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玉器 > 寿山石雕是减法 一石一色难造假(图)

寿山石雕是减法 一石一色难造假(图)

2015-08-03 14:58 文章来源:新浪收藏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美院师生参与创作 工艺日趋艺术化

广州日报:像寿山石类的石雕和玉雕等,都被归入工艺美术行列,在您看来,工艺美术品应该将“工”放在第一位,还是将“艺”看得更重些?

林飞:其实,寿山石雕应该属于小型雕塑。为什么叫工艺美术?是由于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的工业基础比较差、底子比较薄,只有手工作品能够出口, 所以这些 雕塑作品都被归入工艺美术。就石雕本身而言,艺术性才是最关键的。工匠的技艺容易学到手,要让作品有思想、有内涵,那得看个人的领悟力和创造力了。在这点 上,艺术远比技术重要。

广州日报:那您认为当代寿山石雕及其他各种雕刻,在“工”上是否比古代乃至近代有所进步?

林飞:我认为随着美院师生的参与度增加,传统工艺日益走向艺术化,以前的作品可能匠气更重些。

广州日报:但也有不少人认为,古代匠人心无旁骛,干活虔诚认真,做出来的东西在细节上更经得起推敲,不像今人,虽然注重设计,但在精益求精方面可能做得不太够。您怎么看?

林飞:这个讲法有一定道理,但也有片面性。古代匠人大多是官家所养,不用计较成本,不必讲究经济效益,唯一的目标就是做好东西。今天的市场经济 条件下, 寿山石雕需求量激增,从业人员基数大,当中肯定会涌现出一些能力非常强的。就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在计划经济时期,从事寿山石雕的也就那么一些人,而现在整 个行业有十几万人,总有艺术修养非常高又很用心的人在拼搏。另外,以前一名艺人要将手下的功夫练出来,得二三十年时间 ,现在借助高科技,很多细节都可以 做得更精致,而且创作者的艺术寿命也大大延长了。像我已到花甲之年,借用放大镜,现在仍然可以从头到尾、一丝不苟地完成一件作品,这在过去恐怕是很难想象 的。

广州日报:现在您的作品都是亲自上手吗?还是有的作品是您提供创意,而后由徒弟们来完成?

林飞:寿山石的一大特点是,每一块石头都是独一无二的,而且非常珍贵,如果将作品交由徒弟们打理,有些地方他们没处理好,那作品就毁于一旦了。因为石雕是减法不是加法,被打下来是无法补回去的。所以从设计到操刀,始终都是我自己做。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