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雕大师王金忠作品
花鸟本是自然中的花鸟,它们不是孤立存在的。当人近距离的欣赏花鸟之美时,往往忘记了周围的环境。此时所谓花鸟之娇艳也好,富贵也罢,只是一种微观的审美。如果将花鸟还原到自然环境中,以更大的视角去欣赏,花鸟与山水、篱笆、小院才能构成一种宏观的美,带着超越富贵的诗意。王金忠的玉雕创作不局限于对花鸟自身的雕琢,而将与之相关的场景也表现出来,这何尝不是一种诗意化的表达。再参照院体花鸟艺术发展繁荣的宋代,宫廷贵族的追求也从“黄家富贵”逐渐转向了“徐熙野逸”,王金忠花鸟玉雕的创作走向也是合乎其自身理论的内在逻辑的。
除了诗意化,王金中的花鸟玉雕创作的另一个方向是禅意化。一直以来王金忠的玉雕创作并没有局限于花鸟题材,人物也是其创作的一个方向。尽管王金中在人物题材的创作方面不像花鸟题材那样的系统,但他创作的弥勒佛也是很受欢迎的。王金忠希望将自己的弥勒题材和花鸟创作很好地统一起来,所以他尝试通过“禅意”来进行构建。
《五元灯会》记载,当年佛祖在灵山说法,手持一朵金婆罗花看着众人,并不言语。在座的弟子都不理解,唯有摩柯迦叶微笑会意。世尊曰:“我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柯迦叶”。在这个著名的禅宗公案中,一朵花和一个微笑构成了禅,这便成为沟通王金忠玉雕花鸟和弥勒佛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