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展览 > 塞尚素描里的苹果,何以如此扣人心弦(组图)

塞尚素描里的苹果,何以如此扣人心弦(组图)

2021-07-19 12:59 文章来源:澎湃新闻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塞尚,《纸上研究:有苹果的静物;弗尔南多·纳瓦雷特肖像;浴者和其他人物》1873-77年

塞尚,《纸上研究:有苹果的静物;弗尔南多·纳瓦雷特肖像;浴者和其他人物》1873-77年

塞尚,《梨》,约1882年

塞尚,《梨》,约1882年

继印象派之后,塞尚和他的“浴者们”想要捕捉光线的效果,角度的变化,以及个人的而非理想的透视。但与莫奈或德加那种转瞬即逝的感知相反,这些观看的行为增加了重量。它们的体块成为了一种机制,通过这种机制,塞尚能够发明一种新的艺术,而不必放弃传统——在整个展览中,对于古典雕塑的素描肯定了一点,即被证明是一场绘画革命的东西并没有那种破坏性的目的。“一个人不能取代过去。” 1905年,塞尚在给一位朋友的信中写道,“一个人只能增加新的联系。”

这是一场关于过程和实践的展览,但是如果你追求的是精致的话,或许你不会像我这样喜爱“塞尚的素描“。哪怕是和同时代的后印象派艺术家梵高或是修拉相比,塞尚的线条素描也不够熟练,甚至在数十年的时间中也没有进步。你很难将一幅赫拉克勒斯的素描与另一幅农民素描区分开来。一幅完整的浴者素描也并未展现出比画在收据上的另一幅更多的技巧。塞尚的朋友和同僚埃米尔·贝尔纳(Émile Bernard)形容塞尚的素描是“没有技巧的文件”,仿佛它们压根不是真的艺术。

责任编辑:苒若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