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苏汉臣长春百子图卷赏析(组图)

文章来源:人民美术网  

1.jpg
苏汉臣 长春百子图卷 台北故宫博物馆藏   全图

此幅描绘春、夏、秋、冬四时百童嬉戏情景,有荡秋千、骑木马、下棋、钓鱼、采荷、扑蝶、斗蟋蟀、踢球等等各种游戏。户外庭院,四季景色分明,孩童尽兴玩耍,个个天真活泼。旧传为苏汉臣之作。

2.jpg

苏汉臣 长春百子图卷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馆藏

宋苏汉臣长春百子图卷主题与关键字:孩童、松、竹、杨柳、芭蕉、梧桐、棕榈、莲荷、菊、奇石、房舍、水榭、花器、童玩、江河、湖海、椿、茶花、雁来红、秋葵、桂花、萱花、鸳鸯、蝶蛾、桥、栏杆、筏(木、竹)、家俱(屏风)、饮食器、文房用具、文玩(琴棋书画)、香炉.火盆、耕织渔猎、扇、乐器、烛台.蜡烛、梅(白、红、蜡梅)、秋千

收录:故宫书画录(卷八),第四册,34页;故宫书画图录,第十六册,179-182页。

6.png

苏汉臣 长春百子图卷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馆藏

7.png

苏汉臣 长春百子图卷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馆藏

8.jpg

苏汉臣 长春百子图卷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馆藏

9.jpg

苏汉臣 侲童傀儡图 23.6×23.2厘米唐绘手鉴 笔耕园 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10.jpg

北宋 苏汉臣 《秋庭戏婴》
绢本设色画,197.5×108.7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本幅画庭院中,姊弟二人围着小圆凳,聚精会神地玩推枣磨的游戏。不远处的圆凳上、草地上,还散置着转盘、小佛塔、铙钹等精致的玩具。背景部分,笋状的太湖石高高耸立,造型坚实挺拔,周围则簇拥着盛开的芙蓉花与雏菊,这样的布局,不仅冲淡了湖石的阳刚之气,也充分点出秋天的节令。由于画中姊弟俩所玩的枣子,是中国北方的作物,在当时的江南并不生产。加上全画的描写,极端细腻、写实,符合北宋末期的宫廷院画特质。根据这项线索,推测此作完成的时间,应该是在徽宗的宣和画院时期。

11.jpg

宋人 《冬日婴戏》
绢本色设画,196.2×107.1公分,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本幅画中,姊姊手持一面彩色小旗子,弟弟则拿着一支用红线绑着的孔雀羽毛,逗引小猫。小猫虽与人隔有一段距离,可是眼瞳望向姐弟俩手里的玩具,举爪欲扑。知道是好玩的玩具引得猫咪野性大发,弟弟看起有点害怕的躲在姐姐身后。这幅画的笔墨《宋苏汉臣秋庭戏婴图》很相似,山石的皴法,孩童的开脸,衣纹的描法,都很神似,尺寸大小也相仿。很可能这幅画是同一人的作品,也可能原是四景屏风中的冬景。



12.jpg

宋 蘇漢臣 百子嬉春圖頁

13.jpg
苏汉臣 婴戏图

14.jpg

苏汉臣及秋庭戏婴图

苏汉臣是北宋末的汴梁人,靖康之难后,跟随宋室,迁居钱塘。详细生卒年已经不可考,大致的活动时间为十一世纪末至十二世纪中期。他早年曾当过民间画工,宣和年间被徵入徽宗画院。擅长画佛像及人物,其中尤以童婴题材最为人所讚赏。

15.jpg

苏汉臣 开泰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

16.png

苏汉臣 货郎图 台北故宮藏

17.jpg

苏汉臣 灌佛戏婴图轴 159.8×70.6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

 本幅画庭院中,姊弟二人围著小圆凳,聚精会神地玩推枣磨的游戏。不远处的圆凳上、草地上,还散置著转盘、小佛塔、铙钹等精緻的玩具。背景部分,笋状的太湖石高高耸立,造型坚实挺拔,周围则簇拥著盛开的芙蓉花与雏菊,这样的佈局,不仅冲淡了湖石的阳刚之气,也充分点出秋天的节令。由于画中姊弟俩所玩的枣子,是中国北方的作物,在当时的江南并不生产。加上全画的描写,极端细腻、写实,符合北宋末期的宫廷院画特质。根据这项线索,推测此作完成的时间,应该是在徽宗的宣和画院时期。

童年,是每个人必然的经历。儿时玩乐点滴,更是许多人依旧难忘的回忆。“婴戏图”是以儿时玩乐情景为题材的中国绘画类型,为一项自宋代开始流行的重要画题。孩童形象早见于秦汉以前的工艺艺术,以绘画呈现的例子也可追溯到六朝,唐代逐渐出现在单一画面中以孩童玩耍情景为主的表现,发展至宋元以后,成果斐然。《秋庭戏婴》与《冬日婴戏》二轴,正是此类绘画题材的佳作。 

《秋庭戏婴》和《冬日婴戏》双幅都是描写庭园中的孩童嬉耍活动《秋庭戏婴》画面右侧为高耸奇石与芙蓉,一对孩童弯身专注地拨玩枣磨; 《冬日婴戏》是于左侧画奇石,梅,竹,山茶,一对孩童手舞足蹈地逗弄着小猫两幅画一写秋景,一写冬景,孩童都是一男一女的组合; 《秋庭戏婴》梳着双髻的女童,似乎正向年幼男童说明拨动枣磨的窍门,而《冬日婴戏》手持五色棋的梳髻女童,也像是护卫着手执红线的男童,两件作品呈现了天真童趣,手足融洽的气氛。画中孩童虽是稚幼神态,但一动一静之间却都流露着和谐安乐的情调,在讲究热闹的婴戏图绘中显得独树一帜。 

两件作品不仅对于孩童的神态掌握微妙,画中奇石,花卉植物也都十分讲究细节的描绘。《秋庭戏婴》画中两件黑漆椅凳,乃至椅凳上的人车转盘,八宝纹样格,漆红佛塔,双钵等童玩用具都有精巧细节; 《冬日婴戏》对于猫儿毛色,姿态的掌握也相当生动两画无画家名款,《秋庭戏婴》题签称苏汉臣,《冬日婴戏》旧题宋人;然而,两者画风相近,一般认为是成组作品此次展出特别以显微摄影观察,得知二作绢质也相当接近,显示两件作品确有密切关系。苏汉臣活动于北宋,南宋之间,生平不详,依据画史记载其为善画婴孩名手。


责任编辑:果然

最新推荐

新春 旧作 意常在(组图)

新春佳节过后,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本文精选10幅以春天为题材的精彩佳作,邀您随艺术大师的作品领略春之喜乐。 哥川广重 |《岚山满花》 歌川广重 (1797-1858) 是日本木刻版画浮世绘的风景画名家,与葛饰北斋齐名。他以细腻精巧的色彩效果见称,在此作中,大井川沿京都古城的西北边...3年前

培根笔下的兽性,动物学家、斗牛士眼中的他(组图)

弗朗西斯·培根(1909—1992)是一位出生于爱尔兰的英国艺术家,他以描绘令人不安的图像著称。 培根笔下的人往往具有一种兽性。而在伦敦皇家艺术研究院的展览“人与兽”中,培根对于动物本身的刻画成为了重点。在展览备受讨论的同时,《纽约时报》近期另辟蹊径地邀请了五位与动物朝夕相处的观众来分享他们对培...3年前

虎兆丰年 | 藏在艺术品中的“百兽之王”(组图)

虎一直被视为力量和勇气的化身,我们向往它的气魄,敬畏它的勇武威猛,它也因此获得“百兽之王”的美誉。 芝加哥艺术博物馆收藏了不少世界各地、不同时期描绘虎的艺术品,和我们一起赏虎画,寻虎运,迎接春节的到来! 1.并驾齐驱的虎与龙 虎崇拜可以追溯到华夏文明起源之初,和国人对龙的信仰一样,...3年前

中式审美 怎可少了古诗词(图)

中国古诗词的文化理想与生命情感陶冶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然而,今天的时代和古诗词赖以产生的那个传统社会,已有很大变化,如何理解古诗词的内在文化精神,更好地发扬其中体现的永恒价值显得尤为重要。体味中式审美,更要注重对诗歌中反映的中国文化精神的理解。 读诗可兼重情感和哲理 就文学经典的诠释...3年前

人生七十古来稀 他却拿起了画笔(组图)

直到71 岁时,没有学过画画的约瑟夫·埃尔默·约阿库姆(Joseph E. Yoakum,1891 - 1972)才拿起画笔开始画画,他想将他一生中游历过的风景画下来。他说:“无论我的思想引导我去哪里,我都会去。”“我已经走遍了这个世界四次。” 在生命的最后十年,他用独一无二的方式,画下自己经历...3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