鎏金铜座玉杯(西汉)。这件出土于西汉墓的鎏金铜座玉杯,是汉代金玉合制器较为精美的一件,和田玉质,洁白温润,造型新颖。通高8.15、杯高4.5、杯口径4.8、壁厚0.12厘米。玉杯身直筒形,平素无纹饰,下端卡入铜座,紧密牢靠。铜座上部饰一对鎏金凤鸟纹,中部细高柄上下饰凹弦纹,矮圈足饰变形凤鸟纹。凤鸟上下呼应,铜座金光闪亮。仅从玉杯来看,还够不上国宝级文物,珍贵的是玉杯有了鎏金铜座的衬托,而“堆金积玉”,身价倍增。此杯的形制,可归入高足杯类。考古发现高足玉杯通常为全玉雕琢,像这类金玉组合的高足杯,实属少见,连皇帝也视为祥瑞,《史记·孝文本纪》载:“十七年,得玉杯。刻曰‘人主延寿’。”因此,一般不会轻易当作日常用品来使用,而是当作陈设品来欣赏。中国古代玉器其使用价值,在西汉时期发生了历史性的转变,上古时期占据主导地位的礼玉、殉葬玉,已开始逐渐消失,而用于实际生活的用具,如酒杯、粉盒等实用器皿为玉器制造的主流,像“柿蒂纹玉盒”、“鎏金铜座玉杯”的出现,恰恰反映了这个变化。以上介绍的10件玉器,除涡阳县出土的鎏金铜座玉杯由阜阳市博物馆收藏,其余9件均现藏巢湖市放王岗汉墓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