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搜索:何水法  

 

  • 何加林:在两宋绘画中学什么2024-03-20

    【南宋】夏圭 雪堂客话图 绢本墨笔 28.2cm×29.5cm 故宫博物院藏两宋绘画以山水画居多。就山水画而言,本应当划定在五代荆、关、董、巨之后的北宋、南宋时期,但在教学中,我们习惯于将董源、巨然放到宋画临摹系统中进行学习,因此,将五代山水画暂且纳入宋画的学习范畴,是对它们时间相近且前后相互关联而达成的约定俗成。这一范围的划定,为中国山水画在基础教学阶段提供了一个十分完整的单元模块,为后续元明清临摹教学提供了一个完整的溯源佐证。而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如何向宋画学习、学什么,则成为我们在教学中值得研究的课题。宋代山水画是在继承前人山水画尚不完备的基础上,达成的一个较为完整的山水画体系,既有继...

  • 古今对画 | 何加林:在两宋绘画中学什么2024-03-18

    【南宋】夏圭 雪堂客话图 绢本墨笔 28.2cm×29.5cm 故宫博物院藏两宋绘画以山水画居多。就山水画而言,本应当划定在五代荆、关、董、巨之后的北宋、南宋时期,但在教学中,我们习惯于将董源、巨然放到宋画临摹系统中进行学习,因此,将五代山水画暂且纳入宋画的学习范畴,是对它们时间相近且前后相互关联而达成的约定俗成。这一范围的划定,为中国山水画在基础教学阶段提供了一个十分完整的单元模块,为后续元明清临摹教学提供了一个完整的溯源佐证。而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如何向宋画学习、学什么,则成为我们在教学中值得研究的课题。宋代山水画是在继承前人山水画尚不完备的基础上,达成的一个较为完整的山水画体系,既有继...

  • “纪念徐渭诞辰495周年——马伟花鸟画展”即将在绍兴市美术馆...2015-11-03

    开幕:2015年11月10日(周二)上午10:00展期:2015年11月10日至11月18日地点:绍兴市美术馆二楼主展厅主办单位:江苏省花鸟画研究会绍兴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连云港市美术家协会灌南县文化广电体育局灌南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协办单位:绍兴市美术馆连云港市花鸟画研究会承办单位:绍兴画院绍兴何水法美术馆前言“稽山何巍巍,钱江水涛涛”,越水浩荡,千载悠悠,历史悠久的绍兴,是中华文化发源地之一。中国绘画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颗熠熠闪光的宝石。山阴(绍兴)诞生了众多名家巨匠,犹如灿烂群星,成了中国美术史的奇观。尤其是写意花鸟画家,以明代徐渭为首,明末陈洪绶、清代赵之谦继之,后又有任伯年、陈半丁、张桂...

  • 书法是中国画的筋骨肉2013-12-12

    本报记者孔雨童 9日,在“书山画意”—毕福剑、何加林、吴浩书画作品展开展的前一天,本报记者对此次在烟台开展的中国著名山水画家何加林进行了专访。 何加林跟《齐鲁晚报·今日烟台》读者分享了自己对书画的理解,也谈起了此次联合展出作品的央视著名主持“老毕”,谈起了他极力推荐的四川著名人物工笔画家吴浩。此次是何加林在国内首次完整的展出自己的书法作品,对此,他说“对于中国画家来说,书法是一种不应放下的基本功。”书法,就像是中国画的筋骨肉。 谈书法>>对中国画家来说,书法是基本功 何加林认为...

  • 郁民华2015最新书展之草书四条屏、八尺行书二条屏欣赏(组图...2015-10-30

    郁民华近照作品名称:草书四条屏春江花月夜尺寸:55.3cm×234cm×4材质:仿古长纤维释文: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

  • 何海霞的绘画特色及市场行情(组图)2014-03-13

      唐骊山避暑图镜心设色纸本 文 _吕友者 提起当代青绿山水画大家,何海霞是不可不提的人物。他是当代山水画大师,又是长安画派创始人之一。对当代中国画有着重要的影响,其画风自成一家,后学者众多。在艺术拍卖市场上,其作品一直稳中向上,市场颇为看好,具有较强的升值潜力。 一、艺术经历 何海霞(1908-1998年)初名何福海,字瀛,又字登瀛。出生于北京一个贫寒的满族家庭。由于母亲无女,在14岁时被改名海霞。幼年时就深受父亲影响,研习书法。15岁在琉璃厂拜韩仪典为师,得韩氏严谨笔法,遍临宋元明清诸大师作品。至16岁左右,何海霞即以出色的绘画才能而誉满京城。作品多次展出。在...

  • 丝路百花——何水法花鸟画展将在宁波博物馆开幕(组图)2017-06-27

    “丝路百花——何水法花鸟画展”展览海报7月7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协理事、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导、宁波文艺大师工作室导师何水法将带着他世界各地逐花写生累积下来的一百幅、一百种世界各地的花卉,在宁波博物馆同观众见面。此次展览,由中共宁波市委宣传部、文化部中国画学会、宁波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中国美协中国画艺委会、浙江省美术家协会联合主办,宁波博物馆、宁波·何水法文艺大师工作室承办,宁波市美术家协会、杭州抱华楼国画研究院、何水法美术馆协办,7月7日下午三点半开幕。配合展览,7日上午九点半还有何水法“用画笔讲好中国故事——谈思路百花创作的”的讲座,以及8日上午十点的“小朋友共绘思路百花”活动,何水法将...

  • “2013全国中青年山水画邀请展”在京开幕(组图)2013-04-01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炎黄艺术馆馆长崔晓东教授开幕式上发言 2013年3月30日,“2013全国中青年山水画邀请展”在炎黄艺术馆揭幕。此次展览,邀请了在京的崔晓东、范扬、刘进安、赵卫、陈平、何加林等40多位画家共同展示了他们近期创作的近200幅作品。 这个展览使我们看到这些作者立足传统的用笔施墨,强调笔致情结和墨彰五蕴,使人们从笔墨造化中体味出丘壑的变化,体味出草木林泉各异的神韵,感受他们精神上各自的独立性,一种在阅读后能引起人们心灵中对山水画产生的新感动,这些都和传统绘画拉开了不小的距离,而理所当然地被视为一种新创造和新传统。 当代中国山水画现状的形成,是与它的...

  • 刘玉来:石桥书画随想2015-05-11

    序语(石桥,刘玉来之号)书画家写些书画语录似乎是个传统,许多搞传统的有文化底蕴的大都有一些自己的观点或心得,于是顺手记下,时间久了集腋成裘。在同好中交流一下,可以达到互相切磋提高的作用。不过,这种画语录式的短文,大都展现的只是论点,缺少论证的过程。因此你可以通过它了解到书画家的观点,却不容易知道他为何产出这种观点的。这里的<石桥画语录>是我笔耕挥毫后断断续续写的心得,既然是心得,就只能代表自己的体会。体会不见得正确,这里拿出来让书画界朋友看看,在这种基础上再看我的作品,就容易理解我的创作意图和审美取向了。也许我意识到的您没意识到;也许您意识到的我没意识到,交流一下可以互相补充,互相...

  • 书法的内涵与门道2014-07-04

    文/刘仁刚 书法是什么?可能有的人会简单认为就是写字,有的人可能会定义为写毛笔字。其实,书法之所以是国粹,就它本身具有很深内涵,需要我们从更高层面、更宽范围和更多角度去品味和理解。如果给书法下个定义,不妨这样说:书法,是人们在对中国文学、文字、历史和词赋具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运用特定的工具(包括笔墨纸砚)通过不同形式表达的文字书写艺术,它不仅体现了作者对书写内容的深刻理解,也体现了作者较深的艺术造诣和审美取向。 东晋王羲之在1600年前书写的《兰亭集序》,区区324个字,尚有四处勾抹涂改之处,但却被世人公认为“天下第一行书”,这是为什么呢?我们可以从唐人冯承素摹本《...

  • “晚清书法第一人”何绍基书法作品欣赏2015-10-29

    何绍基(1799-1873),清书法家。湖南道州(今道县)人。字子贞,号东州,晚号蝯叟。道光十六年(1836)进士,官编修。工经术词章,尤精说文考订之学,旁及金石碑版文字。书法自成一家,草书尤为一代之冠。晚年以篆、隶法写兰竹石,寥寥数笔,金石书卷之气盎然。偶作山水,不屑摹仿形似,随意挥毫,取境荒寒,得石涛晚年神髓。画必长题,题多佳句,惟不轻作、兴至为之,辄自毁去,故流传者少。有说文段注驳正、诗文集。著有《惜道味斋经说》、《说文段注驳正》、《东洲草堂诗钞》、《东洲草堂文钞》等。何绍基出身于书香门第,其父何凌汉曾任户部尚书,是知名的藏书家。何绍基兄弟四人均习何绍基像文善书,人称“何氏四杰”。嘉庆四...

  • 追溯艺术史,看何惠鉴先生破解“破墨”(组图)2022-10-18

    “破墨”一词,于中国画或中国美术史稍有涉猎的人应该都不陌生。如何解读“破墨”?知名美术史学者何惠鉴先生(1924-2004)曾在《唐宋绘画史中“破墨”之原义及其在音乐与书法上之来源》一文中,追溯“破墨”的起源史实、解析笔法具体样貌,收录在新出版的何惠鉴学术著作集《万象自心出:中国古书画研究》中。本文对何惠鉴的“破墨”追义做了进一步阐释。谢稚柳《破墨山水》引首“破墨”通常被理解为一种技法,墨色浓淡叠加,干湿交用就可称之为“破墨”,并衍而成为“破墨法”,还出现了诸如“浓破淡”、“湿破干”的具体形式。黄宾虹谓“破墨之法,淡以浓破,湿以干破。皴染之法,虽有不同,因时制宜可耳”、“ 齐白石作花卉草虫,深...

  • 山水画创作最大的问题是对着对象画古画(组图)2015-01-26

    郝鹤君 山下一片米粮川  作为表现意境的主要题材,山水画一直备受文人画家追捧。如何传承、如何革新也成为山水画家热衷探讨的话题,恰逢广州书画专修学院创办20周年、高级山水画研修班创办第十期,收藏周刊记者针对山水画创作与传承采访了郝鹤君、朱颂民和卢彦讯等骨干教授。对于目前山水画创作的现状,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教授郝鹤君表示,山水画创作最大的问题是对着对象画古画。  谈教学  要求学生作品忠实于现实对象  收藏周刊:在宋代郭熙著的《林泉高致》中有《画诀》,王维的《山水诀》和荆浩的《山水赋》等也对山水画创作技法归纳出较为系统的理论,您在教学中,是否也参考古人的要诀?  郝鹤君:基本不参考,我们要求学生...

  • 朱雨泽:新自然水墨理论建构2013-07-26

    (一)“八五时期美术”之后的水墨思考与实验 新水墨比较传统水墨而言,没有在本质上背离,当然新水墨与另一个发展脉络当代水墨不同,它是在不断变化的,这种变化不以当代艺术的模式为基准,而是以其自身的儒释道文化逻辑为基准,逐渐加强文化自信,并在不断地突破。 纵观整个20世纪中国画的发展历史都一直处在一种急剧变革的状态下的,其三个发展步骤,第一阶段是五四前后陈独秀等人对传统水墨所展开的批判。第二阶段则是新中国建立后的“新国画”运动对传统国画的改造,以及为意识形态服务的绘画。第三阶段是80年代新潮美术后,又兴起了一场对传统水墨的批判,并参照西方的现代艺术...

  • 陆俨少:学画微言2014-05-22

    我学画六十余年,其间顺逆之境,甘苦自知,暗中摸索,一得之愚,卑之无甚高论,略记于后。 十分功夫:四分读书,三分写字,三分画画。 我提出这个比例,其用意是学画不光是作画,还有画外的功夫。第一是读书。因为读书可以变化作者的气质,气质的好坏,是关于学好画的第一要事。气质是创作的一面镜子,直接反映到创作上去。要有宽阔的胸怀,高尚的品德,不为名利所动,加以对事物的敏感性,即有理想,有见解,以及笔有韵味神采等等,亦即前人所主张画要有书卷气,有了他,就有文野之分,新的涵义就是有文明的素质,直接反映到画上去,简单地说这样就是好画。再则古代书画名迹,寥如星凤,欲见为难,而自古大文学家、大诗人之鸿篇巨制,随手...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