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的重要中国瓷器和艺术品专场方面,是次香港佳士得共推出390件拍品,成交总额2.97亿港元。其中概因有明永乐御制红阎魔敌刺绣唐卡的缘故,而特推出20件拍品组成“诚心证道”宗教艺术专题,作为紧接唐卡拍卖之后的拍卖板块。概因当下佛教兴盛及唐卡之王拍卖的刺激,是次所拍佛教艺术品17件,成交12件;道教艺术品3件,成交1件。佛教艺术品占有目前宗教艺术品市场之份额,由此可窥一斑。在这20件拍品中,明早期铜鎏金造像市场仍然火热。明永乐铜鎏金释迦牟尼坐像以1444万港元成交,明永乐铜鎏金文殊菩萨坐像以1804万港元成交,明宣德铜鎏金金刚手坐像以1084万港元成交,明正统丁巳年(1437)铜鎏金喜金刚立像以316万港元成交。而明十六世纪何朝宗款德化白釉达摩立像,则以1444万港元的成交价,创造了德化白釉瓷器的世界最高纪录,或许因此而成为德化白瓷市场的又一推动性指标。
此外,“香港私人珍藏玉雕”、日本坂本五郎“苏竹庵珍藏中国古砚”两个专题拍卖也为11月26日上午的拍卖写下优秀的注脚。而下午“重要中国瓷器及工艺精品”的拍卖,则显示出大众市场目前的真实状态。其中宋明老窑风格瓷器35件,成交23件,成交率65.71%。作为封面的北宋定窑白釉划花萱草纹大碗,估价900万至1500万港元,最终以2580万港元成交。以景德镇官窑为主的明清瓷器共上拍105件,成交63件,成交率60%。其中两件估价待询的拍品,一件清乾隆釉里红九龙戏珠抱月瓶,流标;一件清乾隆粉青釉刻古铜器纹尊,源自松下电器家族旧藏,以4380万港元成交。此外,玉器及工艺品项目的拍卖,成绩平平,反映出目前大宗市场资金仍然短缺,以及藏家遴选物品更为苛刻的真实情况。
继10月初香港苏富比的拍卖,港岛先啖定心丸之后,香港佳士得在唐卡之王的带领下引领了一场吸引人眼球的绝地反击。然而之后的市场走向如何,则仍然需要冷静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