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中如何致虚极、守静笃而入书之道?如何“虚一而静”“集虚成道”?策展人张维先生认为,卞雪松是在对渴笔线的深度探索认知中,体悟到虚极静笃之法的。渴笔,是中国书法墨线独有的,因为其使用的工具是毛笔,到毛笔墨少时,就会出现飞白和枯笔,虚实相生的面貌,这时笔与纸之间的张力最大,笔力不达,笔线就会轻浮,滑过去,过重又显艰涩,须有沉静之气统摄。卞雪松得林散之渴笔的经验,在渴笔线中加入心性呼吸的节奏,使气息沉静高古,黄宾虹和林散之,在渴笔线中还有他们的秘法,就是在蘸浓墨后,笔尖添一下清水,他的效果就是,到达枯笔时,会枯中带润,黄朴存强调的“干裂秋风,涧含春雨”的境界就是这种渴笔线的视觉效果。林散之、卞雪松都深得真传,更有各自的发挥。林老把墨法中的浓淡枯涩及画法融入书法,成就了自己的书境,卞雪松更为集中,他专注于渴笔线的虚极变化,在一笔中,在渴笔的虚实中,表现生老病死春夏秋冬,把渴笔的表现力推到极致,他的渴笔线沉静、旷达、苍古,使他的草书质朴古穆、浩气苍茫、地老天荒而又顶天立地。渴笔在他的绘画中表现得更为专注和极致,浑茫、荒古、虚灵、苍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