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搜索:吴作人  

 

  • 郭庆祥:流水线作品不可藏(组图)2013-10-30

  • “过云楼藏画”亮相 曾创下古籍善本公开竞价纪录2013-07-08

    顾鹤逸(麟士)山水册页 扬子晚报记者独家获悉,创下中国古籍善本公开竞价世界纪录的“过云楼藏书”拍卖,曾轰动一时,让历史上有着“江南收藏甲天下,过云楼收藏甲江南”美誉的过云楼再度名扬四海。如今,一批多达50件的“过云楼藏画”亮相南京。记者在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旗下凤凰拍卖公司看到,这批“过云楼藏画”中,有被张大千誉为“当代鉴画第一”的顾麟士著录于《过云楼续书画记》的樵隐《猛虎图》,有清末民初盛名于世的“怡园画社”成员吴大澂、顾鹤逸、吴昌硕、顾若波、陆恢...

  • 谢宏军:永远的中国画2013-01-06

    中国画的传说是那样的优美,我相信它是东方智慧最美的寓言之一。中国画的寓言性而不是它的叙事性留下了中国绘画的东方学说。千年中国画不断经历它的美学转世,它重生在每一个朝代每一代画家身上。如今,中国画家吴军先生在历史的循环往复中正在分享中国人的绘画千年。 十年前,“百年中国画展”在世纪初的北京展出,这是中国画在新千年的一机。以国画百年照面国画传统,此一照面,国画辉煌已千年。是谁一笔画响了古今历史?此时,吴军先生正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学习,他在美妙迷人的工笔画传统里已精心描摹了十年,他以南方画家依于人世的安稳,回应了张彦远、顾恺之民间画风的远古朝气。 二十年前,中国画史泄...

  • 亿元拍品给艺术品市场带来了什么2016-04-07

    4月5日中午,许多艺术爱好者的微信朋友圈都被张大千的《桃源图》刷了屏:当天上午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槌的香港苏富比2016春拍“中国书画”专场上,张大千的《桃源图》以3000万港元起拍,2.4亿港元落槌,最终以2.7068亿港元成交,创造了张大千个人作品的拍卖纪录。作品由著名藏家刘益谦竞得。大家还没来得及忘记,前一晚另一件刷屏的天价拍品:4月4日晚,由画家吴冠中所创的巨制油画《周庄》,在保利香港2016春拍“中国及亚洲现当代艺术”专场上以2.36亿港元成交。这一成绩不仅刷新了吴冠中个人拍卖的最高纪录,甚至还超过了3年前曾梵志《最后的晚餐》在苏富比所创下1.8亿港元的纪录,创造了中国油画的又一峰值...

  • 艺术打假:也谈代笔书画现象(组图)2015-03-23

    当前艺术市场、美学研究、艺术出版、艺术展览、艺术创作、美术评论等领域的“假象”可以说是一派繁华之后的良莠不齐,乱象丛生。由于本文题目所限制,笔者仅就代笔书画现象作些探讨。关于代笔书画的源流问题,至少可以追溯至中国第一部绘画通史著作《历代名画记》。《历代名画记》曰:“吴生每画,落笔便去,多使琰与张藏布色,浓淡无不得其所。”文字内容大意是吴道子作画时,多使弟子代为设色。此外《历代名画记》中也有关于王维“授人代为画作设色”的记载。吴修《青霞馆论画绝句》中记载:“曾见陈眉公书札云,子居老兄,送去白纸一幅,润笔银三星,烦画山水大堂,明日即要,不必落款,要董思老出名也。”,这也明确的道出了董其昌的代笔现象...

  • 行云流水 萧散畅达(组图)2012-09-28

  • 吴川泥塑作品欣赏2009-11-16

         吴川泥塑源于唐末宋初,由梅菉镇瓦窑村民兴起。唐代时,佛山廖岭居民迁移至此,从此,佛山石湾精湛的陶瓷工艺传入吴川。唐代中期,有一年元宵节,一些陶工闲来无事,便重操旧艺自娱,随手用陶泥捏起一尊小泥塑,岂料吸引不少观众围观,次年别的陶工也来捏泥人凑热闹,陶工们加大数量,观众人数也随之上升。到后来,拜师学艺,纷沓而至,当地逐步兴起制陶,这就是吴川群众性泥塑活动的起源。                明代洪武年间,皇帝派遣官吏四出选美,民间对...

  • 半世纪探索 开拓水墨玄机2009-09-24

    画家近影      10月10日,吴东奋“从艺50周年水墨工笔花鸟画展”将在福建省画院拉开序幕。谈到当代中国画坛工笔花鸟画的创新,无论如何不能不提及吴东奋先生。此次展览正是他从艺50周年,探索“水墨工笔花鸟画”技法与理论的总结。他在中国美术史中,找到了“水墨大写意与工笔融通”这条被中断了的线索,自创“水墨工笔花鸟画”技法与理论,画作吸收汉代画像石、画像砖的拙朴气质,发挥文人画水晕墨章的写意特性,并与工笔画技法糅合起来,柯文辉先生称之为“开拓...

  • 艺术界苏立文去世 曾评徐悲鸿不是一流艺术家2013-10-01

    核心提示 著名汉学家、艺术史家苏立文教授已于北京时间2013年9月28日10:05在牛津大学医院与世长辞,享年97岁。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评价,“如果说因为有了斯诺,西方了解了中国革命,那么因为有了苏立文,西方了解了中国美术。” 牛津大学荣休院士迈克尔·苏立文,是20世纪第一个系统地向西方世界介绍中国现代美术的西方人,被称为“20世纪美术领域的马可·波罗”。他是西方研究中国现代美术史的权威,研究成果被西方许多大学作为美术类教材广泛使用。今年5月,凝聚苏立文毕生心血的著作《20世纪中国艺术与艺术家》(上、下)在中国全...

  • 吴昌硕作品市场价格92年涨260倍 2014年有望拉高2014-04-02

    今年是海派艺术大师吴昌硕诞辰170周年,一系列的纪念展、主题展、研讨会次第展开,拍卖公司也早已做了准备,早早地在市面上搜罗、征集吴昌硕作品,拍场上的吴昌硕热几乎已是铁板钉钉的事,但同时,我们也可以从吴昌硕作品的长期市场走势中,看出优质艺术品的长期升值力度。 吴昌硕自订润格连年上涨 作为海派的巨擘,吴昌硕在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宗师的地位早已被认可。他诗书画印全能,是近现代承前启后的重要画家,他的作品深深影响了一个时代,影响了齐白石、潘天寿、陈师曾等之后的大师,他是中国写意艺术的一个高峰。因此,他的画价,几乎从一开始进入市场,就是最高的。 从历史上看,吴昌硕年近70岁才移居上海,作为职业画家,...

  • 清代画家吴昌硕的市场传奇2014-04-01

    詹皓 今年是海派艺术大师吴昌硕诞辰170周年,一系列的纪念展、主题展、研讨会次第展开,拍卖公司也早已做了准备,早早地在市面上搜罗、征集吴昌硕作品,拍场上的吴昌硕热几乎已是铁板钉钉的事,但同时,我们也可以从吴昌硕作品的长期市场走势中,看出优质艺术品的长期升值力度。 吴昌硕自订润格连年上涨 作为海派的巨擘,吴昌硕在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宗师的地位早已被认可。他诗书画印全能,是近现代承前启后的重要画家,他的作品深深影响了一个时代,影响了齐白石、潘天寿、陈师曾等之后的大师,他是中国写意艺术的一个高峰。因此,他的画价,几乎从一开始进入市场,就是最高的。 从历史上看,吴昌硕年近70岁才移居上海,作为职...

  • 五月春华:际华春秋2015年春季拍卖会将开拍(组图)2015-05-05

    傅抱石山水画据悉,北京际华春秋2015年春季拍卖会将推出中国书画、“新丝绸之路--俄罗斯、乌克兰艺术大师油画专场”、“金达莱--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 和国现当代美术专场”,“晚清、民国、建国初期普洱茶专场”,500余件拍品精彩纷呈,将于5月22日至23日预展,5月24日拍卖,地点北京亮马河饭店二层。“傅抱石山水”为傅抱石1961年在国务院办公厅的安排下,前往东北三省旅行写生,7月在哈尔滨为友人创作的作品。这幅作品翁郁淋漓,处处气魄 逼人,代表着傅抱石画风的转变,技法又有许多发展的新阶段。另外上拍的三件张大千作品,《峡江行舟》、《峒关蒲雪图》著录于天津美术出版社《梦回故山青- 张大千精品集》...

  • 温故探新—吴休八旬诗书画展将在京开幕(组图)2012-08-15

    恭王府花园 由中国美术家协会、北京画院、中国人民大学画院联合主办的“温故探新——吴休八旬诗书画展”将在2012年8月24日至29日北京画院美术馆展出。 本次展览涵盖了吴休创作的人物、山水、花鸟以及诗词书法作品,全面展出艺术家自五十年代至今的艺术创作八十余幅。 近几十年来,吴休以他广博的学养、辛勤的劳作和不懈的求索,在诗、书、画、文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其山水﹑花鸟﹑人物及书法﹑诗词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参展﹑发表并获奖,并被国内外博物馆﹑美术馆等专业艺术机构收藏。曾在美国﹑日本﹑加拿大、瑞士﹑马来西亚、香港、台湾等国家及地区举办个人画...

  • 给吴伯雄送过三次画的土楼画家(组图)2016-04-07

    原标题:通讯:给吴伯雄送过三次画的土楼画家谢耀承翻开由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题名的《谢土楼画册》,介绍他与土楼画的情结。 张金川 摄中新网龙岩4月6日电 题:给吴伯雄送过三次画的土楼画家作者张金川钟旎“我已经创作了1400多幅土楼画,可以说每一幅土楼画都有一个故事。”坐在藤椅上,轻轻翻开由中国国民党前主席吴伯雄题名的《谢土楼画册》,现年81岁高龄的土楼画家谢耀承向记者娓娓道来他与土楼画的情结。谢耀承,1936年出生在福建著名侨乡、土楼之乡——龙岩市永定区的下洋镇。他的家乡也是台胞祖地。随着台胞返乡探亲,谢耀承发现在台湾的宗亲有数千人之多,自幼与画画结下不解之缘的他就想,为什么不画些反映我们客...

  • 吴大羽贫病中读书、作画 新种自述"常耘于空漠" (图)2012-07-09

    吴大羽作品《色草》。1984年,参加第全国美展获荣誉奖。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5月26日至8月19日,“世纪先驱———吴大羽作品展”在广州红专厂举行。 先驱总是孤独的。作为中国早期抽象画的一代宗师,吴大羽在给自己的学生吴冠中的书信中这样自述:“常耘于空漠”。 吴大羽是中国首批接受西方美术教育的艺术家之一。1922年留学法国,就读于法国国立高等美术专科学院,他的艺术多取法于法国现代绘画诸流派。回国后任教于国立杭州西湖艺术院。当时,西方绘画刚被引进中国,中国人开始也同当年法国市民一样看不懂印象派作品。...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