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浩义的艺术探索打破传统文人画的笔墨程式,将西方抽象表现主义融入东方写意精神,创造出兼具力量感与哲学意味的“非常大写意”风格。其作品中,“动势”成为核心语言——墨块如风雷翻卷,线条似筋骨铮鸣,以《巴特尔》《呼伦贝尔的汉子》为代表的草原题材作品尤为凸显这一特质。正如策展人吴洪亮所言,老甲的创作“以势破形”,在形神平衡中重构了水墨的现代性表达。
此次研讨会上来自北京、上海、杭州等地的二十余位专家学者围绕“传统笔墨的在场性”与“现代性超越”展开讨论。著名美术史论家皮道坚提到20世纪以来中国传统绘画的现当代转型,是中国绘画也是中国思想史的大事,20世纪康有为主张借鉴西方写实改造中国画,是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巨变,吴昌硕、潘天寿、黄宾虹、齐白石等都是期间了不起的艺术家,老甲就是在转型过程中的代表艺术家。老甲早期师承卫天霖、吴冠中等名家,在学院派写实训练中植入对形式语言的反思,最终通过大写意实现“以我法写我心”的艺术觉醒,其作品中的“马”不仅是视觉符号,更是对时代精神的回应——挣脱程式束缚、呼唤刚健雄强的美学范式。构建了水墨的当代可能性:从“以形写神”到“以神驭形”的转型,为传统艺术在全球化语境下的创新提供了实践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