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展览 > 朱艳华绮——故宫博物院藏乾隆朝漆器展(组图)

朱艳华绮——故宫博物院藏乾隆朝漆器展(组图)

2021-07-05 10:25 文章来源:故宫博物院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展览海报

展览海报

《朱艳华绮——故宫博物院藏乾隆朝漆器展》将于2021年7月9日在嘉德艺术中心对公众开放。这也是双方继2019年合作推出《故宫博物院藏宫廷器座展》、2020年推出《妙宝庄严——故宫博物院藏法器展》之后的又一次携手。

故宫和嘉德在不同的领域和角度承担着文化发展的使命,此次《朱艳华绮——故宫博物院藏乾隆朝漆器展》聚焦故宫馆藏清代漆器,两家机构也将围绕传统文物类展览策展思路、现场艺术表现力、信息传递等诸多方面进行深入探索,对中国传统文化、文物艺术品在新时代如何展现、如何传播、如何与年轻人对话等问题进行进一步思考和实践。

漆工艺是中国最古老的传统手工艺之一,在跨湖桥遗址发现了距今八千年前的漆弓,河姆渡遗址出土了七千年前的漆碗,随后经历代漆器工艺技术的不断发展,漆器品种日益丰富,至今仍以华贵和含蓄兼容的特质,被延续生产。乾隆朝初期,清代国力进入鼎盛时期,奠定了宫廷工艺美术空前发展的基础。在众多工艺门类中,漆器得到乾隆皇帝喜爱,使宫廷所用漆器制作呈现繁荣景象。清代内务府造办处、苏州织造等承揽造办宫廷用漆器,乾隆皇帝亦经常亲自督导,并提出明确要求,致使漆器种类异常繁多,其工艺主要分为素髹、描饰堆起、雕填剔刻、镶嵌等。其中剔红在雕漆工艺中因受乾隆帝偏爱更是大量制作。

故宫博物院藏漆器1万8千多件套,其中以清代漆器数量占比最大,尤其以乾隆朝为代表的清中期漆器为漆器藏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展览将精选100余件故宫博物院藏清代乾隆朝漆器,并以清代宫廷用漆器中常见工艺门类将展品划分为:雕漆、描饰与金漆、戗金彩漆与填漆、镶嵌四个单元,另外加入仿漆瓷器五个单元,力求呈现这一时期漆器工艺的风格特色、艺术审美。

精彩展品 抢先预览

第一单元-雕漆

雕漆历史

文献记载雕漆工艺唐代已有,在宋元明时期发展兴盛,清代宫廷用雕漆在乾隆朝恢复制作,总体在继承明代雕漆工艺的基础上形成自身时代特色,并大量制作。器物种类繁多,在使用功能方面,从朝廷典章到日常生活用具,无不包含。体量从大到数米宽的屏风宝座、小到盈寸高的墨盒烟壶,应有尽有。各种器物均造型端庄,色泽鲜艳,雕刻精细,锋芒深峻,构图严谨,布局繁密。装饰内容丰富,常见山水人物、花鸟鱼虫、龙凤瑞兽、文人典故等。乾隆朝雕漆工艺达到极致,将古代雕漆工艺推到又一个高峰。

什么是雕漆

雕漆是髹漆工艺技法之一。做法是先在器物胎骨上(常见为木胎,少有铅胎、铜胎)层层涂漆积累,使漆达到一定厚度,在漆呈软干状态时用刀雕刻出花纹,属于髹漆、绘画、雕刻相结合的工艺品种。漆赖画而显,画赖漆而存,是雕漆工艺突出的特点。它使漆工艺由平面艺术发展成为浮雕艺术,产生出立体装饰效果,是漆工艺历史进程中的一次重大革新。根据漆色的不同,雕漆又分为红雕漆、黑雕漆、黄雕漆、绿雕漆、白雕漆、雕彩漆等多种,也可对应地称之为剔红、剔黑、剔黄、剔绿、剔白、剔彩等。清代中期剔红制作数量最大、工艺成就亦最高。此外还有一种雕漆叫剔犀,专以如意云纹、卷草纹为雕刻纹饰而归为一类。此次展览第一单元雕漆类有50余件文物,我们又将这50余件文物细化为6个章节向公众呈现,分别为文人典故、仿古、仿明、吉祥寓意、陈设赏玩、功能专属。

责任编辑:苒若
首页上一页1234567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