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张大千曾宴请张学良夫妇 手写菜单曝光2013-07-01
红色收藏故事:被尘封的抗日功臣密档(图)2015-08-05
档案材料上的老照片图/文分享:华夏收藏网 结罟堂华 夏收藏网讯 三年前,藏友小刘从丹东弄到一本抗联的档案材料,有一张老照片,当时我很想看看内容,始终未能如愿。去年1月初,他终于同意把这本档案卖给了我。回到家 里,我迫不及待地从头看到尾,又查阅了《桓仁县志》、《中国共产党本溪史》、《张学良将军传略》等资料,并通过互联网对档案中提及的人物和主要事件进行核 实考证。经过几个月的研究,我发现这个档案材料与历史事件和历史名人既非常吻合,又鲜为人知。它印证了张学良“曾不断的用白绸条写成秘密手谕,命令关外旧 部与救国会合作”(《文史资料选辑》第九辑)支持东北义勇军抗日这一重要史实。其中涉及的本溪...
如何足不出户打卡12大考古遗址(图)2021-12-22
近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国家文物局、中国社会科学院策划制作的考古空间探秘类文化节目《中国考古大会》在央视播出。2021年是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中国考古大会》应时而生──30多位考古专家和文化学者,次第踏上12大考古遗址,开启气象万千的探秘之旅。《中国考古大会》也正是回应了人们对考古的热情,用身入其境的现场探索、舞蹈与传统文化的激情碰撞、细致入微的画面还原,让一个个原本枯燥无趣的考古故事,变成了一堂生动的文化盛宴。足不出户打卡12大考古遗址以电视综艺形态“活化”考古成果近年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大会”系列不断推陈出新,从汉字、成语到诗词,再到地名、国宝……每一个文化取景框,为观众...
2015秋拍聚焦日本 中国当代艺术该何去何从(组图)2015-08-05
吉原治良(1905-1972) 苏富比推出首个具体派大师吉原治良作品专场,新京报采访业内人士分析市场是否在“去中国化”日韩艺术在市场上的火热有增无减。近日,苏富比宣布将于2015年香港秋拍中呈现“圆·学——吉原治良珍藏”,这是市场上首个吉原治良作品的专 场拍卖,也让近两年来市场对日本具体派和韩国抽象艺术的关注持续升温。苏富比、佳士得两大国际拍行缘何在香港拍场纷纷聚焦日韩艺术?曾经被视为座上客的中 国当代艺术又为何相应地出现了边缘化态势?艺术评论家顾振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日韩艺术近几年的追捧与其学术上的认可有关,也与之前的市场低估有关。 而关于中国当...
“架上写意”解读上海油画(组图)2012-12-24
收藏家田太华策划万米书画长卷的学术价值与历史意义(图)2014-02-25
著名策划收藏家、书画集成大师田太华先生 纵观中国艺术史,凡优秀的艺术作品必是具有极高学术价值与历史意义这一双重特征的,比如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宴集序》,不仅在章法、结构、笔法上都堪称完美,而且对后世书法学习和探索都树立了丰碑。《兰亭宴集序》不仅是王羲之书法思想的完美体现,更是作者气度、风神、襟怀、情愫的具体体现;《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具有历史价值的风俗长卷,作者通过对清明节日北宁都城汴梁和以虹桥为中心的汴河两岸各阶层人物活动情景的描绘,集中反映了这一历史时期社会生活的一些侧面。上述两幅不朽杰作,无论从绘画艺术价值或从历史价值而言,皆堪称国之瑰宝。 “美丽中国万米书画圆梦...
张学良大量珍贵遗物首度公开(图)2016-12-09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今年是西安事变80周年,今天上午“张学良将军史料及遗物征集展”在辽宁沈阳张学良纪念馆开幕,大量珍贵史料及遗物首次公开面世。资料图为纪念西安事变80周年,由张学良暨东北军史研究会、观陵山艺术园林联合主办的“张学良将军史料及遗物征集展”,今天上午在筹建过程中的张学良纪念馆里隆重开幕。展览得到现居美国旧金山的张学良将军儿子张闾琳、儿媳陈素祯夫妇,孙子张居信、张居仰先生及海内外社会各界专家、学者和藏家的大力支持,张居信、张居仰还专程从美国旧金山赶到沈阳参加了展览开幕活动。展览分为四个单元:史海撷珍、睹物思人、至亲记忆、精神永存。旧金山张家后人所捐赠的汉卿将军遗物与生活照片等...
史国良国画作品欣赏2016-05-31
史国良(释慧禅),1956年生,中国当代著名人物画家;师从蒋兆和、黄胄和周思聪先生,1980年毕业於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研究生班;国家一级画家,中国美协会员,中央美院及首都师大美术系客座教授。 他的作品《刻经》荣获第23届蒙特卡罗国际现代艺术大奖赛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大奖,为此又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荣誉嘉奖。他的画风以写实手法,反映时代生活为主。功底扎实、笔墨厚重,是中国人物画坛写实派的重镇。1989年移居加拿大温哥华,1995年在美国西来寺披剃出家,为当代中国画僧的再传人,2010年还俗;现定居北京。_ueditor_page_break_tag__ueditor_page_br...
史国良国画作品欣赏2013-04-28
史国良(释慧禅),1956年生,中国当代著名人物画家;师从蒋兆和、黄胄和周思聪先生,1980年毕业於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研究生班;国家一级画家,中国美协会员,中央美院及首都师大美术系客座教授。他的作品《刻经》荣获第23届蒙特卡罗国际现代艺术大奖赛"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大奖",为此又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荣誉嘉奖。他的画风以写实手法,反映时代生活为主。功底扎实、笔墨厚重,是中国人物画坛写实派的重镇。1989年移居加拿大温哥华,1995年在美国西来寺披剃出家,为当代中国画僧的再传人,2010年还俗;现定居北京。 ...
20世纪中国画的改良革新探索源自百年前(图)2016-11-21
丰子恺《香稻》中外美术交流的借鉴与融合,对中国画变革产生了重要影响,可以说是20世纪以来中国美术史中的主要现象之一。20世纪中国美术史可以用“留学”来贯穿,它以“留日”为起点,以留欧、留美、留苏相续接,由留学生们带回的从技巧、方法到观念、制度等各个方面的“新知”,逐步而彻底地改变了传统中国美术的生态与格局。在闭馆维修改造了一年半之久后,于11月18日重新正式对外开放的何香凝美术馆,将与何香凝同时代的艺术家和艺术创作作为考察的对象,推出由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研究员华天雪等策划的“取借与变革:20世纪前半期美术留学生的中国画探索”展览,展示并研究“在1905~1937年间,有留学日本背景的美术...
中国玉器文化 古蜀国的玉器从哪里来(图)2016-05-18
三星堆出土的玉器 良渚玉琮是一种礼仪器,代表的是纯观念形态,而金沙村遗址中出土的玉琮数量不少,说明在长江的一头一尾间存在着某种联系。 中国的玉器文化是从东部最先兴起,然后逐步向西推进。到了四川地区出土发现玉器的时候,中原地区已经处于商文化时期。 在三星堆遗迹和金沙遗迹中,另一个重要的考古发现就是大量玉器的出土。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很高的地位,传统文化中,有“君子之德美如玉”的说法。 三星堆玉锥、金沙玉琮的“良渚风格”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江章华介绍,在三星堆仁胜村5号墓出土了三件玉器,是典型的良渚文化玉器。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工美之花”绽放杭州亚运(组图)2023-11-13
五千年前良渚古城的一缕曙光,开启了中华文明的伟大进程,浙江大地自此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五千年后杭州亚运会的圣火在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点燃。这是亚运的火种,更是中华文明的火种。中华文明自此有了薪火相传的历史新起点。说到良渚文明,最具象征意义的就是被誉为“国之王者”的良渚玉器了。代表中国古代工艺最高水平的玉琮、玉璧、玉钺,承载着良渚先人的精神信仰,凝聚着良渚先人的文明智慧。良渚玉琮良渚玉器的图腾和纹饰频频出现在亚运会的各种场景,给亚运会营造了具有强烈视觉震撼力的历史和人文意象。亚运会火种的采集装置外圈采用良渚玉璧造型,亚运会火炬“薪火”和亚残运会火炬“桂冠”,其设计思想都源于良渚文化的核心...
上海美术作品进京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组图)2013-11-11
热烈的开幕式现场 海上画派是中国近现代绘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明清时期开始,海上画派逐渐兴盛繁荣,艺术大师辈出,产生了虚谷、任伯年、吴昌硕、刘海粟、林风眠、丰子恺等等众多载入美术史册的画家。随着历史逐渐由20世纪初期迈向新中国成立,再由新中国成立进入改革开放;直到今天,上海美术发展繁荣,艺术创作呈现出多元化的面貌。如今的上海美术不仅沿袭了海上画派的优良传统,同时坚持本土,主动在域外寻找发展动力,体现出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的城市意识。为了呈现上海美术发展的最新成果,8日下午,“上海美术进京展”在中国美术馆正式揭幕。本次展览是上海美术作品在北京的首次集中亮相,为首都观众带...
13岁顽童捡吕后玉玺上交45年后获表彰(图)2012-12-04
抢滩“双十一” 艺术也疯狂(组图)2014-11-12
放鹅图史国良68×68cm1997年万元竞买区 一年一度的“双十一”又来了,你准备好“剁手”了吗? 11月11日,又被戏称为“光棍节”,是一个在年轻人中广泛流传的的娱乐性节日,在这一天,庆祝单身者有之,急于“脱光”者有之。而商家们则很好的抓住了人们的消费心理,围绕“双十一”打起了促销之战,拉开了“购物狂欢”的大幕。对此,翰墨千秋艺术交易中心也不敢免俗,在11月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