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正值苏富比扎根香港45周年。
现在看来,如果没有1973年苏富比的入驻,香港艺术市场或许不会像今天这样具有超强的市场号召力。如今的香港已经是继伦敦、纽约之后的世界第三大艺术品交易中心,香港能够占据艺术市场第三宝座,苏富比可谓功不可没。
目前香港作为亚洲艺术市场的优势十分明显——自由港、健全的法制、位于亚洲的核心地区、金融等相关产业齐备、链接中西方的纽带。于是,中国内地或者世界各地的拍卖行和画廊都蜂拥扎堆于此,以期开拓更大的市场。近年来,经济持续放缓的态势席卷,或多或少的影响了艺术品市场。
在这样的形势下,香港苏富比又是如何力压群芳,独占鳌头?在这40余年间做了哪些探索和努力?对于未来市场的变化又有哪些预期?
仇国仕
苏富比亚洲区主席
中国艺术珍品部门专家
入驻香港为进军亚洲
“自进驻香港的45年来,苏富比一直处于亚洲艺术市场的最前沿,这正是我们在拍卖概念上推陈出新,悉心筹划,不断吸引新的藏家并扩大市场的结果。”苏富比亚洲区主席、中国艺术品部环球主管及主席仇国仕表示。
40多年前的苏富比之所以选择香港,不只看中当时香港的背景,实则是要借这座港湾进军整个亚洲。据仇国仕介绍:“早在华人开始关注中国艺术品之前,中国艺术品早已活跃在欧美市场。而那时的亚洲购买力量则主要来自于日本,尤其是在日本经济腾飞的那几年,非常少量的买家来自香港。”既然日本的购买力如此强劲,为何最终选择了香港?仇国仕分析:“首先,不论在地理、金融、法律、艺术品进出口税率和物流等方面,香港皆具优势,而且背靠祖国这强大后盾,有利于香港担当全球经营网络‘超级联系人’的角色。香港是苏富比亚洲区的总部,对中国内地、台湾地区及东南亚等地产生了巨大辐射作用;从全球布局而言,香港是苏富比的第三大市场,仅次纽约及伦敦。其次,一直以来,香港拥有一群由儒商及文人学者组成的成熟收藏群体,对中国艺术品有多年收藏及鉴赏经验。在这样的文化收藏背景下,苏富比于1973年落户香港,成为本地首家拍卖行,同年在香港文华酒店举行首场中国瓷器拍卖会。以后,多间国际拍卖行,以致近年内地同业亦相继进驻。”
苏富比入驻香港之后,则给整个艺术品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仇国仕说:“作为首家立足亚洲的国际拍卖行,我们对艺术品市场带有牵头作用,不仅为藏家带来从全球征集而得的顶级艺术品,也引入拍卖及艺术知识与人才,并同时引进严谨的规管方式,一直领导着艺术市场的发展。”在他看来,拍卖带给了香港艺术市场一个非常公开公正且透明化的平台。在没有拍卖之前,一级市场是一个封闭而且不开放的市场。同时,苏富比也提供了特别高品质的精美艺术品,吸引越来越多的人进来,这个市场便越做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