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搜索:唐云  

 

  • 大明帝国的画家们及他们的那些传世名作 (组图)2015-09-17

    有明一代,大家云集,这个大汉名族统治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所留下的名画留于今世,云中君带你欣赏明代画作。《庐山高图》明 沈周 纸本淡设色 纵193.8厘米 横98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沈周(1427―1509)吴门四家之首。字启南,号石田,更号白石翁。长州人。世代隐居吴门。他凭借想象描绘庐山为他的老师陈宽作寿。在画法上宗学王蒙,景色繁茂,草木华滋,笔法甚密,风格细秀,属“细沈”代表作。整幅作品在近于王蒙的繁密的笔墨中展现了想象中庐山的雄伟,开创了以山水画象征人品的表现手法。画面上部沈周自题“庐山高”(篆文)三字。末尾自识:“成化丁亥端阳日,门生长洲沈周诗画,敬为醒庵有道尊先生寿。”_ueditor...

  • (图)一部未定名的西夏文古籍2011-05-04

       《楮墨芸香———国家珍贵古籍特展图录(二O一O)》,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编,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随着第一批和第二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颁布以及相关图录的出版,中国的古籍普查和保护工作,可以说是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2010年初,中国继续启动第三批《名录》的申报和评审工作,这回共有239家单位和个人收藏的2989部古籍入选。就在当年6月12日,还举办了第三届“国家珍贵古籍特展”,特展中展出的三百多种古籍精品被编为《楮墨芸香———国...

  • 唐代建筑彩画:历史中的浓墨重彩(组图)2017-10-12

    上海宝山寺天王殿唐代完整建筑彩画留存至今的几乎没有,但是随着考古发现的越来越多,透过大量墓葬中的影作木构彩画、敦煌壁画绢画、出土建筑模型、传世绘画、部分唐末至北宋的彩画实例以及文献记载,我们还是能够大致推知唐代建筑彩画的面貌。若要简单归纳其发展,便是大红——大红大绿——花花绿绿。上世纪末至今,仿造唐代样式新建寺院,逐渐成为一种新潮流,其中最著名的范例之一,便是香港的志莲净苑。志莲净苑的设计有两大特点:一是材料上采用全木构,二是结构上采用晚唐样式。志莲净苑的建成让世人眼前一亮,在当时广受好评,并引发了一股模仿之风,比如近年的上海宝山寺的设计便同出一辙。此类新唐式建筑还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通体木...

  • 历代名家临《兰亭序》2012-08-14

       兰亭序:又名《兰亭宴集序》、《兰亭集序》、《临河序》、《禊序》、《禊贴》。行书法帖。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山阴(今浙江绍兴)蓝亭“修禊”,会上各人做诗,并由羲之作序。序中记叙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抒发作者好景不长,生死无常的感慨。法帖相传之本,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唐时为太宗所得,推为王书代表,曾命赵模等钩摹数本,分赐亲贵近臣。太宗死,以真迹殉葬。存世唐摹墨迹以“神龙本”为最著,石刻首推“定武本”。经郭沫若考证,以为相传...

  • 石雕石刻与石制工艺品的类别2013-03-29

    我国石雕、石刻与石制工艺品数量庞大,类别繁多。可按应用与制作方法不同大致分类。石雕、石刻制品按制作的工艺方法不同,一般分成圆雕、浮雕、沉雕、壁雕、镂空雕(透雕)、线雕、影雕、微雕和阴刻、阳刻等几大类别,各有特点、并独具风格。 按制作方法分类的石雕、石刻制品将在本章第四节“石雕刻与石刻工艺品的加工”中详细介绍。 石雕、石刻和石制工艺品应用十分广泛,一般多作为装饰艺术品,在我国用得最多的有如下几类: 一、观赏、挂戴和收藏石制工艺饰品石雕 在我国制作和使用这类石制工艺品已有数千年历史,至今仍是人们喜爱之物。主要是用各种玉石和彩色石材制作,它们包括各时代的各种玉器饰...

  • 收藏市场关注新海派(图)2012-08-06

  • 嘉德香港秋拍首推日本竹艺专场(组图)2015-09-28

    《胸有成竹》青海波大笼。 (嘉德供图)深圳商报记者 杜翔翔昨日,《余香——日本竹艺精品》特展在香港两依藏博物馆闭幕,101件流传久远、精致典雅的日本竹艺藏品即将亮相中国嘉德香港2015秋拍《余香——日本竹艺精品》专场。该专场有什么亮点?中国竹编与日本竹编有什么渊源?本报对中国嘉德工艺品部总经理乔皓进行了专访。今年,中国嘉德香港2015秋拍首次推出《余香——日本竹艺精品》专场,其中包括了日本历史上著名的初代尚古斋、和田和一斋、田辺竹云斋、饭塚凤斋,以及后世的田辺竹云斋、饭塚凤竹、饭塚琅玕、饭塚小玕、石川照云、中田锦石等竹艺大师的作品。乔皓认为,这些精湛的竹艺作品因其简洁质朴的材质和独特的东方形态...

  • 佳镜犹存:中国古代的铜镜如何使用(组图)2017-12-12

    镜子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是一种生活器具,可照容颜变化,也是一段凝固的历史,可鉴国家盛衰。那么,古人究竟如何使用镜子,从古至今,它们又经历了哪些转变?何为镜架与镜台讲座伊始,霍先生展示了中国国家博物馆藏西汉“中国大宁”鎏金博局铜镜图片,并提醒在座听众仔细观察铜镜的放置方式,进而引出本次讲座的主题:铜镜使用方式与古人生活空间的关系。中国国家博物馆藏西汉“中国大宁”鎏金博局铜镜(霍宏伟摄影)上海博物馆周亚先生曾研究过古代铜镜的使用方式,认为有手持和放置于镜架、镜台之上两种方式。实际上,这两种使用方式一直延续到今天。镜架与镜台,是古人在照容理妆时用于固定或放置铜镜的主要器具,学界对此已经有较为系统...

  • 荣宝斋(上海)2018秋季拍卖会专场综述(组图)2018-12-27

     荣宝斋(上海)“2018秋季拍卖会”将于2018年12月20-23日在上海富豪环球东亚酒店举办。 此次拍卖共设三个专场,分别为《延年—书画 珍玩》专场、《香雪吟馆—书画 金石碑帖》专场、《春消息—书画 茶道具 陈年普洱 名酒佳酿》专场,共计782件作品。一、《延年—书画 珍玩》专场本专场汇集了二百余件古今名家的佳作杰构,囊括多个精彩专题,作品或直接得自作者、及其家属;或由上款人家属友情提供,来源可靠;或有权威著录、递藏有序。如本专场开篇之作陈佩秋直接赠送给上款人的《桃花 草书》成扇和《松石寿》以及段祺瑞《行书七言对联》等这一专题作品,都是由画家或者书家直接赠送给近现代企业...

  • 黄君璧 张大千 溥儒三位艺术家秋拍精选(组图)2017-11-23

    1955年三家于日本文化访问间聚会佳士得中国书画部将于11月28日的中国近现代画拍卖呈献多幅「渡海三家」相关的作品。「渡海三家」一词于1993年首次出现在公众视野,那时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举办馆藏三家作品展览,名为《渡海三家收藏展》。黄君璧、张大千、溥儒三位中国近现代史上的水墨大家,均出生于十九世纪末。他们家世背景各不相同,均因历史转折,于1949年前后离开中国大陆,最终定居台湾。「渡海」既是地理意义上的转折,又是文化意义上的重构,从此刻起三人别离故土,走向台湾,更走向世界。本专辑精选由从云轩提供之三家精品各五件,年代横跨渡海前后,其意义更在于探讨三家渡海前后之风格发展变化,三家相互交往及社会交...

  • 换个角度看坡公(组图)2018-12-06

    (宋)苏轼 致季常尺牍(又名《一夜帖》) 30.3×48.6cm 纸本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宋人看苏轼苏轼是个传奇的人物,他是文学史上的巨匠,跻身于“唐宋八大家”之列,比之诗人,是李白之流;他是书法史上的名家,黄庭坚赞其“震辉中州,蔚为翰墨之冠”;他是佛教上的清流,摄取儒、释、道之妙理,与凡耳目之所接者,杂然有触于中,而发于咏叹。虽因党祸,而辗转迁谪,寥落人生,终不得志,却又长于诗文书画,而留下了千古印记。从两宋时代的“士大夫无不规摹”到元明历代对其或抑或扬,苏轼不仅成为书法史上的一个“标杆”,更是事涉政治背景、社会思潮、价值取向的“文化现象”。宋朝尚文,文章书画,不仅彰显着文人士大夫的修身治国之...

  • 金琮 杜堇两大名家合作的《古贤诗意图》是这样的(组图)2020-03-16

    此《古贤诗意图》卷由明代金琮书唐宋名诗,杜堇按诗意绘画。全卷包含:王右军(李白诗)、桃源图(韩愈诗)、把酒问月(李白诗)、听颖师弹琴(韩愈诗)、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卢仝诗)、饮中八仙歌、对雪、又雪(杜甫诗)等诗十二首,图九幅。此卷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绘画共分九段,分别为:右军笼鹅、桃源图、把酒问月、听颖师弹琴、茶歌、饮中八仙、东山宴饮、咏水仙、舟中夜雪。图中人物用白描法,笔法细劲透逸,形象生动有神。树石、藤草、桌椅、车、马、小舟等点景穿插有致。墨色淡雅,但淡而不薄,雅而不空。构图简洁,意境清幽,皆得诗意要旨。《古贤诗意图》依次描绘——▌右军笼鹅李白诗《王右军》右军本清真,潇洒在风尘。山阴遇羽...

  • 张大千为何孜孜不倦仿石涛2019-04-25

    今年是“东方之笔”张大千先生(1899-1983)诞辰120周年,台北故宫博物院于4月1日至6月25日举办“巨匠的剪影——张大千120岁纪念大展”。世人皆知大千仿古可以乱真,且看知名学者、台北故宫博物院学术顾问罗青先生从美术史的角度,细析大师一生如何创造出“泼墨泼彩”的独门秘笈,以“后现代式”妥协,致力于与古人对话。——编者在中国墨彩画史中,能从与任伯年“对话”开始,上追四王、四僧,又由明元,溯及两宋五代,直入晋唐敦煌的画家,千年以来,只有张大千一人;能够透彻研习五代以后的水墨、墨彩,又能精心发掘晋唐之间的彩墨画法,并将二者巧妙融合为一,创造“泼墨泼彩”之道,充分反映现代与后现代的画家,千年以...

  • 刘益谦晒收藏经:战略上重视 战术上不过分纠结2015-01-19

      2014年4月,香港苏富比春拍。      有两样宝贝在预展时就已被世界各地而来的大神级藏家惦记。藏家之外,拍场爱好者隔着玻璃展示窗啧啧痴迷于“北宋定窑大碗”温润的釉光,也啧啧惊叹于不足8.2厘米口径的斗彩鸡缸杯竟是这镇场之宝。  几天后,北宋定窑被日本藏家以1.4680亿拍走,而鸡缸杯更是创下苏富比2.81亿港元的拍卖纪录,它的主人是知名藏家刘益谦。  功甫帖风波后,因为“豪掷”鸡缸杯,刘益谦再次被推到风口浪尖。时隔大半年后,面对质疑,刘益谦开门见山:“我不忌讳被讲‘任性’,但也别老盯着这个小杯子。看艺术品趋势要不拘小节,拍场追逐东西是不是过亿,谁...

  • 人间犹有展生笔——展子虔《游春图》赏析(图)2022-05-10

    隋 展子虔 游春图(局部)43×80.5cm绢本 手卷 设色故宫博物院藏人间犹有展生笔,佛事苍茫烟景寒。常恐花飞蝴蝶散,明窗一日百回看。这是北宋大诗人、书法家黄庭坚看了展子虔的画后所题之诗,是赞美,也是对早他500年的这位大画家神乎其技的评价。展子虔是历北齐、北周而入隋(约545-618)的杰出画家,渤海(今山东阳信)人。善画佛道人物、楼阁山水及车马等;人物画,描法甚细,随之以色晕开,神采如生,意态俱足;山水画,写远近山川,有咫尺千里之趣;描写车马,驰骋弋猎,各有奔飞之状;其画不但动笔形似,而且画外有情。在隋代曾任朝散大夫、帐内都督等职,受到隋文帝杨坚的器重,在长安、洛阳等地的寺院画过许多壁画...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