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搜索:何水法  

 

  • 传统水墨画在当代的延伸(图)2014-01-06

      展望作品《假山石》 ■陈烨 何为“新水墨”?虽然这个词的出现越来越频繁,但却也越来越让人困惑,新水墨的范围和标准在不同的语境与场合中,其差异性实在太大了。 回顾历史,我们可以追溯至上世纪初,五四运动以来对于水墨画改革的讨论和实践上,当时的转型理念探索一直延续至今:立足传统的艺术框架,加入现代化的标准改造,例如将西方的艺术观念与方法引入水墨创作中去,这套方法现在已经成为主流的水墨艺术。另一类被称为“现代水墨”或“实验水墨”的新水墨艺术则完全跳出了传统水墨艺术的框架,它从水墨语言媒介开始转型,采用的更多是...

  • 诗境与画境的完美结合2008-11-11

        林之源在雕刻   近读

  • 诗境与画境的完美结合2008-11-11

      林之源在雕刻   近读

  • 2017俄罗斯油画作品邀请展在抱华楼开幕(组图)2017-05-05

    从中国穿越到俄罗斯需要多久?答案是一 秒没有说笑,杭州有了任意门。就在杭州抱华楼何水法美术馆艺术无疆俄罗斯油画作品邀请展开幕啦!来自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的八位油画家,用50余幅作品讲述一个关于列宾美院、关于“艺术无疆”的色彩斑斓的故事,穿越到俄罗斯真的只要一秒。_ueditor_page_break_tag_展览名称:艺术无疆——俄罗斯油画作品邀请展主办单位:浙江海外联谊会、浙江省国际文化交流协会、浙江工业大学、浙江省美术家协会、杭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杭州抱华楼何水法美术馆协办单位:绍兴何水法美术馆、何水法(宁波)文艺大师工作室展览地点:杭州抱华楼何水法美术馆(杭州富阳九龙大道五号)展览时间:2...

  • 刘玉来:论国画创新的底线(组图)2013-05-17

    刘玉来 家在青山心淡然 世界上任何一种艺术如果要能独立的存在,必然具有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中国画有着的丰厚的历史,在背负历史艺术语言又需不断开拓新语言的状况下,怎样才能在延续故往中使自己得到不断更新呢?这确实给从事国画工作的艺术家出了一个不小的难题。艺术发展的规律是在螺旋性的进程中不断更新发展,发展中它不能不在不断的吐故纳新中使生命得到更新升华,因此故往的自我必定会成为每个不同艺术工作者攫取的宝库。艺术家思考的不同,需要的内容不同,就会在从故我中攫取时形成一定的差异。正因为他们各自在取舍上存在差异,发展目标上也各有不同,但由于毕竟是盘旋在同一的螺旋发展中,所攫取的传统材料大体相...

  • 中国青绿山水画色彩探析2013-05-09

    在中国绘画批评的传统里,一向认为青绿山水不是高品,而文人写意画才是画中正宗。似乎只有水墨才是真正的传统,才具备真正的民族特色。这种顽固的思维定式,缘于人们把元明清以来盛行的文人画定为传统本宗。元明清画坛推崇文人水墨画的清幽、雅逸、疏简,讲究黑白之韵,以禅的荒寒清冷为最高境界,以“深情冷眼”看世界的方式为最高美学追求。这是文人士大夫对绘画选择的结果,并不是绘画本身自然发展的结果。“文人画”是隐逸的产物,是知识分子“兼济天下”受挫后“独善其身”的选择,是众多文人“据于儒、依于老、...

  • 中国当代山水实力派画家——何宁(组图)2017-12-08

    【艺术简介】何宁,又名小宁,字伯熙,别署,虚石、禅茶斋主。山东省济宁人,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画研究院研究员,山东省美术家协会山水画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国家画院邓嘉德工作室画家,山东西美美术馆副馆长。出版有《水墨·展望——何宁篇》、《名家山水小品·何宁山水画作品》、《艺术传承——何宁中国画作品集》、《中国当代山水实力派画家——何宁》、《名家风范——何宁卷》等专集,多幅作品发表于艺术专业报刊、媒体并有一些作品被国内美术馆、画廊、个人收藏。_ueditor_page_break_tag_《溪山结逸居》136cm×68cm古今风雨 虚静恬谈——对山水画家何宁的解...

  • 何为当代水墨:作品与水墨媒材有关2014-03-19

    “当代水墨”这个概念被适时地推到人们的面前,该如何定义?是非传统水墨画,还是利用水墨、毛笔、宣纸、印章等一切与水墨有关的媒介而做的当代艺术,还是不限媒材,只要是关于中国画、山水、文人精神等内容,一切作品都可包含在内? 在大都会博物馆的水墨展中,策展人何慕文头脑中的主线就明显偏向于第三者——无论是邱志杰的巨幅水墨画、徐冰的巨幅“天书”、张洹的写在脸上的家谱、张建君的桃红色假山石,都有着明显的西方视角。 “他的态度很明确:与水墨有关的当代艺术。”艺术家张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起几个月前与何慕文在...

  • 杭法基:“伪现代”艺术的反省与再思考(组图)2015-07-30

          艺术上有“伪”与“非伪”之分吗?我个人理解与别人可能有点不同, 觉得艺术实质上就是好坏优劣,以及是精神历程的“理想主义”追求,还是俗化的“大众作品”或“拜金作品”或“媚俗作品”等等之分别。并不是一定要与西方艺 术等同看齐,视西方经典无法超越,侧眸回视,似乎国人当下所搞现代之作,皆有“伪”作之嫌。猛一听口气“强悍”实则内隐“自卑”。当然问题并不是这么简 单,无论是从纵向与横向还是理性与感性或宏观与精微去思考,见智见仁各有所见,这似乎永远是个谈不清也不需要谈得太清楚的问题。因为摆在那儿的东西,是真 金还是废铁,自然淘汰法则会让它...

  • 德国如何看待中国艺术2015-11-25

    本报记者 李婧德国作为二战后欧洲当代艺术的中心地区之一,如何从战后的文化沙漠发展成为艺术圣地?德国以及欧洲的收藏家收藏习惯与中国有何不同,他们如何看待中国当代艺术,对于中国的传统艺术如水墨等,他们又是如何认知的?为何中国很多备受好评的作品在德国展览,却无人问津?针对这些问题,近日,记者在人民画报社举办的“当代艺术的自我发现和个性表现”交流会上专访了德籍华人艺术家、德国路德维希·丢夫勒绘画博物馆馆长王海燕。德国战后如何走出文化沙漠二战后,作为战败国的德国一度成为文化沙漠,由于战争期间大量艺术家受到纳粹迫害,不得不离开德国,旅居其他国家,造成德国艺术界的人才大量流失,出现了人才断层。战后,德国政府...

  • 艺术家从新锐水墨艺术形式解析“当代性”(组图)2012-12-05

    新锐水墨作品 在2012秋拍中,中国嘉德用《当代水墨》和《水墨新世界》两个专场重点推荐当代水墨作品。无独有偶,香港天成国际拍卖的秋拍也以“当代文人”作为主题专拍,隆重推出当代水墨,拍卖成交成绩同样不俗。虽两个专场都以当代水墨为主题,但它们又各有侧重:《水墨新世界》则重点关注新锐水墨艺术家的作品;《当代水墨》以中国当代水墨名家作品为重点。《当代水墨》和《水墨新世界》两个专场重点推荐当代水墨拍品,两场总成交额近1亿元,总件数176件,成交153件,成交率高达86.93%。在《水墨新世界》拍卖中,郝量的一幅3.7平尺的水墨作品《躯之秘》以25.3万元价格成交;其中《当代...

  • 与何桂彦对话:“新水墨”也需要回归传统吗?(组图)2013-11-23

    批评家李小山先生 记者:八十年代李小山老师提出“中国画穷途末路说”,在今天是否可以重提这个观点? 何桂彦:李小山的文章发在1985年第7期的《江苏画刊》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他当时还是南京艺术学院的研究生,文章写得很犀利,观点十分尖锐,对传统水墨,尤其是明清至民国以来的水墨创作进行了批判。之所以文章在美术界产生了影响,主要是契合了80年代中期在西方现代化,现代艺术的参照系下,中国知识分子的反传统社会思潮。应该说,在整个20世纪,中国画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20世纪初,康有为、陈独秀就批评中国画萎靡不振,陈陈相依,是封建文化的产物。新中国建立后,同样主张反传统,倡导...

  • 2014年策展趋势——水墨如何由热转深2014-02-08

      【导言】几乎没有艺术圈的人敢否认近两年“水墨”火了这个事实,走在艺术圈的不同属地,你会惊讶于什么时候天下大同了。    在琉璃厂,经营传统书画的画店用LED屏循环滚动着“当代水墨”几个大字,在798,2013年转型画廊的蜂巢当代艺术中心,将自己定位于推介东方审美系统,陆续推出了有关当代水墨的7个展览,而向来以关注青年艺术为主的空间站在2014年年初举办了一位老艺术家王秉复的水墨展,在百度百科中,艺术家的介绍是著名书画大家。    层出不穷的水墨展也引发了艺术圈...

  • 何鸿燊捐赠圆明园马首铜像 将重回圆明园(组图)2019-11-14

    11月13日,圆明园马首铜像捐赠仪式在国家博物馆举办,流失海外一百余年、在2007年由澳门企业家何鸿燊购得,并在澳门公开展示多年的马首铜像被正式捐赠给国家文物局。经过双方协商一致,文物局受捐后将圆明园马首铜像划拨北京市圆明园管理处收藏。圆明园马首铜像归藏国家重回原属,为其百年回家之路画上完满句号。原中国文物学会名誉会长、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组组长罗哲文生前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非常希望文物回归,但他同时认为,圆明园兽首艺术价值并不高,“其工本、工艺等并不特别,就是喷水龙头而已,这些兽首的最大价值是见证了罪恶,其中承载着民族情感,但不宜过分炒高其价格。”捐赠仪式现场,何鸿燊女儿何超琼(左)及文化和...

  • 艺术界代表委员关注问题由“小”变“大”2013-03-07

    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已经在北京拉开帷幕。不同于往年艺术界的两会代表委员的建议、提案总围绕着国内艺术品市场规范建设等具体问题,今年,记者采访中发现,除了个别关注艺术品的市场建设外,大多艺术界的两会代表和委员转而关注国内艺术建设以及中国艺术走出去等话题。 重视城市建设的“美感” 作为全国城市雕塑委员会艺委会主任、中国雕塑院院长,全国政协委员吴为山今年把艺术家们对“美丽中国”的思考带上两会,并提出“让城市雕塑成为"美丽中国"的文化标志”。2012年以来,人们对各个城市雕塑的批评或调侃让吴为山看到公众对城市雕...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