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加索自画像
墨西哥女画家弗里达自画像
罗马尼亚裔法国雕塑家布朗库西作品。他在这份榜单中列第16位,是排名最靠前的雕塑家。
曾梵志作品《面具系列》之一。2008年北京保利秋拍中,该画作拍出616万元人民币的高价。
近日,
排行榜不权威 但仍值得反思
在四个月的读者投票期内,共收到了有效问卷140万份。其中,家喻户晓的毕加索得到了21587票,位列榜首。但是,从墨西哥女画家弗里达的第19位排名(甚至排在了罗斯科和克利之前),我们不难看出,不少艺术家在这个榜单上的排名似乎超出了他们在艺术史上的成就和地位。的确,这样的评选活动及其产生的名单,带着浓重的个人口味与认知局限,根本就谈不上权威。
尽管如此,不少评论家情愿为仅仅排到第8位的安迪·沃霍尔或是排名第25位的贾科梅蒂“打抱不平”,也不会为近年来沾沾自喜的中国当代艺术和自我感觉良好的中国当代艺术家们“喊冤”。
为什么?是因为异军突起、卖得盆满钵满的中国艺坛“F4”没法和毕加索、塞尚等
中国艺术品拍价高 不代表公众的承认
中国在经历了短暂的徘徊之后逐渐向
但近年来在国际艺术品市场中刮起的一阵中国当代艺术旋风中,屡屡以百万美元高价落槌的
记得艺术家毛焰曾在一次访问中提到中国艺术家的现状与问题,他说:“当代中国艺术的方式更多地受到
毛焰还表示,现在大部分中国艺术家只认同成功以及是否能参与国外的展览。他指出,过于依赖与接受眼下盛行的包装和经济利益,影响到艺术家最初应有的创作态度,以此收获的市场认同也许只是一次偶然机会,并不值得沾沾自喜,更不能代表公众、
这番话一针见血地道出了中国艺术家集体“缺席”这份榜单的一个重要因素。
致力于与国际接轨 勿忘确定文化身份
不断升温的“中国热”早就引起了许多国外媒体的关注,美国《芝加哥太阳报》就曾有评论指出:“这些艺术品里的一流作品
为北京
像这样价格一飞冲天,在近年的中国艺术家身上,可以找出太多太多的例子。于是,在国人眼皮底下,新出道的艺术家如过江之鲫,新开张的
对此,曾有人打趣说:“十年苦画无人晓,一拍成名天下知。知什么?不是知道其作品的艺术内涵,而是知道他的作品卖了个令人咋舌的天价。”当价格标签简直就滚烫地直接烙在了画布上时,这已经不再是评论家口中的什么“中国经验与国际处境”的宏观问题了,而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事实,那就是不少被功利冲昏了头脑的中国艺术家,似乎已经忘记艺术是什么,也忘记了艺术追求是为了什么?
眼下,在一个多少有点混乱而又充满生机的多元文化处境当中,人人都在高喊,要力图保持和发展自己的思维智慧和审美观念。殊不知,在中国艺术家“致力”于找寻与国际接轨中的文化身份时,却把确定文化身份的一个根本条件给忽略了。要知道,身价已直追世界级当代艺术大家的中国艺术家们,落榜就是因为心存和小沈阳一样“不差钱”的思想与目标。
就说制造本次排行榜的英国,每年特纳奖入围作品的揭晓和展出,无不成为大小报章的热议话题,然而绝大多数的报道及其讨论的焦点,都立足于这些作品是“更富于争议的美丽”还是“更骇人听闻的粗俗”,而不是定格在它们的价格标签之上。我们都清楚,当代艺术在英国已经发展了数十年,期间名利双收的当代艺术家自然是不胜枚举。但在金钱与艺术之间,大洋彼岸的天平并未像在中国这样出现一面倒的现象。
也许,西方报纸的艺评,或是西方民众的认知多少会对中国的艺术有着各种文化误读。但其对中国当代艺术创作活力的赞美,却从不吝啬也不缺乏真诚。因此,当“这里没有你的份”已经成为事实,那么前些日子依旧是“昂首挺胸”的中国艺术家们,也是时候应该从自己的身上去找一找问题的所在了。
(责任编辑海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