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菲兔之父迪克-布鲁纳去世 享年89岁(组图)

文章来源:澎湃新闻网   

迪克·布鲁纳 资料图迪克·布鲁纳 资料图 

据BBC报道,当地时间2月17日,米菲兔的创造者、荷兰著名作家、画家迪克·布鲁纳(Dick Bruna)在荷兰乌得勒支市去世,享年89岁,其出版公司公布了这一消息,“他在睡梦中去世,走的时候很安详。”

1927年8月23日,迪克·布鲁纳出生于一个出版商家庭。其父拥有荷兰最大的出版发行网络,并希望子承父业,偏偏迪克对此并不感冒,并立志成为一个作家和画家。

1955年的一个假期,迪克和1岁的儿子在沙丘见到一只小兔子,此后儿子天天吵着要他讲宠物兔子的故事,于是他讲出了《小兔兔与海》的故事,也就是热销全球的童话书主角米菲兔(Miffy)。

起初,迪克曾纠结于米菲兔的性别,后来,他在跟儿子讲起这个故事的时候,想到可以画一个女生形象的兔子,因为他想给这只兔子画裙子而不是裤子。直到1970年代,米菲兔的第六本书出版,他给兔子穿上了裙子,才一锤定音。

迪克·布鲁纳正在工作室画稿迪克·布鲁纳正在工作室画稿

由于受到荷兰的抽象美术运动“荷兰风格派运动(De Stijl)”的影响,迪克·布鲁纳喜欢用鲜艳、单纯、明快的颜色进行创作。布鲁纳利用单纯的抽象的线条和简单的颜色,创造了这只拟人化的小兔子,并以之为主人公讲述她的日常生活。虽然米菲的形象并非很写实,但还是能看出来这是一只兔子。在荷兰语中表示小兔子的单词是“konijntje”,布鲁纳把“konijntje”简化成“Nijntje”,也就是米菲兔的原名了。米菲这个词源自荷兰语兔子的缩写,在荷兰,米菲兔名叫Nijntje(发音是[?n?i?nc?]),Miffy是她的英语译名。

1955年第一版米菲兔1955年第一版米菲兔

1955年的米菲兔,与现在的形象有些不同,胖墩墩的,像个有松软耳朵的玩偶;到了1963年的第二版,米菲的线条更加简练,耳朵轮廓改为椭圆形、长长尖尖的。现在的米菲兔耳朵更加圆润,这是后面多次修改的结果。

在其长达60年的职业生涯中,布鲁纳总共为米菲兔创作了124幅插图。在荷兰原版的编排中,每本米菲兔的故事书都包含12页,每一页都有一幅插图,大多数还配了四行诗(第二行和第四行押韵)。诗的内容是一些孩子可以理解的或者他们将要面对的场景(比如医院或者学校),每个故事都有圆满的结局。当然,还有一些书是没有文字的,比如《Miffy‘s Dream》。

1963年第二版米菲兔1963年第二版米菲兔

米菲兔的故事书开本很小,布鲁纳认为,这对于他的小读者来说很重要,“创作人物时,要以简单明了为准则。我时常幻想有一个小孩坐在我的面前,这样我就觉得,这本书是为他们而写,而并非他们的家长。”布鲁纳如是说。大部分的米菲图书都明确写着适合4岁到8岁的儿童阅读。米菲兔的图书已被翻译成50多种语言,在世界各地销售了8500万册。因为这些图书,布鲁纳在全球获奖无数。

为了让米菲兔“不那么孤独”,布鲁纳为她创作了家庭和朋友。她的家庭成员包括疼爱她的祖父祖母、爸爸妈妈和Alice姑姑。米菲也有很多朋友:两只分别叫Boris和Barbara的熊(他们是情侣)、1969年出现的Grunty猪和Snuffy狗、1977年出现的poppy猪等。

迪克·布鲁纳的部份作品迪克·布鲁纳的部份作品

1992年,米菲兔的故事第一次在荷兰被搬上电视屏幕,当时放映的是每集5分钟的动画短片。2003年到2007年,米菲和朋友的故事在加拿大Treehouse频道和几个美国电视频道里播放。2007年之后,米菲才进入公众电视台播放,为了故事需要,还增加了一些新的角色,比如米菲兔的笔友Melanie及其非洲家庭。

米菲兔经常被误认为是日本的卡通形象。原因之一是,同样走极简线条画风的hello kitty(凯蒂猫),和米菲兔有几分相似。但其实,凯蒂猫在米菲兔诞生了19年后才被创作出来。原因之二是,米菲兔在日本十分受欢迎,很多日本商家用很便宜的价格售卖日本制作的米菲兔。2010年,在接受英国《每日电讯报》采访时,“米菲爸爸”布鲁纳表示他不喜欢凯蒂猫,他认为凯蒂猫抄袭了他的米菲兔。

荷兰画家迪克·布鲁纳创作的米菲兔原稿荷兰画家迪克·布鲁纳创作的米菲兔原稿

迪克·布鲁纳一直被誉为米菲兔的“生父”。2007年,当他迈入80岁后,他则笑称自己如今已是米菲兔的“祖父”。2011年,迪克·布鲁纳正式退休。2013年,第一部米菲兔电影《剧场版米菲·动物园寻宝》正式上映。

2015年,为纪念米菲兔诞生60周年,朝日新闻社在东京银座主办了一次“米菲兔特别展”,迪克·布鲁纳最初创作米菲兔的画稿也首次公开展出。


责任编辑:苒若

最新推荐

“墨舞金陵·文脉传承——2025年青少年公益书法研学活动”开班仪式在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隆重举行

6月29日,“墨舞金陵·文脉传承——2025年青少年公益书法研学活动”开班仪式于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隆重举行。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承载着江南贡院的昔日辉煌。历史上,江南贡院人才辈出,曾走出80余位状元、8392名进士。如今,这座博物馆以全新面貌,化身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此次青少年公益书法研学...1天前

江东风采 风采依旧——记泾县查济写生

2025年6月20日,江东风采写生研究院根据年初工作计划,组织部分画家前往泾县查济等地,进行了为期六天的采风写生活动,共创作写生作品六十多幅。活动期间,艺术家们参观、拜谒了革命先辈王稼祥故居纪念馆,周恩来去新四军军部乘船上岸处旧址,以及桃花潭,章渡等风景名胜区。此行,大家收获满满,其乐融融。现将部分...1天前

文创青年:让文化出圈,让故事入城

文创是什么?有人说,它是我们“看过的历史、走过的世界”。一件小小的冰箱贴、一个刻着方言的钥匙扣,都记录着一段特别的经历、一道熟悉的风景。文创,不只是商品,更是文化被看见、被触摸、被带走的方式。近年来,随着文化消费的兴起,文创产品正在成为传播地域文化的重要媒介。前不久,中国国家博物馆推出的文创凤冠冰箱...2天前

河北邢台:传承邢窑技艺 弘扬传统文化

6月28日,在河北省临城县邢窑文化博览园,张志忠进行邢白瓷利坯作业。新华社记者 牟宇 摄邢窑是隋唐时期名窑之一,是中国北方烧制白瓷的重要窑场,在唐代有着“南青北白”之说。2014年,“邢窑陶瓷烧制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今年62岁的张志忠,是邢窑陶瓷烧制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1980...2天前

乐器三章(散文诗) 文/李旭东

作者简介:李旭东,笔名逸人,自号清心斋主。安徽池州东至人,师当代书家尉天池,旁涉国画,音乐,文学。92年创办安徽开泰书法学校。出版字帖《硬笔书法之友》《描红字范》等。先后在《散文诗》,《安徽文学》《安徽青年报》。《池州日报,《温州日报》,《东瓯》文学,《乐清日报》,《美术报》,《广西日报》,《人民美...2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