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简历】
姚家恺(嘉凯),1960年出生,北京人,号水石,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美术理论研究与书画创作高研班结业,师从姜成楠、贾又福、张立辰、宋涤.王阔海等先生,2011年在北京展览中心举办个人展,2015年在河南郑州美术馆举办7人联展,出版《姚家恺画集》,2017年中央电视台发现之旅播出电视片《京城石子姚》专题的报道。现为北京市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华艺书画院理事,中国书画收藏家协会会员.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书画摄影专业委员会委员!
记得家恺第一次来我家中作客时就携带了他创作的潭石作品给我看。
当时我眼前一亮,惊叹于他对物象深入观察和刻画的能力——把水潭场景如特写般的镜头呈现在观者面前,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看了他的作品会不由地联想起童年时代或成年之后带着小孩在炎热的夏季到小溪水潭边嬉戏、捕捉昆虫和小鱼小虾的情景,其乐融融,回味无穷,这大概就是所谓艺术的感染力吧……
家恺的潭石画,在国画界从题材内容上讲,是前无古人的;从绘画技法层面讲是高难度且具有创造性的。看看水中的卵石和露出水面卵石的色彩、形态和质量感,再看看卵石半浸于潭中水痕的深入刻画,不难知道作者为此付出的辛勤劳动。他把皴、擦、点、染的传统技法运用得极其巧妙;用色上则是吸取了西画复合色入画的长处,使得画面色调和谐浑然一体,不乏生动鲜活之感。这些深入的刻画正是其潭石作品引人注目的魅力所在。
家恺的潭石画属于彩墨作品,彩墨画应是国画体系中的一个新课题,同时也是国画创新的一条新途径,这条路走起来并不容易,需要画家付出更多的艰辛来探索。
家恺的潭石彩墨画作品是成功的,我期待着家恺不断努力,扩宽题材内容创造出更多感人的作品。
2024年夏于京北凤山中麓
——宋涤(建公) 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清华大学美术学
【编者点评】
姚家恺老师的这幅《云水之幽》构图画面采用了典型的中式构图,近景有形态独特的松树,中景是溪流与石头,远景留白营造空间感。松树占据画面主要部分,起到视觉引导作用,将观者目光引向溪流中的游鱼,布局疏密得当,富有节奏感。
色彩运用大胆且富有创意。松树以鲜亮的蓝绿色呈现,打破传统用色习惯,给人新奇之感;红色游鱼与蓝绿松针、灰褐石头形成鲜明对比,增强画面视觉冲击力;背景色调柔和,使主体更加突出。
画中增添了文化底蕴,结合画面中清幽的溪流、灵动的游鱼,营造出宁静悠远、超凡脱俗的意境,传递出一种远离尘世喧嚣、悠然自得的心境。
笔法,从画面呈现看,松树针叶细致描绘,体现画家扎实功底;石头纹理、水面质感虽未精细勾勒,但通过色彩晕染与笔触变化,也表现出一定立体感与真实感,展现出传统山水画中写意与写实相结合的笔法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