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展览 > 塞尚素描里的苹果,何以如此扣人心弦(组图)

塞尚素描里的苹果,何以如此扣人心弦(组图)

2021-07-19 12:59 文章来源:澎湃新闻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包括《自画像与苹果》的280幅素描向世人重新打开了尘封已久的塞尚视野。比如,何以塞尚笔下的一个苹果也能成为像《岩间圣母》(Madonna of the Rocks)那样扣人心弦的题材?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展出的诸多“塞尚的素描”中,有一点可以概括一切:“它将身为人的塞尚还给了观众,没有受到未来所发生的各种事情的束缚。”

保罗·塞尚被称为西方“现代艺术之父”,人们常常强调他对于艺术观念的变化所带来的影响。他笔下的素描线条笨拙,轮廓颤抖,笔下的形象并不精确,但正是这种技巧的缺失展现了一种感知与描绘事物的新方式,让人看到了现代性。不同于追求精确的欧洲绘画传统,塞尚用艺术来呈现用眼睛和大脑各自观察这个世界的过程。另一方面,他的绘画革命并非具有破坏性,而是与传统的连接,那些铅笔或水彩所画下的体块往往具有古典雕塑的重量。

保罗·塞尚(Paul Cézanne)是艺术家,也是西方“现代艺术之父”。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的展览中,纸上的苹果和梨因为重量而失去平衡,而它们所留下的财富有着更大的分量。

保罗·塞尚

保罗·塞尚

仅仅是用双眼去观看,你就会陷入他所画的静物、玩纸牌者、浴者以及圣维克多山的风景;你会发现塞尚那破碎的视角显露了他善于观察的才能。但是观看本身也并非易事——这位沉默寡言的画家被誉为大师,而他所刻画的扭曲空间被升华为现代主义的“发令枪”。特别是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在其历史的大部分时间内,都将塞尚视为“入学考试”——博物馆将他作于1885年左右的《浴者》放在其藏品展厅的开幕式上,如同一个哨兵一样,盯着毕加索、马蒂斯和其他人。

责任编辑:苒若
首页上一页1234567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