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2 侯马盟书 春秋时期 侯马市出土
除了饰玉,展厅中还有大量礼玉、仪仗玉、殓葬玉展示,全面反映了先秦时期玉文化的精彩。此外,侯马盟书由于使用玉作为书写载体,也在这一单元展出(图2)。所谓盟书,就是当时天子、诸侯、卿大夫之间的约束文书。侯马盟书是晋国世卿赵鞅同卿大夫间举行盟誓的约信文书,因出土于山西省侯马市秦村而得名。侯马盟书的发现,对研究中国古代盟誓制度、古文字以及晋国历史有重大意义。
青铜器 帝王标志
“道生器成”单元展出了多件来自于山西博物院国宝级的青铜器。青铜器的出现,是中国古代社会文明发展的标志性成就。传说中的夏铸九鼎,本意在于“象物”“使民知神奸”,其所用的原料来自于九牧之贡献,因此九鼎成为享有最高统治权的象征物,是帝王之德的化身。夏桀失德,鼎(王权)迁于商;商纣失德,鼎迁于周。秦始皇曾派人于泗水捞鼎而不得,其所捞之鼎为周王室传承九鼎之一。
在青铜器中,纹饰题材和装饰手法是一个重要内容,并且,就纹饰所代表的内涵和意识形态而言,其重要性往往超过了器物造型。西周中期以后,随着社会观念的迁移,青铜器器身装饰、纹饰也发生重大的变化,神秘色彩减退,理性色彩增强,先前风行的饕餮纹(兽面纹)、夔龙纹、凤鸟纹,逐渐蛻变、抽象化成为窃曲纹、波纹、重环纹、垂鳞纹等,并出现了造型灵动的蛟龙纹和颇具写实气息的动物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