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要闻 > 许三湾古城遗址:沉睡的魏晋“地下画廊”(组图)

许三湾古城遗址:沉睡的魏晋“地下画廊”(组图)

2020-04-10 11:01 文章来源:澎湃新闻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墓砖播种图

墓砖伏羲女娲图

沉睡千年的魏晋“地下画廊”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地区战乱频繁,民不聊生,河西走廊却相对安定,堪称乱世里的一处安身乐土,中原人纷纷移居河西,此时河西与西域的交通也得到恢复,政治安定与经济文化交流频繁,使河西走廊成为当时北方最富庶的地区之一,史载当时“凉州之畜为天下饶”,“家家丰足,仓库盈溢”,高台及其周边地区的墓葬文化也在此时盛极。

上世纪80年代以来,考古工作者先后在许三湾城、骆驼城遗址抢救性发掘数座古墓,在墓砖上人们惊讶地发现了一些精美的画像,内容丰富,形式活泼,这样的画像砖共有400多块。

这些砖画都是一砖一画,砖面用白粉涂底,丹砂饰边,中间用墨色 、丹砂作画。白描则流畅自如,彩绘则鲜艳浓烈。画像砖上有伏羲女娲神人之相貌,也多农夫猎户凡夫之形状;有宽衣大袖的汉人,亦有髡发髭须的胡人,农耕牧猎、交通出行、歌舞宴乐之景,皆活灵活现,情趣盎然,自由浪漫,被称为“魏晋社会生活的连环画”。

高台农村至今还存在一种职业,他们能看风水、定吉日,能写会画,熟练一套婚丧嫁娶的风格规章,当地人称他们为“道士”。地方史志研究者认为,魏晋画像砖的作者可能就是这样一批人,他们受雇于当地望族,为其设计墓室,并将墓主人死后可能继续的生活场景绘制在墓砖上。与敦煌壁画一样,高台魏晋砖画的作者都没有留下名字,千年以后,这群无名艺人却以其作品惊艳了世界。

看到画像砖的人们无不惊叹于砖画的色彩,在那个时代,有什么秘诀让这些图画经历千年颜色不褪?考古专家说,和敦煌早期的壁画一样,绘制魏晋画像砖使用的都是矿物质颜料,画匠们从大自然中寻找原料,化草木土石为五彩,搦于笔端。

绘画艺术肇始于民间,此后职业绘画和民间绘画就一直两条线并行,相映生辉,然而民间画匠及其作品少见载于史册。魏晋时期开宗立派的大师如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等的作品仅有著述中的描述,少量存世作品也多为唐宋摹本,且争议较多。高台魏晋画像砖的发现,为中国美术史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史料。

附:河西走廊的魏晋砖画赏析

魏晋墓砖壁画大部分为一砖一画,记录和反映了魏晋时期社会各阶层的现实生活。墓砖壁画以天然矿物质为颜料,红、黑为主色,这也和当时崇尚红、黑的社会习俗有关。

魏晋时期,河西养马业得到了大规模的发展,这在墓砖壁画中有充分反映。无论是嘉峪关魏晋墓砖壁画,还是高台魏晋墓砖画,大多是运用线描笔墨技法,运笔流畅自如,用色单纯热烈,构图简洁,形象生动,朴实自然。除部分古代神话宗教题材外,大多数砖画是农耕牧猎、交通出行、歌舞宴乐的社会生活场景,这些充满了生活情趣和自由浪漫精神的风俗画卷,是魏晋时代河西地区的真实写照。从这些绘画中的人物形象、服饰、生活习俗还能看出东西交流、胡汉杂居的情景。

责任编辑:苒若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