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少名刻,即如齐白石只有其两方也”2013-03-26
新出版的《周作人俞平伯往来通信集》,来鸿去燕,兼说文艺,前后涉及齐白石,共两次两通。 1928年5月25日,周作人兴致盎然地说自己新得齐白石刻印一方,作为好消息通报,如此喜形于色,在他的语调与文字里实不多见。抬头雅称平伯兄—— 前请齐白石刻了一方印章,现已取来,觉得颇有风趣,特以呈览,不知以为如何?此公年将七十,恐其如吴仓(昌?)硕之停止不刻,故特去求刻一块也。又有陈师曾刻二印,并附在下面。玉泉带回两瓶来乎?五月廿五日,作人 吴昌硕是上一年在沪去世的,生前确也有“仓硕”之号。或由于陈师曾的关系,周作人也认为缶庐铁笔可珍,言语里以没有及时获得...
2012春拍各板块的显著特点(图)2012-07-31
何多苓《乌鸦是美丽的》 古代书画:“石渠宝笈”风光不再 今年春拍古代书画最显著的现象是“石渠宝笈”风光不再,例如中国嘉德恽南田的《载鹤图》因起拍价太高而流拍,而北京保利董邦达的《雷峰夕照》也让藏家望而却步。 对于“石渠宝笈”遇冷,收藏家颜明表示,一是部分拍卖行定价偏高,二是作品本身有缺陷。从藏家角度,颜明认为此次春拍大买家资金紧张追高意愿不浓,新买家能力有限,仅低价作品成绩理想。 此外,三强均为首次上拍且取得喜人成绩也实属今年春拍的“新现象”之一。被雅虎创始人杨致远购得的董其...
弘一法师《断食日志》影印本:记录真实断食体验2012-10-12
走近1916年在虎跑断食的李叔同
(李说当然647期)香港风水回顾三天谈【之一】2015-11-13
在距离自己71岁生日不到两天的时间,香港前特首曾荫权被香港廉政公署正式落案起诉,指控他涉及两项公职人员行为失当罪。这位从小公务员起家的高官,曾被视为“香港梦”的代表,如今却成为香港历史上被刑事起诉的最高级别官员。 早在1967年,曾荫权就加入港英政府,先后出任多个重要职位。1997年7月1日任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首位财政司司长。2001年5月任政务司司长。2005年3月,曾荫权接任董建华出任香港特首,2007年曾荫权第二次当选特首,直至2012年任期届满。有如此好的仕途履历及操守,却成了香港历史上第一个因为贪污而被廉政公署调查的最高行政长官。除了香港回归18年来,不断有香港高官不够廉洁...
王志宝山水画解读(组图)2014-09-02
王志宝 崇高是一种精神指向。对艺术而言,崇高有其精湛明确的定位,它是指对象以其粗犷、博大的感性姿态,劲健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雄伟的气势,给人以心灵的震撼,进而受到强烈的鼓舞和激越,引起人们产生敬仰和赞叹的情怀,从而提升和扩大人的精神境界。古罗马哲学家朗吉诺斯一言以蔽之,他说崇高就是“伟大心灵的回声”。这是诗意的诠释,它让我仿佛听到了千年暮鼓的撞击、听到了大山深处传递出的无尽回应,然而,这些都来自于心灵的共鸣。 春醒 王志宝曾授业于李小可、王文芳两位著名...
范爷《潘金莲》村妇造型神似赵薇 五大村花女星谁最美(组图)2016-03-17
范冰冰自黑演绎忧郁村姑 赵薇扮相土气却有“灵魂眼”在冯小刚最新电影《我不是潘金莲》中,这个穿着一件比一件更接地气的棉袄,操着一口土气方言的,不正是平日里美的不重样儿的范爷嘛!虽然这已经不是范爷第一次扮村姑了,可相比之前那些“带妆版美腻村姑”,这个“潘金莲”面容蜡黄,蓬头垢面,连“夜市款”的格子外套都要套上护袖,这画风,好像有点不太对嘛!可别以为wuli“国脸”范爷的美貌就这么轻易的狗带了!这个护袖我给十分瞧她这个从床上起身的镜头,低垂的侧脸与柔和光线使得整个人都散发出忧郁的气质,而再普通的绿色毛衣也藏不住范爷有料的好身材,还有这个背着蓑笠披着防雨布的造型,更是透着股侠女的倔强劲儿,你是不是也和...
莫言书法作品再现拍场(图)2013-04-24
挂毯上的中国风 裙撑下的洛可可(组图)2017-05-03
中国清代与西方洛可可风格盛行的时代不仅在年代上比较接近,而且在服饰艺术风格上也具有较多的可比性。在《挂毯上的中国风,裙撑下的洛可可》上篇,对两个时代的女性服装做了对比介绍。洛可可时期的宫廷女性与清朝时期的宫廷女性着装这个时期的中法服装文化中,西方最具有标志性的就是被勒紧的细腰,东方则是被缠绕的小脚。而这次要说的,就是这两者背后的审美情趣。处于同一历史时期的两个截然不同的朝代,对于暗藏在服装背后的审美意识却是惊人的相似,尽管它们用的是不同的服饰造型。_ueditor_page_break_tag_紧身胸衣与小脚鞋很多人都问过为什么中国会流行裹脚呢?大致有两个原因,一是统治者的意志对天下百姓的影响...
艺术大师的别样才华:李可染拉得一手好二胡2015-10-15
李可染行事谨慎小心,胆子全用在画画上了黄永玉著名书画家、作家可染先生拉得一手好二胡。不是小好,是大好。高兴的时候,他会痛痛快快地拉上几段。苦禅、常浚和可染夫人邹佩珠乘兴配上几段清唱。常浚的《碰碑》,苦禅的《夜奔》,邹佩珠的《搜孤救孤》,大家唱完 了,要我来一段;一段之后又一段,头一段《独木关》,第二段《打棍出箱》。可染拉完之后满脸惊讶,用一种恐怖的口气问我:“你,你这是哪年的腔?高庆奎? 刘鸿声?那么古?我琴都跟不上!”我不知如何是好!小时候是跟着“高亭”和“百代”公司学唱的京戏,二十年代的事,怎清楚是谁?有好些年我不敢对可染再提起京戏的事。可染先生做学生的时候,杨宝森曾劝他别念“杭州艺专”,...
(李说当然760期)惊蛰有玄机,运气呈吉祥2016-03-05
今天是惊蛰。《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晋代诗人陶渊明有诗:“促春遘时雨,始雷发东隅,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今天的《李说当然》肯定不与您讨论昆虫是否能听到雷声,或是因为大地回春,天气变暖才是使它们结束冬眠等科普以及“惊而出走”的原因。今天要让您知道,惊蛰日对您的运气和健康意义有多大,里面有多少不为常人所知的玄机,这方面的知识,您不能不知道。 “春雷响,万物长”,惊蛰时节正处“九九”艳阳天。气温回升,雨水增多。唐代有诗云:“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民谚里面说:“过了惊蛰节,春耕不能歇”、“九尽杨花开...
民国海派书画一座有待发掘的“富矿”(组图)2013-10-26
中国女子书画会部分人员合影谢月眉、冯文凤、顾飞、陈小翠(从左向右)1930年 上世纪80年代初以来,中国书画市场经历了萌芽、起步、培育、繁荣、狂热、调整、理性、成熟的阶段,其中近现代大师的“龙头”效应凸显,成交价格扶摇直上,屡创新高,特别是张大千、齐白石、黄宾虹、吴昌硕、任伯年、徐悲鸿、李可染、潘天寿、傅抱石、林风眠等作品价格异常坚挺。随着收藏、投资行为越来越趋于理性,许多经济实力和鉴赏水平中等的藏家,将眼光投向传统功底深厚、艺术水准较高、已经受历史检验、价格升幅缓慢的民国时期书画名家作品。 书画收藏是一种经济(保...
祝勇:韩熙载与最后的晚餐2013-03-27
一 空即是色,色即是空。 夜宴的那个晚上,当所有的客人离去,整座华屋只剩下韩载熙一个人,环顾一室的空旷,韩熙载会想起《心经》里的这句话么? 或者,连韩熙载也退场了。他喝得酩酊,就在画幅中的那张床榻上睡着了。那一晚的繁华与放纵,就这样从他的视线里消失了。连他也无法断定,它们是否确曾存在。 仿佛一幅卷轴,满眼的迷离绚烂,一卷起来,束之高阁,就一切都消失了。 倘能睡去,倒也幸运。因为梦,本身就是一场夜宴。所有迷幻的情色,都可能得到梦的纵容。可怕的是醒来。醒是中断,是破碎,是失恋,是一点点恢复的痛感。 李白把梦断的寒冷写得深入骨髓:“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梦断之...
李延声:非物质文化遗产诗词要入中小学课本2013-04-07
李延声委员认为:中国既有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最多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有数以千计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世界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存最多的国家。诗歌是最好的文化载体。我国是诗歌大国,自古重视对诗歌材料的搜集与整理。2000多年来,一是“史教”,二是“诗教”,历来是全社会所重视的。因此,如今有必要将“诗教”运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寓教于乐,以搜集整理和教授有关非遗诗歌的方式,来提高人们尤其是中小学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意识。他说,我们注意到,已经有人用诗歌来表达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赞美和热爱。在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
李小山:直言当下艺术界(图)2012-08-16
李小山 前不久,老友来访,不免谈论一些艺术方面的事,不料老友有心将我们的随意谈话录了音,并整理成文,我看了一遍,虽然了无新意,多是些老生常谈,但有的问题还是具有针对性。正好《当代美术家》杂志约稿,于是我征求了老友的意见,把我们的谈话加以修改和节选,发表出来,以供读者参考和批评。 友:我注意到,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批评家大多变成了活动家,变成了被人诟病的“赶场子”的人,他们出现在各种热闹的利益场所,做一些与身份无关的事情。作为批评家,你觉得这现象正常吗? 李小山(以下简称“李”):正常和不正常是以某个标准来衡量,这个标准是什么?说实...
黄胄《五驴图》以成交价51.75万元拔得头筹(组图)2017-09-05
成交喜人 “黑马”亮眼备受藏友期待的“遗珠拾珀——中国近现代书画专场”于今日上午9点准时开拍,本专场共有作品260余件,或为同一藏家多年珍藏,体现了不同的收藏个性和审美趣味;或为同一上款作品,来源可靠,尽显画家与藏家之间的真挚友情。关注度颇高的黄胄、王明明、张大千、启功等人的作品,不负众望,均以高出估价数倍的价格成交。而估价仅有几千元的董寿平、王震的作品成为“黑马”,以高于估价数十倍的价格落槌。经过5个多小时的激烈竞拍,最终全场总成交达到1147.58万元,成交率高达88%。其中黄胄的《五驴图》以成交价51.75万元拔得头筹,王明明的《曹雪芹金秋闲居图》、董寿平的《墨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