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尚,《自画像和苹果》 1880-1884年
这一切究竟从哪里开始?从自己开始。大约1880年,40岁出头的塞尚看着镜中的自己,画下了一幅四分之三侧面的自画像:眉毛拱起,微微噘嘴,茂密的胡子和光秃秃的头顶形成对比。在同一张纸上,他画了另一幅素描,大小和自画像中的额头差不多。这是一只苹果,底部有轻微的阴影,那里或许应该有张桌子。人和物体,感知者与被感知的事物,感觉明显是平等的。这么一张不起眼的纸,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威力”呢?那可只是个苹果啊!
它是一只苹果,又不是一只苹果。塞尚在这幅画以及整个展览中向我们展示的是,苹果或者说艺术家自己的脸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对苹果和脸的感知,以及他呈现这些感知的风格。在塞尚之前的几个世纪中,最伟大的欧洲艺术是那些凭借精确、幻觉、优雅与潇洒,无比准确地描绘世界的艺术。塞尚抛弃了这一切。相反,他用艺术来呈现用眼睛和大脑各自观察这个世界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