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信天主人”交龙钮白玉玺
历史上宝玺外流有几个时段。一是1860年英法联军在火烧圆明园之前抢走的一部分;另外是1900年八国联军时被抢走的;还有晚清时期,宫门防备松懈,宫里人偷偷拿出宫外的。通过这几个途径,很多宝玺流散到了海外。
景山里的寿皇殿放着先朝皇帝的遗物,包括画像和印玺。现在海外出现了很多皇帝的印玺,绝大部分是从法国人手里出来的。因为八国联军侵华的时候,寿皇殿是法军的指挥部,包括康熙、乾隆、雍正的印玺,很多都是被法国人拿走的。
在这方“雍正御笔之宝”拍卖之前,有人看了预展,对这方玉玺提出了一些疑问,主要有下面两点:
1、玉玺器身上宽下窄,成倒梯形,认为更像是后人仿制的;
2、玉玺上的象牙牌好像是新的。
对于上述疑问,郭福祥先生反驳道:
这方玉玺没有出现在故宫的印谱里,盖在书画作品上也极少,只在法国集美博物馆的《雍正宝薮》上有著录,而《雍正宝薮》从来没有发表过,仿冒者是 如何得知和仿造的?另外,由于过去玉器加工打磨工具的局限性,皇帝玉玺经常有梯形或其他非正四方体的器型,甚至还有一些“随型章”,完全按照原来玉件的自 然形态雕刻而成。故宫收藏的乾隆25件玉玺中,就有7、8件是梯形的器身。更有甚之,香港蘇富比2010年秋拍中,拍出1.2162亿元港元的一件乾隆 “信天主人”交龙钮白玉玺,还有印面不平的情况。
郭先生还谈到,这方“雍正御笔之宝”玉玺的盒子、销子构成的榫卯结构极为特殊,现代人都未必知道当年清宫内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如果仔细看过象牙牌,那上面有十分明显的“牛毛纹”,懂行的人一看便知这是有很久年份的象牙。
这方雍正玉玺当年放置在清宫寿皇殿,后被八国联军的法军掠走,寿皇殿存有相应记录,法军统帅弗雷的日记中也有记载,拿出这方玉玺进行拍卖的很可能就是弗雷后人。
香港蘇富比这次同时拍卖的另一件乾隆“如水如镜”随形章,估价500万——700万港元,最终却流拍,十分可惜!说明收藏者对玉玺文化了解的还很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