,邹佩珠与李可染结婚。为了成就李可染的艺术,她把照 顾家庭的重担放在自己肩上。李可染先生过世后,邹佩珠不知疲倦地投入李可染艺术创作与中国画教育教学的全面研究。2009年邹佩珠先生将属于自己的200 余件李可染先生作品捐赠给国家,这一令人感佩的行为得到社会的广泛赞扬与尊重。

昨天下午,不到1点,告别的门外已经排起了长队,除了我们熟悉的圈内名人,还有不少是爱好艺术的年轻人。一位90后的女孩告诉记者,她在不同的 活动上见过几次邹奶奶,“她说话是那么的铿锵有力,尤其是讲到她的丈夫李可染先生时,话语中的支持敬佩骄傲和朴实,让我特别感动,今天是特意来送邹奶奶最 后一程”。

家属手捧老人的遗像

家属手捧老人的遗像

因为人数太多,不得不分批次入场悼念,悼念的人群中,不少都在默默抹泪,还有一位中年妇人悲痛到以头撞墙。人群中,中国嘉德董事总裁兼CEO胡妍妍同样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泛着泪花向记者说,“邹先生人特别好,是特别值得敬重的一个长辈、老师、巾帼楷模”。

亲友追忆

儿子李庚:妈妈很少说自己的过去

告别厅内,儿子李庚的挽联可谓概述了其母邹佩珠的一生,“少年逢战乱流离失所进艺校学雕塑立志为中华儿女立传,老年遇改革百废俱兴设基金创画院 实践促中国文化发展;兰溪娇小顽童长沙少年失牯重庆苦学成才悲鸿慧眼惜才邀入北京共创新学大业,武昌辛亥英雄宿县雪峰立像中国体育健儿可染同心携手共游桂 林同建勤苦学派”。

李庚说,儿子对母亲的回忆与一般人的记忆可能有所不同,在他的记忆里,妈妈一直是工作、工作、工作,一直在默默地看书,写字,看文件。“她参加 了人民英雄纪念碑组雕创作工作。是周恩来总理亲自批准的12名创作人员之一。她为此献图献策,与董希文,华天友分在一个组里,为前期工作人员。在北京大变 动的今天,还留下很多她的雕塑屹立在首都体育馆。”

李庚回忆,妈妈跟他讲过她自己小时候如何淘气,青少年时期的意气风发、勤奋求学。不过,在孩子面前,邹佩珠不大爱讲自己所经历的苦难。“回忆往 事,无论心酸还是艰苦,妈妈总是面带微笑”。在李庚的印象中,母亲总是在低着头工作。她对青年艺术家总是给予很多鼓励,“但对我们比较严格,她总说,‘还 不够,还要努力’”。在李庚的心里,妈妈的心是温暖的,“她藏着爱,不轻易说出来”。

在李庚的身边,有五本书一直带着,“书名是《中国美术史》《印象画派史》《希腊雕刻史》《世界美术史》《历代画家小传》”。那是李庚还在上中学 的时候,有一天,邹佩珠在办公室打扫卫生,“我跑过去玩,她从办公桌上拿出五本书说‘送给你’”。李庚说,这五本书影响了他的一生。

秘书周玉兰:未了心愿太多遗憾见不到《她在丛中笑》

在告别大厅的出口,有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奶奶一直在招呼来者,当有人跟她提及邹先生,还没有说上几句话,老人家就泪眼婆娑。她叫周玉兰,原是中央美院的老师,后来成为邹先生生前的秘书,邹先生走到哪儿都有她在身边,陪伴了邹先生整整19年。

周玉兰虽然耳朵有点背了,但一开口,声如洪钟,谈及邹先生的往事她滔滔不绝。她称邹先生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虽然年纪那么大了,但经常会参加各 种活动、接受各类采访,在身边的周玉兰常常会有些担忧,“我让她少说一点,她说不行,‘我是文艺工作者,我是终身的宣传员’”。有一次采访时,邹佩珠一说 就是将近四个小时,“说完以后,直接输液了”。

周玉兰说,邹先生有很多未了的遗愿,不少是关于传播中国传统艺术、发扬李可染艺术的,在“李可染的艺术生涯中有15个老师,她想给这些老师塑像,做成真人大小,放在李可染画院和李可染艺园中”。她还计划去台湾给李可染举办展览、出版画册等等。

周玉兰给记者转述了很多邹先生的未了之事,其中仅有一项是关于邹佩珠本人的。周玉兰告诉京华时报记者,邹先生特别注重档案资料的管理,“她生前 参加了很多社会活动,每一次活动上留下的照片都会记录好时间、事件和参与的人士,她想结集出版一本影集,她连名字都想好了——《她在丛中笑》”。周玉兰说 到这儿时声音哽咽,“这个就是憾事了,就算这个影集以后有机会出版,但里边儿的照片也不是她自己选的了”。

业内追忆

胡妍妍:邹先生践行了一生的艺术理想

胡妍妍认识邹佩珠已经二十余年,“近些年虽然年事已高,但经常会出现在各种展览和活动上,非常积极的人,也是非常热心的一个老人家,在推动艺 术,特别是让人敬佩的是给艺术界带来了无穷的正能量,永远都是气势如虹的样子”。她含着泪说,“人总是要过去的,但是过程精彩就是不平凡,为后人所挂念, 就是不巧。邹先生确实是践行了她一生的艺术理想,是我们的榜样”。

安远远:她做到了“美在心灵,贵在奉献”

中国美术馆副馆长安远远与邹佩珠的接触非常多,在她看来,邹先生“真的做到了‘美在心灵,贵在奉献(邹佩珠语)’,她给人的印象是特别亲切、关怀别人、照顾大家。在艺术的追求上有高远的目标,同时对李可染的艺术、对中国的艺术推崇和传播,是做了最大的努力”。

李燕:纪念邹阿姨也是在怀念李可染

中央文史馆馆员、李苦禅的儿子李燕在第一时间就知道了邹先生离世的消息,“我和小可家是世交,我应该称邹佩珠先生为‘阿姨’,因为李可染师叔和 邹阿姨是看着我长大的”。在李燕看来,邹佩珠的一生就是为了李可染的人生事业而存在的,“在可染先生生前,且不用说,她一直陪伴左右,共患难,在李可染先 生离世以后,他留下来的这一笔伟大的遗产、事业,都是她不辞劳苦在操办”。在李燕看来,邹佩珠先生的去世,“没有人不和可染先生伟大的艺术联系在一起的, 纪念邹阿姨,同时也是在怀念尊敬的李可染师叔”。

陈履生:她的作品会慢慢被大家认识到

在上世纪80年代,国家博物馆副馆长陈履生刚来北京时就经常见到她,“当时因为李可染的影响力,大家很少关注她的存在,李可染去世之后,越来越 显示出她的重要性,她对于弘扬李可染的艺术做出了重要的贡献”。陈履生觉得,邹佩珠让大家看到了一个长者的风范,“尽管她已95岁高龄,但总感觉她的音容 笑貌还没有离开我们”。陈履生相信,邹佩珠先生作为一个重要的艺术家,“她作品的重要性也会慢慢被大家认识到”。


最新推荐

迎接国际博物馆日 市民游客走进故宫感受古代书画魅力

5月17日,北京故宫博物院,观众在“万物和生——故宫博物院藏动物题材绘画特展”现场参观。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将至,人们纷纷走进博物馆,感受古代书画的魅力。据了解,本次展览是故宫博物院首次集中展示动物题材绘画领域的丰富收藏。展览精心遴选63套、共计117件自五代至清代的珍贵作品,涵盖了禽鸟、走兽、草...2天前

北京大葆台遗址博物馆重张,7600平方米重现大汉风韵

5月20日,全面改建的北京大葆台遗址博物馆重张。7600平方米的建筑空间内,汉韵尤浓。两项重磅展览“勃碣都会 幽燕华章——西汉广阳国历史文化展”“汉风轪华——马王堆生活艺术特展”同步开幕,“黄肠题凑”、辛追夫人的漆奁等凝结着古人智慧的吉光片羽,唤醒沉睡2000多年的记忆,揭开两座汉墓的神秘面纱。汉墓...2天前

“看·见殷商”火爆开展,一文回顾百年前殷墟是如何被发现的?

那年今日5月19日,备受瞩目的“看·见殷商”展览,在北京大运河博物馆(首都博物馆东馆)正式对观众开放。全国28家文博单位的338件(套)文物亮相,涉及甲骨、青铜器、陶器、玉器等,其中“一级加”重点文物超50件(套)。殷商时代,再一次走进了人们的视线。今天,北京日报纪事栏目,带您一起回顾,殷墟是如何被...2天前

深圳画廊城的十年之路

记者安卓报道:梧桐山,位于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自西南向东北渐次崛起。在此远望,西可俯瞰深圳市区,南与香港大雾山对峙,成为旅游圣地,深圳画廊城·梧桐艺术空间就座落在梧桐山下。1、致力于打造交易平台和展拍空间深圳画廊城始建于2014年,画廊城的负责人林静纯在丈夫肖振东的支持下,己走过了十年的历程。这十年...2天前

解码中国书画千年风骨 陶洪君在津举办主题艺术讲座

日前,以“笔墨丹青 千年风骨——致敬中国书画的艺术之魂”为主题的艺术讲座在天津外国语大学与天津美术学院相继举办,这一沉浸式文化讲座的交流形式受到了师生们的欢迎。陶洪君艺术讲座现场主讲人陶洪君作为两校的客座教授,是艺术与媒体领域的跨界先锋代表之一,不仅艺术造诣深厚,更凭借其在多元艺术表达形式备受业界关...3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