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徐邦达先生讲书画作伪的那些事(组图)2016-06-30
徐邦达(1911.7.7-2012.2.23)字孚尹,号李庵,浙江海宁人,家藏丰富,自幼学习书画,由书画而入鉴定,加之名师(吴湖帆)提携,技艺精湛,遂成书画鉴定一代宗师。小编整理了徐邦达先生的部分著作,以飨读者。书画作伪主要分两种,一种是完全由作伪者自书自画,另一种是以旧本改头换面,别立名目。前者主要是摹、临、仿、造。后者主要是古代书画的改头换面,包括删改、更换名款、做旧等手段。具体而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摹比如唐代双钩,以硬黄纸(熨烫过黄蜡的纸)蒙在原作上面,用细的墨线勾勒轮廓,以浓淡干墨填成。作品几乎可以与原作媲美,比如现存唐代冯承素、褚遂良、虞世南三个兰亭摹本。比如武则天时期《万岁...
无我之我——薛志耘大写意花鸟画作品展将在人美美术馆举行2024-04-15
活动海报2024年4月19日上午10时,“无我之我——薛志耘大写意花鸟画作品展”开幕式暨《中国现当代名家画集——薛志耘》出版首发式将在人美美术馆举行。本次活动由人民美术出版社主办,安徽省美术家协会、安徽省书画院、安徽省书法院、宿州市政协书画研究院、宿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宿州市文化和旅游局、萧县人民政府、宿州市书画院、宿州市美术馆协办,萧县书画院、陕西王子云书画艺术研究院、萧龙士艺术研究会、高唐县李苦禅美术馆、高唐县孙大石美术馆支持。薛志耘(1945-2013)号老卧、半闲馆主,安徽萧县人。擅长中国画大写意花鸟及书法,曾先后师从郑正、萧龙士、李苦禅、许麟庐先生,并继承明清以来文人画优秀传统。其...
在苏州博物馆中与大足石刻艺术相遇(组图)2021-02-24
一部中国石窟艺术史,是一部宗教史,也是一部文化史。凿山开窟,镌壁造像,汉魏以来,自西而东,代有兴建,北方的云冈、龙门为其荦荦大者。隋唐以后,流风迤逦而南,重庆大足石刻继起,自佛而道、而儒,融合三教,独树一帜,堪称南方之代表。近日,由苏州博物馆、大足石刻博物馆精心策划合作举办的“海棠独香——大足石刻的发现与传承”展览,亮相苏州博物馆负一层临展厅,通过54件(套)展品,集中呈现大足石刻独特的美学内涵、精湛的雕刻工艺以及文保成果。大足石刻是重庆市大足区境内所有石窟造像的总称,迄今公布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窟点多达75处,造像5万余尊。它始凿于初唐,历经晚唐、五代,盛极于两宋,代表了公元9—13世纪世...
笔墨之中的时代气息(组图)2020-02-20
在明末书画家的艺术思想和笔墨表现上产生分化的情况下,石涛大胆地提出了“笔墨当随时代”的观点,一方面身体力行走出书斋,搜尽奇峰打草稿,另一方面在笔墨表现上吸收了除帖学以外各类碑学的用笔法度。其艺术思想和创作精神直接影响了后来的金农、齐白石、黄宾虹、关良、张大壮等人。清末民初如吴秋农、顾若波、冯超然等人也竭力的仿效董其昌和四王吴恽的作品,但毕竟时过境迁,作品的气息和笔墨微弱,至于当代有些人还执迷不悟的一力仿效,皆因气息和笔墨的缺失成了地地道道的工艺制作。在中国古代的文化史上,除了先秦三代的哲学思想以外,最能为后世人们所骄傲的当属晋唐书法、唐诗宋词、宋元绘画和明清小说,它们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精神...
大藏家旧藏的价格浮动(组图)2020-05-11
大家知道,艺术市场也是投资市场,而投资市场往往就会有市场炒作,这是十分正常和无可非议的。问题是如何炒作得体,“点石为金”被人接受,这恐怕也是一门学问。图1 富弼行楷书《儿子帖》图6 王石谷《唐宋人词意图》图3 虞沅《三白图》步入21世纪后,随着艺术品拍卖日趋火爆,艺术品的流通逐步加速,其中大藏家的藏品就很受各路买家的青睐和追捧。记得1997年,国内艺术品拍卖刚刚兴起没几年,翰海曾推出过张葱玉旧藏的五通宋代书札,即石介的行楷书《与长官执事札》、富弼行楷书《儿子帖》(图1)、左肤的行书《与通判承议札》、何栗的行草书《屏居帖》、吕嘉问的行书《与元翰札》,最后分别以209万元、170.5万元、154万...
2021特别推荐艺术先锋人物——吴成斌(组图)2021-02-09
【艺术简介】吴成斌,出生于1964年。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关山月艺术研究会理事、中国艺术研究院创作员、西安中国画院专职画家、西安古都书画院副院长、吴派书法艺术研究院院长、文史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院院长、画韵中国杂志特约顾问、西安民乐园玺源阁画廊签约画家、西安市大唐西市博物馆签约画家。多年来在艺术方面不懈追求,不断的致力于研究比较中集长安,岭南与金陵画派,各秉其風骨于一身容南派俊逸与灵秀,北派雄强与沉厚的正大气象,并追朔古典文化艺术精神品格之内在美,以其作品的磅礴与气势为其主要的审美特质为抒怀,以弘扬传统文化为己任,画风雄浑自然、大气磅礴。作品十四次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全国性美展...
拍场天价 不能增加收藏的乐趣(组图)2017-08-28
近日,《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统计年报2016》及《中国文物艺术品全球拍卖统计年报2016》在上海发布。两份报告分别由中国拍卖行业协会及艺术品电商artnet制作,涵盖了中国大陆及全球市场的艺术品交易情况。相关数据显示,经过两年调整,中国大陆艺术品市场在2016年开始回升,48.3亿美元的成交额超过美英两国,重新树立全球第一。2016年,成交额超过1000万元的拍品拍卖数量较上年增加73件,成交额较上年增加21.64亿美元。高价拍品助力中国内地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的提升。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目前艺术品拍卖市场的“二八现象”越来越明显,20%的拍品贡献了80%的成交额,但是结算问题依旧是拍卖市场的...
宋徽宗与宋高宗书法艺术考论(组图)2020-02-21
道艺可归一 江山不复识宋徽宗与宋高宗书法艺术考论袁恩东中国书法史上以家学传承、父子相继的书法家历来为人称赞,王羲之与王献之、米芾与米友仁、赵孟与赵雍等对书法艺术的传承具有重要意义。这种家族式的书法传承在宫廷书风中同样表现突出,其中书法艺术有杰出成就且处于历史变更时期的书法家当属两宋二帝宋徽宗与宋高宗父子。两位虽为父子,但却成为两宋王朝的易代之君。研究徽宗与高宗父子二人的书法艺术渊源与书画一体是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宋代以文治天下,大力推动文化艺术的发展。虽然徽宗和高宗在政治上的建树存在颇多争议,但在书法艺术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毋庸置疑。徽宗和高宗在书法上的造诣一方面得益于宋代空前发展的文化艺术大...
君于此艺亦云至 堆墙败笔如山丘——李优良的书法情怀(组图)2021-11-05
书法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儿女的精神家园。数千年的书法史,名家辈出经典纷呈。今欣逢盛世,酷爱书法艺术者甚多,李优良堪称优秀代表。君于此艺亦云至 堆墙败笔如山丘——李优良的书法情怀心无尘 李优良崇尚经典 转益多师1972年,李优良出生于人文历史厚重的洛阳新安县。河洛大地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历史上先后有十三个王朝在此建都,这里不但有龙门石窟、千唐志斋,还是神笔王铎的故乡。优渥的书法资源,以及较好的家庭艺术氛围,这些对他后来在书法上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李优良曾多次到龙门石窟心摹手追,那里有碑刻题记近3000块,这些碑刻书体大多是在汉隶和晋楷的基础上发展演化而来...
浅析中国漆器8000年(组图)2019-02-14
浙江萧山跨湖桥遗址出土的漆弓,距今已有8000年历史,是目前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漆器虽然漆器被欧洲人叫做“Japan”,但它千真万确起源于中国。8000年前,新石器时代的原始人们惊奇地发现,用漆树上割取的天然汁液(生漆,古人叫大漆)涂在木制器物表面,就能带给它们一层经久不朽的保护膜。漆器,就此诞生了。防腐,是漆器诞生的最初原因。但渐渐的,人们变得不满足了,琢磨着在保证耐用的同时,是不是能让器物变得更好看、更美观呢这种想法一旦有了就再也停不下来,接下来的几千年里,中国人基本上都在为实现这个目的探索。一不小心就研究出了几十种工艺,把漆器从单纯的工艺变成了一门艺术、一种文化。接下来,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
“一个人的修行”洛本·昆唐卡作品展在青岛举办(组图)2017-07-05
开幕式现场7月2日下午3点,一个人的修行/洛本 · 昆唐卡作品展在青岛观照艺术空间正式揭开帷幕。与会现场,嘉宾云集,众多艺术爱好者齐聚一堂欣赏洛本·昆上师令人赞叹的唐卡杰作。_ueditor_page_break_tag_开幕伊始,大乐空行瑜伽始悟者/城市瑜伽行者王光权先生进行了精彩的瑜伽表演。_ueditor_page_break_tag_策展人刘鹏先生卡开幕式致辞策展人刘鹏先生为展览进行开幕致辞,对洛本·昆上师的修行历程作了详细阐述。洛本·昆上师曾经立下宏愿,决定倾其一生绘制六十六幅唐卡供养三宝。本展览展出的是上师的精品力作。观者可以透过一幅幅唐卡作品,感受到上师的虔诚之心及其精湛的创作手...
恐龙家族发现新属种——晋地甲龙(组图)2018-05-18
目前发现的最完整的锯齿龙类头骨。图片由山西地质博物馆提供在古生物学研究领域,恐龙化石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和重点。山西地质博物馆日前召开的古生物研究成果发布会上,“左云晋地甲龙”化石、“择义王氏鳄”化石和锯齿龙类化石三项古生物研究成果首次公开亮相。特别是2011年发现于大同市左云县白垩纪地层中的一具近乎完整的“左云晋地甲龙”化石,是恐龙家族的一个新属种。而之前山西地质博物馆已经命名了3个新属种的恐龙。今年6月1日前,经过精心修复的“左云晋地甲龙”化石将在山西地质博物馆向公众展出。发布会上,与“左云晋地甲龙”化石一同发布的还有山西三叠纪主龙形类“择义王氏鳄”化石和二叠纪锯齿龙类化石。这两种古生物分别生...
于遗珍追怀古意 以考古探究新识(组图)2018-06-06
展览:寻真——北京大学考古教学与科研成果展时间:2018.4.28-2018.10.15地点: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古不考秦汉以下。”说起考古,人们常想到的是史前碎玉、三代吉金乃至秦砖汉瓦。人们观赏这些遗物,生怀古幽情,因此可以感受到三代古意与汉唐气象。这样睹物怀古、物我两忘的玄妙体验,在盛唐以后却少了很多。一方面是由于宋以来文献蔚为大观,明确的记载限制了想象空间;另一方面由于宋以来传世品不可计数、真伪莫辨,它们辗转浮沉于收藏家乃至名利场之中,少了些古意,多了些烟火气;再加之大众文化野蛮生长,光影情节的背后,历史却渐趋虚无。于宋元明遗物中访古寻真,似乎变得矛盾且艰难了。好在近来燕园中...
漫谈古代文人与赏石(组图)2018-06-11
宋 赵佶 听琴图轴(局部)借“百仞一拳、千里一瞬”之缩景来寄托林泉之意,起源并不算晚。甚至有学者认为汉代“山型砚”已是山石盆景的发端。而有力的实证从人间一直延伸到了地下,建于公元706年的唐代章怀太子李贤墓甬道两旁的壁画,赫然可见有侍女手托树石盆景的场面。说明在1300多年前,赏石已纳入人们的视野,并进入到贵族的日常生活之中。而在唐代阎立本的《职贡图》中,那些奇巧的峰石和盆景更被列为贡品,说明雅石在当时已颇受人们珍爱,且成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而文人的好尚更提升了雅石的境界,如白居易提出“爱石十德”:“养情延爱颜,助眠除睡眼。澄心无秽恶,草木知春秋。不远有眺望,不行入岩窟。不寻见海浦,迎夏有纳凉...
清宫手串赏析:腕上华丽(组图)2015-12-02
文、图/故宫博物院宫廷部 许静 编辑/陈盛娥导语在清代宫廷,手串成了帝后们颇为喜欢的佩饰,从许多清宫绘画中可见一斑。清宫收藏的手串种类十分丰富,尤其是各类十八子手串,制作精巧,流行不衰。手串即佛珠,本称念珠,是指以一线来贯穿一定数目的珠粒,于念佛或持咒时用以计数的法具。其本是梵语“钵塞莫”的意译,即为记数诵经或念诵佛名的遍数而用,尚有“摄心”之效,修善业者祛除杂念,用心专一。此外,关于佛珠的起源,通常来讲是由于古印度人有缨珞鬘条缠身的风尚,沿袭至后世,遂逐渐演变而成。在唐代,佛教兴盛,有关于佛珠的记载广泛流传,例如天竺僧人阿地瞿多译的《陀罗尼集经》、宝思惟译的《校量数珠功德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