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搜索:唐云  

 

  • 彭令力证神龙本《兰亭序》是褚遂良临摹2013-08-15

    (记者任俊兵)今天,全国政协文史馆文史资料研究员、自称“小书贩”的我省平遥县人彭令公布证据,经在古籍中“挖掘”并多方研究,他发现了“天下第一行书”神龙本《兰亭序》是褚遂良临摹的新证据。此前,彭令曾在国内首次公布双份钓鱼岛新证据——清人钱泳手稿《记事珠·册封琉球国记略》,在海内外引起极大震动。 《兰亭序》又名《兰亭集序》,为晋代书法家王羲之撰写。可惜的是,《兰亭序》真迹据说已随唐太宗李世民陪葬,人们后来看到的《兰亭序》,都是唐代以后的摹本,其中“神龙本”《兰亭序...

  • 藏友彭令力证神龙本《兰亭序》是褚遂良临摹2013-08-14

    (记者任俊兵)今天,全国政协文史馆文史资料研究员、自称“小书贩”的我省平遥县人彭令公布证据,经在古籍中“挖掘”并多方研究,他发现了“天下第一行书”神龙本《兰亭序》是褚遂良临摹的新证据。此前,彭令曾在国内首次公布双份钓鱼岛新证据——清人钱泳手稿《记事珠·册封琉球国记略》,在海内外引起极大震动。 《兰亭序》又名《兰亭集序》,为晋代书法家王羲之撰写。可惜的是,《兰亭序》真迹据说已随唐太宗李世民陪葬,人们后来看到的《兰亭序》,都是唐代以后的摹本,其中“神龙本”《兰亭序...

  • 安徽枞阳出土的明代铁云版:云版的功能和时代特征(组图)2015-04-01

    安徽枞阳出土的明代铁云版:云版的功能和时代特征王乐群1996年11月,在安徽省枞阳县枞阳镇渡江路二里岗兴建中石化加油站建房挖基时,发现墓葬1座。枞阳县文物工作者闻讯赶往现场,对已经被破坏的墓葬进行了考古发掘。清理出铁云版(见图1)、砖刻墓志(见图2)各1件。据墓志铭载:该墓的年代为明万历二年(1574年)。_ueditor_page_break_tag_安徽枞阳出土的明代铁云版:云版的功能和时代特征一云版,又称“云板”“韵版”“云牌”,俗称“点”。为一块两端呈云头状或镂刻云形花纹的扁形铁(铜)板,可分为两面式和单面式两类。其中央偏下有撞座(敲击点),上端顶部有一圆孔,可系绳悬挂于木架或建筑的构...

  • 中国山水画历史脉络的见证 ——从《敦煌山水画史》中窥探青绿...2022-11-23

    山清水秀,是对我老家云南昭通最简单而平实的概括。虽说我是在城里长大,但昭通城四面环山,我从小就喜欢穿梭于山水之间。中学时跟随画家吴希龄老先生学习国画山水,从宣纸上的一石、一树、一水、一亭之间,感悟国画山水的奇妙。于是,不论是自然山水还是画中山水,从儿时起便总是牵动着我的思绪。大学毕业到了敦煌,每天徜徉于古代壁画的海洋中,在段文杰、史苇湘等老先生的熏陶下,我一边研读前人的论著,一边调查壁画。在最初的壁画调查中,引起我注意的就是山水画。我发现,在敦煌壁画中所看到的山水画与我过去学过的那种国画山水完全不同,以前熟悉的那种水墨的浓、淡、干、湿,笔法的点、染、皴、擦的山水画似乎与眼前的壁画毫不相干。可是...

  • 学者解读敦煌前世今生:莫高窟1650岁高龄了(图)2016-12-29

    栩栩如生的敦煌塑像仿制品已经1650岁“高龄”的敦煌莫高窟,与麦积山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作为敦煌文化的实物遗存之一,莫高窟无疑是王冠上那颗最璀璨的明珠。千百年来,这座文化圣殿令无数人前赴后继赶去朝拜,无论是生动传神的壁画,还是丰富多彩的塑像,抑或是庄严肃穆的洞窟建筑,都令人心之神往。12月27日,“丝路之魂·敦煌艺术大展暨天府之国与丝绸之路文物特展”将在成都博物馆对公众开放。仅是因为接展、布展的照片,就已经持续霸屏了成都人的朋友圈——原因无他,只是“敦煌”二字的魅力。就连“敦煌女儿”、致力于敦煌研究40余年的七旬老人樊锦诗也认为“敦煌是永远读不完的”。为何在“四大石...

  • 古玉器的主要纹饰及其鉴别特点(图)2015-05-20

    一、纹饰 古玉器上雕琢的各种纹饰,或朴实无华,或精雕细琢;或简单几刀的简练勾划,或繁缛到无以复加。其雕刻技、构图、表现的主题常常为鉴赏家们所重视。纹饰的种类和演变从一个方面反映了古玉器的特征。古玉器的主要纹饰有:龙纹、蟠螭纹、饕餮纹、谷纹、云雷纹、乳钉纹、圈纹、薄纹、重环纹、涡纹等。龙纹 玉器上最早出现的龙纹是“夔龙纹”,简称“夔纹”,始于商、周,为独脚龙的侧面图纹,线条比青铜器上的要柔和一些,并且纹饰大都与人面结合在一起。阴刻线有单、双刻线。从商、周乃至今日,夔纹在玉雕工艺纹饰中都占据着重要地位,其兴盛期是在战国和汉代。到了西汉,类似现代龙的形象开始确立,头上有了双角,与夔纹有了区别。在隋唐...

  • 中国:“蹴鞠世界杯”里拔头筹(组图)2018-07-18

    1979年6月河西汉塞马圈湾烽燧遗址出土“毛丸”,直径5.5厘米6月14日,四年一度的世界杯在俄罗斯开球,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球迷购买本次世界杯门票超过了四万张。而在网上,从小组赛阶段到即将到来的半决赛、决赛,关于这场足球盛宴的一切,讨论话题不断翻新层出不穷,可见球迷的狂热度并未因中国队的缺席而消减。足球运动与中国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国际足联两位前任主席阿维兰热、布拉特,都明确肯定过足球运动起源于中国——起源于古时名为“蹴鞠”的运动。“蹴”就是踏、踢,“鞠”就是皮球,蹴鞠就是踢球,又有蹋鞠、蹴球、蹴圆、筑球、踢圆等称法。中国古代的蹴鞠,形式变化多样,从兵戏、足戏,到各种花式玩法,还有基于踢球发展...

  • 中国艺术家作品展于11月16日在韩国大田国际艺术博览会隆重举...2023-11-19

    本次第九届韩国大田国际艺博会组委会邀请来自中国美术家协会等全球20多个国家的团体与知名艺术家。大田主管经济科学部市长李锡峰、韩国美术协会主席李广洙、大田美术协会会长罗永泰,以及大田市政府相关机构负责人、知名高校教授、市立美术馆馆长、著名国际策展人、大田文化财团代表理事、当地艺术家代表和新闻媒体等众多嘉宾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展览以国家之间文化艺术沟通交流为目的,支持艺术市场不断繁荣发展,同时提供一个多维度平台体验世界各地的艺术创作。展览开幕式现场展览开幕式现场(中国美术家协会展区)期间中国艺术家唐建、贺珊珊、刘长亮、赵鹏、王博、北墨、毛锋波、孔繁昌应邀参加了此次博览会,共展出20余件山水、花鸟作品...

  • 从傅抱石人物画历史故实题材 看其创作灵感与创新(组图)2020-09-11

    傅抱石人物画大多与文史和典故有关,追溯其历史故实题材,追索傅氏创作灵感的来源,傅抱石艺术成就之高大,绝不只是画艺技巧的修养而已,乃天才、学识、品德,即全部人格的精神齐力迸发的结晶。作者通过对傅抱石人物故实画画题新义的详考,认为傅抱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与深谙,对美术史知识的勤学与积累是其进行人物故实画画题创新的首要基础。他创新的方式和途径大致有三:旧题出新、自制新题和老题新作。本文选刊自中华书局新出版的《希古与幽怀:傅抱石的人物故实画》一书。故实画的画题有“常”有“变”——前者指千百年来较为恒定的画名和相对稳固的精神内蕴与价值指向,后者是说它同时也在随着历史文化和士人风尚的流变而不断地更新和演...

  • 《妈妈的画》首届原生艺术展(组图)2016-04-29

    开幕时间:2016年5月1日 下午3点展览时间:2016年5月1日——5月8日主 办:北京悦·美术馆出 品 人:王飞跃策 展 人:贾方舟参展艺术家: 姜筱容&周弋母子唐素云&奉家丽母女凌练华&戴平均母子朴粉莲&李东霞母女郭秀荣&石荣强母子王玖琴&臧纯母女邵炳凤&毕可燕母女虞村展览地点:北京悦·美术馆由北京悦·美术馆主办的“妈妈的画——首届原生艺术展”即将于2016年5月1日下午三点在798艺术区北京悦·美术馆开幕。此次展览出品人为北京悦·美术馆馆长王飞跃,策展人为著名艺术批评家贾方舟,参展艺术家有姜筱容&周弋母子、唐素云&...

  • 徐悲鸿与《八十七神仙卷》(组图)2018-08-13

    《八十七神仙卷》局部《八十七神仙卷》是一件国宝级的文物,充满传奇。国宝曾流落异国他乡,又险遭战火焚毁,后被贼人偷盗,最后它终于归属国家。它的发现和传世,徐悲鸿先生功不可没。1936年,徐悲鸿在香港办画展时,用手头仅有的一万元现金加上自己的七幅作品从德国人马丁夫人手中换来了这张画。《八十七神仙卷》画名系徐悲鸿所定。它是我国美术史上极其罕见的经典传世之作,代表了中国古代白描绘画的最高水平,其艺术魅力可与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比肩。《八十七神仙卷》,作者佚名。深褐色绢面上用遒劲而富有韵律的,明快又有生命力的白描线条描绘了八十七位神仙从天而降,列队行进。场面宏大,人物比例结构精准,神情华妙,构图宏...

  • 北京南北书画院组织艺术家慰问四川女子特警队(组图)2015-07-30

    为迎接八一建军节的到来,并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坚持党的文艺工作“三贴近”原则,2015年7月29日,在北京南北书画院法人代表彭贵军的带领下,该院艺术家沈道祥、孙真勇、唐中建、张春德、刘舒、钟扬琴笙、洪波、尹洪林、李剑辉等10余人组成艺术家慰问团,深入到武警四川省总队女子特警队,为官兵们创作了一批书画作品,为他们送去了一顿丰盛的文化大餐,受到了武警四川省总队女子特警队全体官兵的热烈欢迎。上午8点30分,在女子特警队黄福队长的带领下,在特警队队员们吼声振天的训练氛围中,艺术家们进入营区。黄福队长带领慰问团艺术家观看了战士对抗训练和战术训练场,感受了战士们高昂的斗...

  • 在古诗文中读懂春节(组图)2019-02-19

    腊月初八喝腊八粥,正月初一饮屠苏酒,正月初七吃七菜羹,正月十五看花灯猜灯谜……春节怎么过?古代诗词戏曲小说中藏着答案。——编者清代丁观鹏《太平春市图卷》描绘了京城边际乡人互相打躬作揖,卖爆竹,打太平鼓,耍猴戏,跑旱船等迎春活动景象。画中游人市贩,松树桃竹,皆生动逼真,好一幅民间祥和太平的节庆景象。图为《太平春市图卷》局部中国人特有的年味,从每逢腊月初八家家户户飘来的腊八粥香开始。然后,是祭灶、洒扫和贴春联的小年。范成大《祭灶词》便生动记录了当时民间祭灶的情形一近腊月,中国人特有的年味就一日浓过一日了。首先吸引人们的,是腊八粥的香味。腊八粥,又叫七宝五味粥,是每逢腊月初八用多种食材熬的粥。据《燕...

  • 一方歙砚 一生匠心(组图)2020-12-03

    宋代文人苏易简《文房四谱》云:“四宝砚为首”。文房四宝中,纸易灰、笔易损、墨易碎,唯砚坚固而流传千载,故有“文人有砚,犹美人之有镜,一生之中最相亲傍”的说法。砚之历史悠久。五千多年前,我国即已存在古砚的雏形,如陕西临潼县姜寨遗址中出土的一方石砚,从其结构及附带的器物推测,古时使用砚台需借石质磨杵来研磨块状的矿物颜料,其功能为研磨工具。自然形态的石砚一直到战国和西汉早期仍在使用,西汉后期,出现了较为规整的刻有纹饰的砚;东汉时期砚的制作更趋精美,圆形三足石砚流行,尚未出现专用砚材,且往往配有磨杵。东汉至魏晋期间,古砚的发展出现了重大改制,这时的人工制墨可直接磨于砚面,因此不再需要磨杵来研磨天然或半...

  • 李白是哪一种书法家(图)2018-06-14

    李白《上阳台帖》李白的书名为诗名所掩。孟棨《本事诗》载:“ (玄宗)遣二内臣掖扶之,命研墨濡笔以授之。又令二人张朱丝栏于其前。白取笔抒思,略不停缀,十篇立就,更无加点。笔迹遒利,凤跱龙拏” 。“笔迹遒利,凤跱龙拏”八个字描述了李白书法的风格和体势。目前所见,对李白书法评论较多的当数黄庭坚,他在《题李白诗草后》中说“余评李白诗,如黄帝张乐于洞庭之野,无首无尾,不主故常,非墨工椠人所可拟议。吾友黄介读《李杜优劣论》 ,曰‘论文政不当如此。 ’余以为知言,及观其稿书,大类其诗,弥使人远想慨然。白在开元、至德间,不以能书传,今其行草殊不减古人,盖所谓不烦绳削而自合者欤! ”这则材料中,黄庭坚将李白的诗...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