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襄藏品的市场品牌价值(组图)2014-05-30
闲情消世事:五彩花觚所展现的明晚期花艺(组图)2019-11-13
Lot 882 明万历 五彩花卉纹大花觚款识:“大明万历年制” 六字楷书横款54.6 cm。 High明代文人赏玩之风炽盛,多艺花爱木,并将这种与自然共生的文人闲雅之情融入到日常生活之中,以求内心快乐。万历时期花艺家袁宏道在《瓶史》序中言:“夫幽人韵士,屏绝声色,其嗜好不得不钟于山水花竹……仅有载花莳竹一事,可以自乐。”文征明之曾孙文震亨在《长物志》中谓:“弄花一岁看花十日,故帏箔映蔽,铃索护持,非徒富贵容也。”花木不仅可观可赏,更能动人情思,消除世事烦恼,文人通过艺花、赏花、画花、从而达到悦目娱心、怡情适志的境界。故宫博物院“万紫千红”特展所展出的袁宏道《瓶史》同时,由于民间花卉栽培得到空前...
神游物外:山东画院青年画院作品展1月7日深圳开幕(组图)2017-01-05
[主办单位]深圳意象美术馆、山东画院[承办单位]深圳意象美术馆[协办单位]梅逸轩、济南品画廊、尊受堂[开幕时间]2017年1月7日下午3:00[展览时间]2017年1月7日—1月21日[展览地点]深圳意象美术馆[出品人]王茂青[策展人]金峰[执行策展人]徐美玲、曾梅、张锦秀[参展艺术家]共41位(以姓氏拼音排序)白培章、曹新刚、常朝晖、董海全、樊磊、付振宝、高登舟、郭秋月、韩潇、贾荣志、荆宾、李恩成、李静、李兴杰、刘明波、刘仲原、卢晓峰、孟祥军、齐敬峰、石寒、孙春龙、孙萌、孙棋、孙文韬、王从莲、王栋、王金丰、王梅言、王鹏、吴疆、吴磊、杨晓刚、于宏涛、于恺、云门张凝、云门张岩、张纯彦、张德娜、张...
2021特别推荐艺术先锋人物——画家赵小竹(组图)2021-03-22
赵小竹,中国美协会员、第七、八届全国青联委员、国家工笔画院院长、中国孙膑书画院名誉院长、北京国际文化艺术交流中心主任。先后有千余幅美术作品和学术文章在全国各大报刊上发表,一些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中南海、人民大会堂、天安门城楼等做永久性收藏,有些作品还多次被党和国家领导人作为国礼赠送国外友人。1991年,他在“全国自学成才优秀人物”评选中,受到了团中央的命名和表彰,1998年被评选为“全国百杰书画家”,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近年来他的作品拍卖连创新高,其作品多次被党和国家领导人做为国礼赠送给多国元首,他的作品被誉为“当代最具有收藏价值和增值空间的艺术珍品之一”。花香鸟语中的性灵诗画——...
《芭莎艺术》思想·私享晚宴:“王书刚与空间的对话”(组图)2018-08-31
八月末的北京天气爽朗、风高云淡,已经有了初秋的味道。2018年8月29号《芭莎艺术》迎来雕塑艺术家王书刚先生做客红廷别墅,同时也带来他的一系列雕塑作品。第三期的“芭莎艺术思想·私享晚宴”主题就从“北京柏林:王书刚与空间的对话”展开。参与本次活动的主要嘉宾有:可佳集团总裁兼红廷别墅(北京森润地产)常务副总经理杜宏志、《芭莎艺术》执行出版人傅梓盈、《芭莎艺术》首席内容官孙国胜,及众多商界精英、文化学者。1985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专业的王书刚先生有着深厚的艺术功底,同时在德国生活的经历又进一步拓宽了他对于艺术更全面和深刻的认知。他的雕塑作品有一种返璞归真的宁静感,这也许是他豁达的性格和对生活本...
不断走俏的国“茶”文化藏品(组图)2021-12-01
最近,从市场上和藏友处,欣赏到几件与“茶”相关的物件,其中有精彩图式:图1、图2是清代茶瓷碗残片,白瓷,碗内底部有青花楷体“茶”字,端正清爽。图3、图4是一把青花人物腰鼓型青花瓷壶,专业人士说,这应该是清代官窑,其正面一幅完整的人物山水画,松枝与树木将远山近水嵌入其间,一老者或为寿星拄杖,一童子或为抱琴随后,一同低首走在小桥上……背后有诗:“挹彼甘泉,清泠注兹;先春露芽,一枪一旗;烹以兽炭,活火为宜;素瓯作配,斟斯酌斯。道光己酉夏行,有恒堂主人制”。我们知道,“道光己酉年”,即道光二十九年,公元1849年。还有方印一枚。图1 清代茶瓷碗残片图2 清代茶瓷碗残片图3 清代青花人物腰鼓型青花瓷壶正...
香盒收藏:近年来不乏百万元级别珍品(组图)2017-01-17
去年,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的七世孙赵伯澐墓随葬品中,一件历经800年时间却仍未彻底腐朽的竹制香盒,被考古者发现,引起了收藏界对香盒的关注。据了解,如今我国最早发现的盛香之器是西汉南越王墓出土的一只红漆香盒,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多年以来,由于其轻巧、造型精细别致的特点,香盒成为文人墨客的案头文玩之一。早在20年前,香盒就已以拍品的身份进入大众视野,经过多年的市场考验,香盒收藏已经逐渐成为较为重要的收藏版块。收藏周刊记者 梁志钦 实习生 梁婉莹西汉南越王墓出土最老的盛香之器2016年5月,黄岩南宋赵伯澐(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的七世孙)墓被当地老百姓发现,据了解,在浙江近年发现的南宋棺木中,赵伯...
收藏老笔筒有办法可寻(组图)2015-12-18
资料图来自网络 在翰墨飘香的中国传统文化中,除了笔、墨、纸、砚等文房“四宝”之外,还包括了很多的辅助文具,如笔洗、镇尺、臂搁等,即便是放置毛笔的器具,也有笔床、笔船、笔挂等。笔床形状大多如雕饰精美的榻床,可以搁置数支毛笔于其上,故而得名。唐代诗人岑参在《山房春事》中有“数枝门柳低衣桁,一片山花落笔床”的句子。到了明代,圆口直壁、造型新巧、简约实用的笔筒开始出现,经过能工巧匠的设计加工,材质多样、雕镌精致的笔筒取代了笔床,成为文人雅士的芸窗新宠,至今盛而不衰并风靡天下。笔筒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符号,艺术价值与实用价值兼而有之,因此也受到藏家们的喜爱。瓷笔筒:看胎看釉看画瓷制笔筒始于明...
职业画家唐伯虎的“小狡狯”(组图)2018-07-09
《临流试琴图》2018年西泠春拍预展,共推出33个专场,最引人注目的还是两件唐伯虎的作品《临流试琴图》和《修竹茅亭图》。唐寅(1470—1524),初字伯虎,年少时便因才得名,尤其是在书画艺术上的造诣更是名震吴中,曾获得乡试“解元”。只是历史上被牵连罢免、坎坷一生的唐寅,并不如传说中的“唐伯虎”那么潇洒如意。他的才情、心绪、生活,乃至传承,都在这两幅画作中依稀可见。吴门三代文人的知遇情怀《临流试琴图》中,唐寅之笔墨,吴宽、文征明、彭年之题跋又勾勒出吴门老、中、青三代文化圈的脉络。“酒罢茶余,思绪豁然开朗,泠泠七弦上,临流难觅知音,静听松风寒。”唐寅不由得心生感慨。“既然高山流水可寄兴致,又何须...
诚轩奉天样币拍得184万:或将刺激新一轮行情(组图)2014-05-23
大千三兄张丽诚擅画少人知(图)2018-11-06
图1 张大千、张丽诚《竹菊图》扇面,成都博物馆藏图2 张大千、张丽诚1936年作书画成扇图3 张大千1981年致张丽诚手札图4 谢稚柳1945年作《秋树珍禽图》立轴,张丽诚旧藏张丽诚(1884—1977)为张大千三兄,原名张信,学名正齐,四川内江人。与张善孖、张大千昆仲不同的是,张丽诚以经商知名,曾一度为张氏兄弟的艺术赞助人,在经济上扶持着张大千在艺术方面一步一步登堂入室。张丽诚善经营,曾运营苏广杂货、振华布店,与人合股开办福星轮船公司,并曾担任过贵州江华烟厂的经理。其妻罗正明,即张大千的三嫂,对大千爱护有加,张大千“当她同母亲一样”。张大千早年生活拮据,如果没有张丽诚的鼎力相助,很难想象其艺...
赵孟頫逝世700周年|一位绝世全才的喑哑与呼啸(组图)2022-08-04
1322年7月30日,宋太祖十一世孙赵孟頫病逝于吴兴(今浙江湖州)。据说,逝世之日,他仍观书作字,谈笑如常,至黄昏,悄然而逝。在他身后,留下了回荡中国艺术史长达700年的訇訇余响。然而,正所谓“如鱼饮水,冷暖自知”。由于赵孟頫不为士大夫所容的贰臣之举,无论是其身前还是后世,围绕着他的巨大争议一直不绝于耳,以至于这位擅画工书、懂经济、通佛志、嗜篆刻、明音律、冠文章、善鉴定的绝世全才,在无数光环和掌声的背后,留下了一段悲欣交集的复杂人生,也留下了一个中国艺术史上喑哑与呼啸并存的有着巨大丰富性的个案,既引人入胜,又令人唏嘘。《元赵文敏公像》(局部)(清汪恭摹)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人生的转折1276年,...
八大山人《松鹿图》拍出近2250万人民币(图)2013-06-14
中国书画网拍品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展出(组图)2018-11-21
韩国私人收藏(拍品编号1618-1620)拍品编号1618陈家泠(1937年生)《荷花小鸟》设色纸本 镜框45 x 45 cm.估价:港元 15,000 - 25,000本季,“丹青荟萃 — 中国书画网上拍卖”将呈献多件中国古代、近现代及当代书画,涉及山水、花鸟、书法等丰富题材。当代水墨焦点拍品包括画家吕寿琨、陈其宽、朱伟和何百里等艺术家的作品。一系列私人收藏亦成为拍卖亮点,当中包括来自日本私人收藏的清末民初书画名家李瑞清、曾熙、沈曾植等精品。本季更会推出多件民国时期政治与文化界重要人物墨宝,由张发奎将军家族珍藏领衔。相信本次网上拍卖势必将为新晋及资深藏家带来购藏香港、台湾、日本与及东南亚各地...
江西藏友的嘉定竹刻收藏之路(组图)2014-07-18
明末“松下觅句图”笔筒 本报记者顾学文 1992年,江西人李家明随上海籍妻子回沪。因职称只是助教,按照相关人才引进政策,他进不了市区,只得落户嘉定县(现为嘉定区),却不意从此开启了他收藏嘉定竹刻艺术品的道路。 一路上,他自有坚持:坚持非精品不收;坚持不抱捡漏之投机心态;而更大的坚持,是他对嘉定竹刻持久的喜爱。 带着了解与仰慕,来到嘉定竹刻之乡 未到嘉定,李家明先闻嘉定竹刻之名。 关于竹刻艺术的记载,最早见南朝梁人萧子显撰的《南齐书》中,但那时的竹刻只限杖头、如意、拂柄、笔斗、抓背之类。唐宋两代,竹刻不再限于实用之物,而转向艺术创作。北宋郭若虚著《图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