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展览 > 水墨乃乡情——中央美院刘军平博士书画作品展在甘肃天水开展(组图)

水墨乃乡情——中央美院刘军平博士书画作品展在甘肃天水开展(组图)

2015-02-04 14:40 文章来源:西北翰墨网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水墨乃乡愁 

文/岛 子

刘军平是学有所成的艺术史论学者,近年来他着力于水墨画创作,旨在打通学理与画理,使理论与实验相互印证,相互促进,在学科门类的跨越中实现创造力的表现,在水墨当代性中确立自身的风格创新。

他的水墨兴味来自于厚重、广袤的西北山川大地,纵观其作品,多取材料于乡村风情与记忆:一则,山水;一则,风俗。他力图运用意象美学和表现主义来关照、重写西北画派惯常倾心的景物。

山水笔法,多用短线皴法,取法黄宾虹的“乱柴皴”。如同法国后印象派大师塞尚将静物、山峦抽象为几何形体,此为形式自律立法。刘军平的山水画,同样倚重水墨形式感----把对客观物象的再现转化为短线皴自身,渴求线条的自足。画家以一种中西融合的现代语言叙述方式,结构画面。他善于使用淡墨渲染,呈现天高地远,空旷而寂然的意境。他的笔墨并不完全舍弃自然的有机再现,以便在自然的有机再现与非自然的抽象之间寻找意象的诗意表现,寄寓心性与乡愁。

广袤的黄土塬、隐现出荒凉的古村落,山陌之中聚集着村妇顽童、庙会社火、杂技秧歌,粗犷不羁的皮鼓唢呐悠然回荡。画家通过经验、记忆的提纯,成为笔下一幅幅生趣盎然、稚拙天真的水墨图景。在一系列风俗气息浓郁的水墨画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到黄土高原民间遗存的传统仪式因素:社火、庙会、婚丧嫁娶、戏曲脸谱、皮影剪纸等等。诚然,对画家而言,这种种远逝的乡村生活记忆,不只是个体置身支离破碎的现代都市的身份焦虑,而更多的是一种精神的唤起,一种遥远而切己的天地境界的怀想。

社会现代性的负面机制导致人人沦为被抛家园的浪子,既生活在别处又无所依归。在出走与返魅的张力中,存在的经验与超越的形象叠加、移位。如此,生成了荒诞的生态镜像,甚至带有魔幻现实主义的浓厚色彩。这一系列作品可以看作是视觉无意识语言的再现:破碎的城墙浮现出兽象头颅、传统山水图景被黑框区隔、裸体女人身体写满文字……观者不难发现,画家对布鲁盖尔、蒙德里安、毕加索、达利、马蒂斯、塞尚等西方大师的截取与贯通。更重要是,画家将种种西方图像形式与中国文人艺术的对接,如已故水墨大家张仃所言,“城隍庙加毕加索”----剪纸、皮影、戏剧脸谱等传统文化要素,在此成为一种生命哲学的本体所思与表征。当水墨成为乡愁的独特载体,也就意味着画家在此精神性载体中确立了主体意识。

2015年初,识于清华园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