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搜索:汤余铭  

 

  • 湖北发现27座六朝隋唐古墓2015-11-25

    画像砖具有儒、道、佛教题材湖北省 襄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消息,考古工作人员在襄城区余家湖社区实施文物勘探时,发现27座六朝隋唐砖室墓。经发掘、初步整理,27座墓葬出土文物共计70余 件,纪年砖和画像砖万余块。尤其是东晋纪年墓和南朝画像砖墓显得弥足珍贵。据襄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员介绍,东晋纪年墓砖室长2.2米、宽0.66 米、高0.55米。墓砖侧面有铭文,墓中出土的铜镜、瓷盘口壶、陶罐、陶碗等也成为文物分期断代的标型器。南朝画像砖墓砖室长7米、宽3米、高3米,由甬 道和墓室两部分组成,每一块砖上都印有纹饰。考古人员介绍,画像砖具有儒、道、佛教题材,反映当时统治阶级以儒教治国,社会流行道教神仙思...

  • 游击队印章讲述鲁东抗战风云(组图)2015-12-04

     印章 这枚第八路军鲁东游击队第九支队的印章(见图),为木质,长10.1厘米,宽2.5厘米,高4厘米,上窄下宽呈梯形,印文内容为“第八路军鲁东游击队第九支队部”,楷体竖刻,布局紧凑。依据有关资料分析,该枚印章应刻于1938年,距今已将近80个春秋,是研究鲁东地区抗日情况的重要实物资料,现藏于东营市历史博物馆。第八路军鲁东游击队第九支队是在抗战初期成立的一支重要抗日武装力量。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发生后,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共同抗击日本侵略。不久,中共中央派红军将领张经武来到济南,开展对韩复榘的统战工作。在山东省委协助下,张经武与韩复榘多次...

  • 一代书法巨匠、国学大儒饶毓黔(组图)2016-05-17

      饶毓黔,男,字育泉、一泉、一虔、余钦,号昧丁、盲翁,原名饶锡河。1945年6月5日出生,祖籍湖北省武穴县,1956年随其父饶仕彬定居贵州剑河。  自幼发奋立身、维艰维难,尝为中学教员、农业函授电教教员,以零工、授业谋生。一生孜孜不倦锐意于书法、古文字、诗词楹联歌赋、装裱篆刻等。书法以颜为根,功力深厚,广猎诸家,取长补短,融会贯通。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书作床、纸为席、墨为饮,六十余载浸淫,成就斐然。篆、隶、真、行、草无所不能,五百余种书体精彩纷呈、旷古绝今,其所创饶体楷书得颜平原笔法 精髓,又取柳少师、欧阳率更体势,天真烂漫、沉...

  • 500件江口沉银国博首秀 进京24小时未离开警方视线(组图)...2018-06-27

    “江口沉银”精品文物在国博布展。“江口沉银”代表性文物“石牛对石鼓,金银万万五。”这句流传了几百年的关于张献忠沉银的民谣,在彭山得到了证实,数万件出水文物也让人们无比期待一睹真容。6月26日,“江口沉银”500件出水精品文物,将在中国国家博物馆正式开展!这也是江口沉银文物出水以来,首次在博物馆内正式展出。中国国家博物馆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此次展陈是对“江口沉银”考古展成果的首次公开展出,主要为了突出其考古展作为“201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的重要性,让公众更加直观地了解到明代中晚期政治、军事、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历史。据了解,此次“江口沉银”的国博首秀,从年6月26日到9月26日,为期3个月...

  • 收藏过苏东坡《寒食帖》的冯展云和他的7封信(组图)2020-08-12

    前人书信,因传统文化习惯、个人书写特征等,字迹、书款、日期、钤印……这些细节无不成为今人解读的疑难要点;查得一人一事,堪称破案,而查询、考证的过程,亦是认识历史上人事的过程。近读清代“高要冯展云中丞书牍”册页,内容于家常之外,颇牵涉史事,而似尚未有人研究。冯誉骥(1822—1883),字仲良,号展云,高要(今广东肇庆)人。道光二十四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光绪五年授陕西巡抚,后为御史弹劾去官,侨居扬州。“平生廉洁。嗜书画,书法逼真欧阳率更,晚年效李北海;画仿石谷,秀润工致。世咸珍之。”在冯展云的7封信中,其中致“舅祖大人”苏廷魁4通,致“仲新表叔”3通。这些信的内容展现了冯展云对于“舅祖大人”的...

  • 由“粉壁涂泥”见证唐太宗的“持满戒盈”(组图)2021-02-07

    魏征上书、长乐公主下嫁、薛仁贵救驾……这些历史上的大事都发生在唐九成宫。近日,考古人员对位于陕西麟游的隋仁寿宫唐九成宫4号殿址进行了科学发掘,发现这个殿极有可能是唐高宗和武则天驻跸并喜欢使用的寝殿——咸亨殿。考古人员发现大量散落白灰墙皮残块,对比隋代遗留刻有精美图案的石材,推测应是唐太宗矫正隋室奢华弊政在建筑上的反映,为著名的“天下第一楷书”《九成宫醴泉铭》中记载“间粉壁以涂泥”的历史见证。“离宫之冠”历经300年风雨2020年12月24日,在陕西省宝鸡市麟游县举行的“2019年至2020年隋仁寿唐九成宫4号殿遗址考古发掘成果发布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隋仁寿宫唐九成宫4号殿考古发掘领...

  • 唐代草书法华玄赞卷在上博首展(组图)2018-12-27

    展厅排队景象依然记者昨天从上海博物馆获悉,“董其昌大展”中日本所藏颜真卿《楷书自书告身》卷与明代董其昌《行草书罗汉赞等书卷》12月23日撤展回日本后,12月25日是上博换展品的第一天,上博方面介绍,此次“晋唐”部分的撤换方式为以二换一,即原来颜真卿《楷书自书告身》卷处,换上了东晋王献之的《鸭头丸帖》卷、唐佚名《草书法华玄赞卷·第六》;而在董其昌《行草罗汉赞等》卷处则换上了董其昌的《行书杂书卷》与董其昌《行书汪虹山墓志铭册》。以上新展出的四件作品都为上海博物馆馆藏。其中,唐佚名《草书法华玄赞卷·第六》一直深藏上博库房之中,最近应展览需要友情参展,且为首次露面;而且董其昌对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宋...

  • 问道——汤立花鸟画展在京开幕(组图)2016-04-03

    中国美协秘书长徐里先生致辞2016年4月1日下午两点半,我国著名国画家汤立先生的画展在北京孔庙、国子监博物馆隆重开幕,画展中的百余幅花鸟画作品引起观众强烈反响。原文化部副部长、中国艺术研究院名誉院长王文章,中国文联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夏潮,原中共中央编办副主任、中国行政管理学会会长王澜明,中国美术家协会分党组副书记秘书长徐里,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中心主任杨华山,湖北省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刘永泽,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馆长吴志友,荣宝斋副总经理唐辉,中华世纪坛艺术馆馆长冯光生,人民书画院院长王立军,华艺出版社社长石永奇和著名画家吴悦石、郭石夫、邢少臣、申少君、李晓军、周逢俊、雷甲寿及来自全国各地的藏家...

  • 艺术家珍藏雨中"泡汤" 如何避免私人文化损失?2012-07-25

    7月21日,北京遭遇61年一遇的暴雨,而这座城市中,一群文化名人珍藏的心爱之物,因工作室被淹而“泡汤”,损失惨重。本报记者昨天了解到,包括画坛“千万级”俱乐部成员张晓刚在内的很多名人,这次都未能幸免。而面对天灾,究竟该由谁来为此赔偿,也引起了法律界人士的思考。记者另悉,上海各大艺术园区已加强了暴雨的防范。 损失:张晓刚版画“泡汤” 《读库》库房进水 张晓刚的工作室,在京城画家中算气派的。几年前,他在朝阳区崔各庄租了两间厂房装修成工作室,总面积达上千平方米。然而,这个豪华工作室在21日的暴雨中惨遭摧残。记者从张晓刚在自...

  • 铭心撷珍 卡塔尔阿勒萨尼珍藏现身故宫(组图)2018-05-15

    皇室成员头像由阿勒萨尼收藏倾情呈献的“铭心撷珍——卡塔尔阿勒萨尼收藏展”,近日在北京故宫博物院首次对公众展出。共设“瑰丽梵星:印度高级珠宝展”和“皇室臻选:艺术珍品展”两大部分,分别呈献从莫卧儿王朝至今500年间印度的珠宝艺术,以及跨越人类5000年历史稀世罕有的瑰宝珍藏,让中国公众得以近距离欣赏由谢赫·哈马德殿下收藏的270余件珠宝和280余件稀世珍品,感受超凡绝伦的视觉盛宴。_ueditor_page_break_tag_青花花卉纹菱角盘从古至今,人类创造的辉煌文明此消彼长,碰撞交融,发展演变成为当今世界。那么,人类文明从何时起?考古学家目前发现的最早文明遗迹位于中东两河流域与尼罗河流域,...

  • 端砚收藏要量力而行(组图)2015-12-31

    自古以来,端砚作为天下第一名砚,一直受到历代文人墨客和皇室贵胄的青睐。“古之著书人,必用端溪砚”、“端溪温润石,价重百车渠。一滴无潭水,绳头万卷书”、“得之不易,藏之为宝,继我书香,子孙永保。”……透过古代著名书法家刻在端溪名砚上的这些铭文,我们也不难体会到国宝级名砚——端砚的收藏价值。近年来,随着端砚在多场国际拍卖会上屡现天价,精品砚台已经引起收藏热潮。黄先生出身书香门第,自小拜名师专修书法。祖父书桌上的那一方端溪名砚,伴随着黄先生走过了十余年的书画生涯。而今,黄先生已经成为京城里较为出名的书法家,由于多年和文房四宝打交道,黄先生在创作书法之余,开始关注国内名砚的收藏领域。由于对端砚情有独钟...

  • 为啥大盂鼎比小盂鼎小?(组图)2021-06-29

    2021年6月19日,国家博物馆与上海博物馆合作举办的“鼎盛千秋——上海博物馆受赠青铜鼎”特展在上海博物馆开幕。此次展览最大亮点无疑是“海内三宝”(晚清收藏界对于当时所见体量最大的三尊大鼎大盂鼎、大克鼎和毛公鼎的美称)之二的大盂鼎和大克鼎。这两尊大鼎之所以闻名海内外,除了自身所蕴含的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和艺术价值外,还要归功于晚清大收藏家、官至工部尚书的潘祖荫。名人收藏家的加持,以及其辗转流传、捐赠保护、悲欢离合的历程,为两鼎增加了更多的附加价值和传奇色彩。其实早在2004年,上海博物馆就曾经联合国家博物馆举办过两鼎的“合璧”展。彼时的展览实则是为了庆祝大鼎的捐赠者、潘祖荫孙媳潘达予先生百岁寿诞...

  • 美院女同学会作品展开幕2014-01-02

       本报讯(记者张帆)日前,由市美术家协会主办,天津美院女同学会与天津通鑫拍卖有限公司承办的“华枝春满—天津美术学院女同学会2014年展暨作品集首发式”在六号院艺术馆举行。本次展览展出了40余位女画家的70余张精品画作,这些作品风格各异且不失法度,杨淑涛的仕女温婉秀美,左建华的猫灵动大气,李燕华的黑天鹅静而活逸,孙智谱、徐改、张秀茹、姚瑞芹的花鸟严谨秀丽。此外还有范闻泽、陶洁、伊汉铭、王薇、李永琴、黄雅莉等作品也各具特色。  

  • 端砚收藏席卷东南亚 专家提醒收藏要量力而行2016-05-31

    自古以来,端砚作为天下第一名砚,一直受到历代文人墨客和皇室贵胄的青睐。“古之著书人,必用端溪砚”、“端溪温润石,价重百车渠。一滴无潭水,绳头万卷书”、“得之不易,藏之为宝,继我书香,子孙永保。”……透过古代著名书法家刻在端溪名砚上的这些铭文,我们也不难体会到国宝级名砚——端砚的收藏价值。近年来,随着端砚在多场国际拍卖会上屡现天价,精品砚台已经引起收藏热潮。黄先生出身书香门第,自小拜名师专修书法。祖父书桌上的那一方端溪名砚,伴随着黄先生走过了十余年的书画生涯。而今,黄先生已经成为京城里较为出名的书法家,由于多年和文房四宝打交道,黄先生在创作书法之余,开始关注国内名砚的收藏领域。由于对端砚情有独钟...

  • 一部江南画史藏着清代国士们出云入云的心迹写照(组图)2021-01-20

    清代画史一半在皇室笼罩之下。闲逸如江南一片米家山,亦需负载霖雨济世的厚望。张庚、金农、姚燮,云未成雨。戴熙、翁同龢、李慈铭,亦各有痛史。 “霜皮雪干支颓壤”的壮志也好, “缓歌慢舞连朝昏”的情致也罢,一部江南画史,亦可谓国士们出云入云的心迹写照。康熙御用班底的一次商业演出康熙皇帝第二次南巡回銮后,绘制 《南巡图》的任务落到苏州人宋骏业头上。宋骏业自副贡授翰林院待诏,时任御书处办事、刑部员外郎。他的父亲是文华殿大学士宋德宜。宋骏业向民间广发英雄帖,请到王翚来做总教头。其余杨晋、虞沅、顾昉、王云等人,或能人物,或工界画,各自归位。一画六年,这些地方名手聚集都下,于附庸风雅的大人们而言,也是难得的便...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