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搜索:汤余铭  

 

  • 中国首届书法家协会会员、海南省书法家协会创始人——韩秀仪(组...2017-12-05

     韩秀仪,中国首届书法家协会会员、海南省书法家协会创始人。女,汉族,1942年生于广州市,大学本科毕业。先后在宁夏文化馆、博物馆、书画院从事专业创作研究二十余年,1990年调至海南电视台。曾任海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海南省书法家协会顾问,海南省妇女诗书画家协会主席,中国楹联学会理事,海南省楹联学会副会长,海南省老年书画研究会副会长,深圳市长乐书画苑顾问。_ueditor_page_break_tag_韩秀仪书法作品《乡愁》韩秀仪幼尊庭训致力书法、诗词、楹联的探索,她的楷书得力于颜,行草以二王为宗,上溯章草汉简,博彩诸家。她用笔凝练精到,章法有如行云流水却规整有序,线条丰润饱满且苍劲柔...

  • 特大盗墓倒卖文物案告破:文物价值过亿(组图)2012-11-05

  • 青年画家刘宁山水画作品展在苏开幕(组图)2016-12-07

    嘉宾签到12月3日,由苏州市吴中区美术家协会,北京大枫书画院主办,苏州市高风堂美术馆承办的刘宁山水画作品展在苏州市高风堂美术馆隆重开幕,中企国际集团有限公司总裁,著名收藏家刘文杰先生;解放军美术创作院委员,国防大学美术书法研究院副院长,著名人物画家张立奎先生;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画高研班导师,解放军艺术中心国展培训中心导师,中国艺术教育研究院导师,邢台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著名山水画家刘立勇先生;北京大枫书画院院长,著名人物画家刘树枫先生;苏州市书画收藏家协会会长,原苏州古吴轩出版总经理张瑞林先生;著名画家,原苏州国画院执行院长姚新峰先生;苏州市吴中区文联副主席,美协主席蒯惠中先生;苏州市姑苏区...

  • 国家文物局促成圆明园文物“虎鎣”重回祖国(组图)2018-12-12

    国家文物局划拨中国国家博物馆青铜“虎鎣”入藏仪式 摄影:新华社李贺2018年12月11日,国家文物局划拨中国国家博物馆青铜“虎鎣”入藏仪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文化和旅游部部长雒树刚、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国家博物馆馆长王春法出席仪式,雒树刚为青铜“虎鎣”揭幕,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与国家博物馆党委书记黄振春交接划拨文物清册。至此,流失海外百余年的圆明园青铜“虎鎣”终于重回祖国的怀抱。刘玉珠在讲话中指出,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是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流散回归历程与国家治乱、民族兴衰密切相关,寄托着中国人民深厚的历史与文化情感。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高度重视文物事业,...

  • (多图)吉祥古砚传万世而不朽2012-06-05

  • 陕历博国宝将亮相央视 秦杜虎符差点被当废铜卖掉(组图)2017-12-25

    秦杜虎符12月3日晚大型国宝探秘类节目《国家宝藏》在央视三套正式开播,《国家宝藏》让传世文物不再是冷冰冰的图片和符号,而是带着故事、温度、情感寄托的存在。让我们了解历史、了解文化。我国九家重量级博物馆、27件珍贵馆藏,为观众详细讲述国宝的前世今生,而这其中就包含陕西历史博物馆选送的三件国宝。“我是陕西历史博物馆的看门人强跃,在这里,一百七十余万件展品,十八件国宝级文物,每一件都是中华文明的一个灿烂剖面。”这是即将播出的《国家宝藏》陕西篇中的一个片段。陕西历史博物馆馆长强跃说,此次亮相《国家宝藏》的是杜虎符、葡萄花鸟纹银香囊和懿德太子墓《阙楼仪仗图》壁画等三件国宝。那么,这些从博物馆一百余万件藏...

  • 一学钟情·弘陶书法作品展在北京举办(图)2012-07-25

    开幕式现场 由国家行政学院书画研究院、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环球奇观频道共同主办的“一学钟情”为主题的弘陶书法作品展,于2012年7月14日至24日在北京艺铭艺术空间展出,中国书协主席张海为展览作序,著名书法家李铎题写展名。弘陶,是国家行政学院副院长周文彰的笔名,他是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央国家机关工会书法协会副主席。此次展览共展出作者的草书、行书作品30余幅。作品形式多样,横批、立轴、斗方、扇面一应俱全,其作品线条沉稳自然、节奏跌宕有致、气势酣畅淋漓。受到观众好评。 展览开幕式上,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赵实,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曲青山,国家图书馆馆长周和平,国...

  • 品味紫砂 品质人生(图)2015-07-16

     品味紫砂品质人生(图) 时搭配一把好壶则让品茗更添几分乐趣。茶壶以茶而生,不同器皿当配不同茶叶。而紫砂壶以泡出的茶汤色泽透澈、香味纯正著称于世。随着紫砂矿的过度开采,紫砂壶显得尤其珍贵。一把好的紫砂壶,一般要经过名家名作、主人开壶、养壶等过程。一把小小紫砂壶,浸染了世间众生事。紫砂——用文化滋养的传奇谈及紫砂壶,不得不说最著名的宜兴。而说起宜兴紫砂壶,则不得不提及大文豪苏东坡,当年他“东坡提梁壶”的传说被深深烙印在了爱壶人的心中。传说苏大学士晚年弃官来到蜀山,因为爱茶如命,蜀山又盛产著名的唐贡茶——宜兴红茶,当然还有海内外皆闻名的紫砂壶,这些都让苏东坡流连忘返。但紫砂壶都太小,满足...

  • 江西南昌发现罕见六朝墓群 研究海上丝绸之路(组图)2019-12-10

    新华社南昌12月8日消息,记者近日从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队员经过475天的田野发掘,在江西赣江新区七星堆六朝墓群已清理出73座古墓葬,其中六朝墓葬数量最多、形制最丰富、规模最大、级别最高。专家认为,这一墓群是目前国内罕见的保存较好的大型六朝墓群,是我国六朝考古的重大发现,700余件出土遗物展示了孙吴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是海上丝绸之路研究的重要材料。记者了解到,2013年6月,南昌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湖滨南路土方施工中挖掘出六朝时期网钱纹墓砖,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当时为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南昌市博物馆在周边迅速展开考古调查与勘探,发现墓葬密集分布区约5000平方米,其中形制较为清...

  • 清代苏州潘氏的收藏:从与藏书家黄丕烈交往谈起(组图)2020-02-28

    苏州博物馆正在展出的跨年特展“须静观止——清代苏州潘氏的收藏”,以《三松堂书画记》《须静斋云烟过眼录》为著录依据,展示70件潘隽奕、潘世璜这一支潘氏的书画、碑帖等收藏。本文以清代著名藏书家黄丕烈与潘氏父子为切入点,梳理了黄与潘在诗文唱和、书画鉴赏、雅集等交往,包括黄丕烈收藏《注东坡先生诗》残本、对陶诗、苏诗等,潘奕隽提史忠《杂画册》引首。潘奕隽(1740—1830)是大阜潘氏家族迁苏后第一位进士,但他淡薄名利,中年以后退居吴门,以书画自娱。他与儿子潘世璜(1764—1829)对书画的鉴藏,因有《潘氏三松堂书画记》《须静斋云烟过眼录》等著作行世,近年也有多位学者撰写专文加以研讨,故其概况久已为人...

  • 三大青铜圆鼎首次齐聚北京(图)2021-09-15

    昨天,中国国家博物馆“礼和万方——商周青铜鼎特展”开展,子龙鼎、大盂鼎、大克鼎三尊商周时期大型青铜圆鼎齐聚北京。 本报记者 邓伟摄商周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三尊青铜大圆鼎——子龙鼎、大盂鼎和大克鼎,首次齐聚北京。昨天,“礼和万方——商周青铜鼎特展”在国家博物馆开幕,3件青铜重器和30余件文物一同讲述青铜时代的往事。进入展厅,一束束光将一尊尊青铜鼎打亮,有些凸显古朴的纹饰,有些聚焦器物上的铭文。策展人说,青铜鼎最早出现于二里头文化时期。商周时期,青铜器由注重酒器向注重食器转变。到了西周中期之后,在祭祀和宴飨时配合使用鼎与簋的制度更加具体,天子用九鼎八簋,诸侯用七鼎六簋。青铜鼎由此成为集王权与神权于一体...

  • 60余年来首次!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压箱宝物开仓见客2024-03-20

    五件青花缠枝莲纹赏瓶“同框”亮相赏青瓷釉色之美,品琢玉工艺之巧,观青铜礼器,感文房雅事……在北京大运河博物馆的“沧海撷珠——北京市文物交流中心珍藏文物展”上,北京市文物交流中心成立60余年来首次亮出“压箱宝”。161件(套)瓷器、玉器、铜器、书画类展品分为“青花雅韵”“璞琢生烟”“吉金流彩”“京津丹青”“薪火相传”五个单元,从红山文化的远古图腾,到近现代艺术的不朽之作,邀观众近距离感受中华文明的千年积淀与辉煌。走进展厅,明亮的色调让人耳目一新,仿佛置身于古风美学空间。除了欣赏展柜里的文物,观众还可以动手“拼”瓷器,从墙面里拉出画轴来细读,在互动桌面上挥毫泼墨。市文物交流中心展览策划部部长董琪说...

  • 卡塔尔亲王北京故宫“晾”宝(图)2018-04-18

    故宫博物院藏“青玉浮雕绘画纹炉”(左)和阿勒萨尼收藏“双耳罐”(右) 杜洋 摄中新社北京4月17日电 (记者 应妮)17克拉的白钻、28克拉的粉钻、61.5克拉的金色钻石,繁复缀连的珍珠宝石组成的各种配饰,精心设计的剑柄和其他用具……17日在北京故宫开幕的“铭心撷珍——卡塔尔阿勒萨尼收藏展”让人大开眼界。展览分“瑰丽梵星:印度高级珠宝展”和“皇室臻选:艺术珍品展”两部分,展出的270余件珠宝杰作和280余件稀世珍品大都出自卡塔尔亲王谢赫·哈马德·本·阿卜杜拉·阿勒萨尼的珍藏。故宫博物院也精心挑选5件藏品,分别融入两个单元,在内容上与卡方展品呼应。“瑰丽梵星:印度高级珠宝展”带来了一系列印度珠宝...

  • “大美无疆·共筑未来”中国——亚美尼亚国际艺术展 ——知名画...2022-01-28

    中国与亚美尼亚的友好关系渊源留长,二千多年前的丝绸之路已把古老的中国文化和亚美尼亚文化连接起来。今天,两国友谊之树根深叶茂,愈加生机勃勃。中国人民和亚美尼亚人民在国际舞台上相互支持,并肩奋进,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做出了应有贡献。2022年是中国和亚美尼亚建交30周年,为了促进中国与亚美尼亚的艺术交流,用艺术表达两国的友谊,亚美尼亚驻华使馆将联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主管的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究会举办“大美无界·共筑未来”—中国亚美尼亚国际艺术展。展览邀请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郝继祖老师创作中国及亚美尼亚风光主题作品,用艺术献礼中国亚美尼亚建交30周年。“大美无疆·共筑未来”中国–亚美尼亚...

  • 山西锔瓷“守艺人”:破瓷重生 留住残缺之美(组图)2022-11-15

    在赵士信的家中,陈列着8000余件、400余种大大小小、风格迥异的锔瓷藏品。 崔莉霞 摄中新网太原11月13日电 题:山西锔瓷“守艺人”:破瓷重生 留住残缺之美作者 杨杰英 杨润德“没有金刚钻,就别揽瓷器活。”这句谚语说的就是锔瓷这门古老的民间手艺。赵士信说,自己不是锔瓷手艺人,却愿当个“守艺人”,留住岁月残缺之美。在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北赵士信的家中,陈列着8000余件、400余种大大小小、风格迥异的锔瓷藏品。_ueditor_page_break_tag_赵士信展示藏品。 崔莉霞 摄仔细一看,每件瓷器上都分布着细碎的裂纹。一件件“受伤”的瓷器,被嵌入小巧的如同“订书钉”一般的锔钉,使得其“破...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