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搜索:汤余铭  

 

  • 余华不怕被批评:不骂我就意味着我被遗忘了(图)2013-06-27

    余华 余华《第七天》小说自上市短短十天内掀起各种话题,有评论家叹余华江郎才尽,更有读者用“最烂”来吐槽这本等待了七年的新作。《第七天》是振聋发聩的墓志铭还是网络时代的平庸剪报?是余华七年磨一剑的强势回归还是匆匆草就的滑铁卢?昨天傍晚,余华接受了扬子晚报的独家专访,围绕着新作《第七天》上市以来媒体和读者讨论的一些话题,和读者分享自己的看法。   最烂的作品?与《兄弟》比很客气了 记者:有人说《第七天》是中国版的《百年孤独》,也有人认为是新闻串串烧,评论家叹江郎才尽,是你最烂的作品,你怎么看? 余华:我们的生活是由很多因素构成的,发生在自己和亲友...

  • 刘益谦6555万元竞得宋代马远两件画作(图)2013-12-05

     

  • 除了于丹,你还想轰谁下台?(组图)2012-11-22

    于丹(资料图) 除了于丹,你还想轰谁下台? 记者李真 在讲坛上一直享受掌声喝彩声的于丹最近遇到了嘘声:11月17日晚,在北京大学上演的昆曲专场上,主办方邀请于丹上台讲话时,遭观众呛声下台,于丹只说了几句就尴尬离场。     网络时代,名利场也是江湖,帽子大、名号响的另一方面往往是争议和民怨。名人们有多受欢迎在另外的层面就有多不受待见。除了于丹,还有多少名人是你最想轰下台的?日前,一项由《南方都市报》联合腾讯娱乐推出的“你最想轰下台的名人是谁”的调查受到了网友们的关注,此项调查列出了12位饱受争议的名人,在网上接受网友们投过来的&ldq...

  • 盘点五大名扇:郭德纲谈扇子收藏(组图)2013-10-02

  • 一次改变国画命运的艰苦写生2014-12-23

      薛良  如果没有1954年李可染、张仃、罗铭的江南水墨写生,那么今天中国画的色彩必定会黯然很多。  抗日战争胜利后,李可染同时收到了来自国立北平艺专和国立杭州艺专的两份聘书。考虑到北平城文化底蕴深厚,不仅有故宫的收藏,而且自己最为敬佩的两位国画大师齐白石、黄宾虹都在这里,于是李可染决定接受徐悲鸿的邀请,担任国立北平艺专教职并迁居北京。李可染原以为自己来到北京后可以安心、顺利地深探中国书画艺术之堂奥,然而令他没有想到的是,仅仅在数年后中国画的命运便面临着一场危机。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意识形态的变化,一股否定、取消中国画的民族虚无主义思潮开始盛行。社会上,中国画的市场消费群体被视为封建残余打...

  • 120余件(套)周秦汉唐文物在安徽唱响“雄风盛歌”(组图)2021-07-08

    合肥市民在观展。 张强 摄由安徽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陕西省文物交流中心)联合主办的“雄风盛歌——周秦汉唐文明菁华展”6日在安徽博物院新馆开展。展品总计120余件(套),包含青铜、金银、玉石、彩陶、古币、砖瓦等珍品。其中,国家一级文物超30件(套)。10余件(套)一级文物是首次公开展出,包括陕西历史博物馆馆藏的秦时期的“廿六年诏”陶权。_ueditor_page_break_tag_合肥市民在观展。 张强 摄本次展览策展人、安徽博物院展览设计部副主任刘华伟说,中国有个词语叫“权衡”,其中权就是现在俗称的秤砣,衡就是秤杆。“廿六年诏”陶权由灰陶制成,陶质细腻,整体为覆钵形,上有桥形提钮,钮下穿...

  • 1100年的古城 有惊天发现(图)2017-09-12

    最近,山东又诞生了一项轰动全国的重要考古发现。山东大学考古系师生在邹城邾国故城遗址中央面积近17万平方米的“皇台”北部的一座汉代水井中,发掘出土了8件新莽时期的铜器,这是国内首次科学发掘出土的汉代度量衡器,意义重大。王莽改制重要实物,系首次科考发现这批铜器包括诏版2件、货版1件、衡杆1件、环权4件。其中诏版阴刻有81字规整篆书,内容是王莽施行度量衡改革的诏书,与《汉书》“王莽传”等记载多可对应。2件诏版的文字一致。一件铜版阴刻7字篆书,为“黄金、铜泉、絮、布、帛”,其中黄金2字位于中央,其余分列4方。1件铜衡残长1.2米(按汉长约合今2.3米,残失部分应有约1.1 米),一端阴刻有篆书铭文,内...

  • 科海追星·张飙诗书一百八十篇(组图)2021-08-09

    编者按:科技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助推器,让崇尚科学成为一种习惯,让我们在科学的土壤里汲取经验和智慧,在自强的信念中凝聚勇气和力量。人民美术网特别持续推出科海追星·张飙诗书系列,以飨读者。以此向创新、严谨的科学家们致敬!让我们一起跟着张飙先生的诗书走进这些科技巨匠,感受他们的家国情怀。张飙简介著名学者、诗人、书法家,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军地书画研究院院长,和平世界书画院院长。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第四届驻会副主席、分党组书记;中国青年报副总编辑、科技日报总编辑、中国艺术报社长。曾举办8次个人主题书法展。曾获“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首届郭沫若文学奖”。获“首届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称号。六次获中国新闻奖。...

  • 盘点汤唯舒淇等明星演裸戏后的命运转折 是遭封杀或走红(组图)...2013-04-01

    汤唯,一裸成名遭封杀如果说谁裸的有功,毫无争议的首选汤唯,做为演艺新人,凭借在李安导演的《色戒》中激情一裸,裸成了一线明星,并在07年的收官战中凭《色戒》里的出色演出夺得金马奖“最佳新人”。不仅片约不断,广告费也直逼天后巨星,一个劲地往上蹿,但这光荣一裸也裸出太多困惑。不过近日随着《北京遇上西雅图》的热映,汤唯再次以新形象夺人眼球。     甘婷婷饰演水性女子潘金莲一夜成名几百年来,潘金莲一直被钉在历史耻辱柱上,成为妖艳、淫荡、狠毒的典型。然而,就这么一位风情万种但被世人唾弃的女性,如今竟然成为众多女星争先模仿,想拿来当...

  • 铁骨画魂——芜湖铁画艺术精品展在安徽省美术馆开幕2024-05-20

    展览海报5月18日,由安徽省美术馆、芜湖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芜湖市文化馆(市非遗保护中心)、芜湖市博物馆、芜湖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承办,芜湖铁画协会协办的“铁骨画魂——芜湖铁画艺术精品展”在安徽省美术馆开幕。_ueditor_page_break_tag_展览现场芜湖铁画以锤代笔,以铁作墨,淬火而生,气韵天成,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杰出代表。历经300多年的淬炼,芜湖铁画凭借“铁为肌骨画为魂”的锻制技艺传承至今,其赓续芜湖地方历史文脉,谱写安徽非遗当代华章,成为“徽文化”的代表性符号之一,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始终呈现出其独特的艺术魅力。_ueditor_page_break_tag_展览现场本次展览收...

  • 荣宝斋50年前字画收款单曝光 这波暴利我赶不上了(组图)2018-06-07

    “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如今方一见,觉知言不虚。”最近,一组荣宝斋20世纪中期字画的收款单曝光。古话说:粮食布匹十分利、中药当铺百分利、古玩字画千分利。看到这些收款单再对比今日才知字画收藏果然有暴利。我们先来看下这些曝光的单据。今昔字画价格对比 1957年李苦禅一张画竟47元_ueditor_page_break_tag_1957年1月11日,李苦禅“八哥桂花”47元。 1959年1月7日黄胄人物5件共95元,平均每件19元。1963年6月10日,叶浅予画壹幅100元。1963年,陈半丁4件96元。_ueditor_page_break_tag_1963年6月10日,李可染“春雨江南”原画壹...

  • 蒲江船棺墓葬群已出土铜器120余件 兵器比例最大(图)2017-02-13

    M10出土的铜剑及剑鞘蒲江船棺墓葬群的考古发现,引发人们的强烈关注。目前,该墓葬群已出土随葬器物300余件,主要有陶器、铜器、铁器、漆木器、竹质器、草编器、玻璃器及铜钱等,其中,铜器共120余件。据考古现场负责人龚扬民介绍,在这些铜器中,兵器所占比例最大。这些兵器都有哪些?陪葬如此多的兵器,是否意味着其中一些船棺的墓主是武将呢?兵器保存完好 使用情况明确据了解,在已出土的120余件铜器中,主要有兵器、容器、工具、印章、装饰品几类,兵器所占比例最大,包括剑、矛、钺、弩机、箭镞等。据考古现场负责人龚扬民介绍,以前的船棺由于保存情况较差,兵器上的木制品部分基本都坏掉了,而这次出土的兵器保存完好,比如...

  • 上海缘何成为青铜收藏重镇(组图)2016-11-03

    父乙觥(资料照片)上海鲜少出土青铜器,但上海博物馆却是中国古代青铜器的收藏重镇,这里藏有从夏代至汉代2000余年间的7000多件青铜器,素有中国青铜器收藏“半壁江山”之称。原因何在?日前在上博召开的《陈佩芬青铜器论集》出版座谈会上,专家透露,上博的青铜收藏大致来源于3个方面:一是私人收藏家捐赠的;二是从冶炼厂和废铜烂铁中抢救出来的;三是从香港和海外以重金购回来的。而这背后,是一代代上海文博人的不懈努力。诚心“换来”意外之喜文物,是博物馆赖以生存的最重要的物质基础。据上博馆长杨志刚介绍,刚成立时,上博藏品仅有9000余件,如今已达近100万件。在上博的青铜器收藏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来自于民间捐赠。...

  • 随州首次发现随国铜器(图)2013-01-24

  • 李流芳与晚明江南佛教事业(组图)2019-08-05

    近日,上海文史专家顾景炎生前所藏明代李流芳等六人《重修九品观弥陀殿等募缘疏合卷》在2019年朵云轩艺术品春拍上以高价落槌,引发社会多方关注。这件传世合卷上的文章皆为募修当时的嘉定南翔白鹤寺建筑而撰,作者除李流芳外,还有嘉定徐兆曦(礼部尚书徐学谟之子)、张鸿磐、徐时勉、云间朱国盛、平湖倪长圩,均为晚明时期的江南士人,其中以李流芳声名最盛。李流芳画像李流芳(1575—1629),字茂宰,一字长蘅,号檀园,又号香海、泡庵、六浮道人,晚号慎娱居士,明南直隶苏州府嘉定县南翔镇(今属上海)人。他善诗文,工书画,精通印刻,有《檀园集》十二卷及若干书画、印刻作品传世,其课徒山水画稿收入清代李渔所编《芥子园画传...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