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刚,笔名:无为。号峨眉山人。1976年出生湖南新邵 2003毕业四川美术学院版画系,获学士学位。现任北京国画艺术家协会副会长,北京国画艺术家协会彩墨画院院长,峨眉山画院副院长。师从著名画家黄纯尧教授。2006年至2008年为中国国家画院走访学者,先后得到大师周绍华、曾来德、龙瑞导师指导。现居北京。
曾刚热爱生活,卷恋大自然,长期坚持写生,足迹遍布巴山蜀水及相临省份。传统笔墨基础较坚实,好作宏遍巨构,颇得气势,石质坚凝,树木密茂,急流卷浪,云气浮动,而且法度谨严、有生活气息、并在色彩上有所探索、力求把绚丽的色彩同水墨协调起来,并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1994年,出版《曾刚速写稿》。1994年,在成都市美术馆举办五人联展。1995年,获四川省三峡风情画展三等奖。1996年,获全国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六十周年画展三等奖。1998年,出版《曾刚山水画选》。1998年,在四川省美术展览馆举办个人画展。2000年,上海教育电视台专报道其艺术事迹。2000年,迁入上海发展,并受聘多所学校任教。2001年,中国书画报刊登其作品及文章。2001年,在上海豫园艺术苑举办个人画展。2001年,获第六届海内外中国书画精品展金奖。
胸中无尘浊 山水传精神——读曾刚山水画
尼玛泽仁(中国美协副主席)
董其昌在《画旨》中谈到:画有六法,一曰气韵生动。气韵不可学,此而知之,自然天授。然亦有学得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成立郛郭,随手写出,皆为山水传神。今观曾刚之画作,始知玄宰之言不虚也!
曾刚生于秀甲天下的峨眉仙山,而这方钟秀灵毓的水土恰好是画家陶冶性灵之所。曾刚早见慧根,总角之间,已识艺概,声名播于乡梓。稍长又游艺成都,广拜名师学画。而我最为称道和赞赏的,则是他的勤奋与善学,古人云,资学兼长,则神融笔畅。曾刚以其聪颖更兼好学,何愁事不竟成?
曾刚的画,主要表现在对家乡山水的一种人文关怀,一种乡情的眷念。一角山石,一叶扁舟,无不蕴含其浓浓的情思。他将自己的人生信念和审美追求一并融入他的彩墨世界,于空谷幽泉中令观者感受到那份久违的清新和远离尘嚣的宁静。冥冥之中,仿佛天籁。曾刚早年学习素描,有着很强的造型能力。其山水画胎息于宋元,以历代大家为用,其艺与日臻善。与大多数文人墨客一样,曾刚也是一位"一生好游名山"之徒。他热爱生活,钟情他所从事的艺术,常年奔走在名山大川之间,收尽奇峰,于大自然中陶冶性情,汲取艺术养分。他的聪明在于他不囿成法,能巧妙地将自己的所学所长于生活感悟结合起来进行解构,重组出许许多多的奇思妙想,在传统于现代之间找到了一个涵咏自如的契合点。读他的画,我们能感受到那份"即景会心、随物婉转"的优游自信。其笔触起伏宕迭,充满激情、充满个性,其中不乏率意天成的神来之笔。
曾刚作画,首重气势,次在得法、得意,其画不论小品、巨制,皆浑厚华滋,气势逼人,于雄厚之中蕴籍意韵。观之若侠客仗剑,风樯阵马,荡气回肠处足以令人扼腕,岂不亦快也哉乎?近来曾刚尝试以西画的肌理效果植入中国画中,其作品更见质感,其势亦愈见恢宏。我先暂不论曾刚此举的成功与否,单就这种探索性、创造性的思维是值得肯定和称道的。
当然,并不是说曾刚的画就达到了很高的审美境界。对一个青年画家而言,我看重他的未来。以曾刚的慧根和已取得的不俗的成绩,唯愿他不断进取,羽化自我,相信不久之后会看到一个全新的曾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