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年说猴——当猴子遇上瓷器(组图)

文章来源:人民美术网整理  

春节将临,举国欢庆新春,今年为“甲申年”,申即猴年。猴为灵长类动物,与人的联系最为密切,被人喻为聪明、机智、勇敢、活泼之兽,是智慧灵气的象征,尤为青年喜爱。


1.jpg

元 天蓝秞猴柄壶H23cm

自古以来,中国就有“猴祖”的说法,古籍如《诗经》、《礼记》、《尔雅》、《庄子》、《列子》、《山海经》、《淮南子》、《世说》等均有记载;笔记、野史、小说等记载尤多。记载名称各异,遂有猴、猿、猨(音‘猿’)、猱(音‘挠’)、狙、猕猴、禺、沐猴、狖(音‘又’)、参军、王孙等均指猿猴。《诗经·小雅·角弓》中的“毋教猱升木。”就是说:猴不用人教,就会攀木,说明古人对猴有仔细的观察。汉代王延寿撰有《王孙赋》,唐柳宗元有《赠王孙》赋等都是写猴。


2.jpg

道光粉彩封侯挂印碟 D14cm

在我国有关猴子的故事和传说,首推童叟妇稚皆知的《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修炼成真正的火眼金睛,神通广大,超凡变幻,通灵豪迈,以及为民除害,忠心护主,不畏强暴,勇于请命倍具良知,是吴承恩笔下最为出彩的兽与人性的完善结合。由此改编成的戏曲、说唱、杂耍、影子戏等不胜枚举。最有意思的是孙大圣被安上紧箍后,从此叛逆之情稍有萌发,便在师傅唐僧的念念有词头痛难忍中湮没殆尽,悲哉!千年修炼之灵气竟受掣于几句空词,何理之有?再则大帝以“弼马温”之马厩官以示安抚,考其来历经台湾史学掌故家苏同炳先生从《马经》中找到,曰母猴之月经流到草料上,马吃后可“辟马瘟”取其谐言也(是苏先生所撰《弼马温释义》)。有此掌故所以栓马桩上常雕以石猴,寓意马栓得牢,管得好,图吉利。有悬念的是吴承恩把老孙错判为雌的,怕是落笔一时疏忽,或是神话小说大师的超人想象力。

3.jpg

清 寿山石背背(辈辈)封候立件

京剧真假美猴王集武打中之独、群舞之大全,脸谱油彩是末角最精美的夸张,通过演员的脸部颤动,嘴角的收缩牵拉,加上摇头晃脑,左顾右盼,举手投足,极具猴儿的活泼、机灵,把猴子的个性刻划得惟妙惟肖。六小龄童父子演猴戏最具魅力,舞动的金箍棒(独特的道具)寒光袭人,左右前后甚至在头顶飞舞,衬托出功力无比,既有功夫的观赏性,更具威武的感染力,深得孩童的喜爱,大人们亦不例外,尤其是老外。


4.jpg

5.jpg

宋 青釉珍珠地猴王坐像小哨H7.8cm

孙猴子的形象是天津泥人张、北京百塑汤和庙会上吹糖球人的传统典型题材,或金鸡独立,或散行架势,或手托猴腮,都极具诱惑欲,人见人爱。猴子天生胆小,见血胆颤惊吓不止,故有“杀鸡给猴看”(俚语),“山中无大王(指虎)、猴子坐正堂”(警示语),“沐猴而冠”(戏谑语),“树倒猢狲散”(警示语)。猴面鳚(生肖鱼)是海底世界的观赏族。广西傣族家养训化的猴帮看家,甚至带孩子,乖巧伶俐;民间耍猴中常见的有猴子骑山羊、走钢丝和头戴礼帽,随着班主的锣声向围观者鞠躬行礼乞讨,杂技演出中缺不了各种猴子的剧目;猴族近年一大喜庆就是圆明园大水法十二生肖中的猴首,被八国联军掳去百多年后重返故里,但还有八种至今流落异乡,不知何年再聚首。古书上说的“猓然”辞书上有的说是猴,有的称为猿,莫衷一是,猿猴在我国古代不分之故,有诗为证,李白的名句“两岸猿声啼不住”(三峡未见过猿只有猴)。

吉羊(祥)灵猴双临喜,福祉(至)禄茂万家春。春光无限好,华夏新桃俏,祖国沐浴在和熙明媚的阳光中,百业兴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猴儿蹦跳,又是一个好年景。

最新推荐

宋瓷风华——五大名窑 | 非物质文化遗产

宋朝是我国瓷业繁荣鼎盛时期,宋人注细节、重感受。宋瓷不仅重视釉色之美,更追求釉的质地之美,其美术风格达到了新的境界,瓷器生产盛况空前。1汝瓷色泽——青如天,面若玉开片——死如豪,质如金质感——润如肤,堆如脂外形——简约古朴汝瓷在我国宋代被列为五大名瓷(汝、官、钧、哥、定)之首,当时被钦定为宫廷御用瓷...1年前

陶寺遗址的文化融合与创新(组图)

中华文明突出特性大家谈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围绕浙江余杭良渚、山西襄汾陶寺、陕西神木石峁、河南偃师二里头等四处都邑性遗址,以及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辽河流域的其他中心性遗址,实施了重点考古发掘和多学科综合研究。陶寺遗址是探索中华五千多年文明的代表性遗址之一。1978年,陶寺遗址开始科学考古发掘。四十多年的考...1年前

金元柴烧:盛世祥龙 惊鸿一尊(组图)

集三代之力,近百年薪火,不遗余力地创新,终成钧瓷世家。金元钧窑在潜心研究钧瓷的近七十年里不断沉淀,烧制出的钧瓷器物,在独特的配釉技艺与烧窑手法的加持下,釉质细腻、手感温润且窑变自然,体现着自己的艺术追求,在众多窑口中独树一帜。 金元钧窑每一代家族传承人都为窑口注入了时代的新鲜血液,在悠悠岁...2年前

依山伴堂,臻于宋韵(组图)

依山堂,依山傍水,穆坐华堂。有品瓷器臻于“宋韵”,宜赏、宜品、宜用。日日伴君生雅致,回味无穷。 宋韵之色 一抹青色含深情 “宋韵”代表之色,非青色莫属,带着几分淡泊、简约,脱胎于凡体,而臻于空灵。 在中国最古老的书里,青色是五大色彩之首(青赤白黑黄),东方谓之青,也寓意...2年前

器道瓯窑 美丽绽放(组图)

一部东瓯史,半部在瓯窑。 易经云:“形而上者为之道,形而下者为之器。”器道瓯窑,器,可鉴赏无疆洵美之生辉匠作;道,可洞悉瓯地百代千秋之人文大观。12月20日在乐清市博物馆一楼展厅开展的“器道之约”——胡嗣雄、胡一皓父子的瓯窑收藏与美学现象展览,与你相约,走近那些浓缩时空距离、积淀深厚历史的不朽瓯...2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