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搜索:汤余铭  

 

  • 浮世与再现——锦绣艺术观念与写实绘画提名展将在京开展(组图)...2014-10-13

      杨旻 《存在——为了纪念的物象》 54X92cm2014年    中国文化管理协会艺术家委员会及《中国国家艺术》杂志主办的《浮世与再现——锦绣艺术观念与写实绘画提名展》将于10月15日到17日在798悦美术馆举办。    在日新月异的当下,艺术的发展也逐渐呈现出多元化,正是在如此纷繁的艺术创作中,去寻找发现培养新生代的力量,推出新一代青年画家是当下尤为重要、更具有时代意义的选择。基于此文化部中国文化管理协会艺术家委员会推出“艺术新生...

  • “中华石刻数据库”正式上线(组图)2019-03-28

    在我国众多历史文献中,石刻文献作为一种特殊的形式,不仅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容,又保留和传承了我国历代书法艺术遗产,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艺术价值和文物价值。近日,由中华书局全资子公司——古联(北京)数字传媒科技有限公司开发和运营的“中华石刻数据库”正式 上线。目前已上线专题库“宋代墓志铭数据库”“三晋石刻大全数据库”“汉魏六朝碑刻数据库”“唐代墓志铭数据库”等。其中“宋代墓志铭数据库”由李伟国主编,全面收集、整合宋代各类墓志文献8800篇;“三晋石刻大全数据库”由刘泽民、李玉明等主编,共收录17242篇;“汉魏六朝碑刻数据库”由毛远明著,以《汉魏六朝碑刻集释》为基础,全面收集碑碣2466种,制...

  • 成都将展出大量珍贵文物 古蜀第一床首次露面(组图)2018-06-06

    来源:成都考古成果展即将揭幕“古蜀第一床”“成都矛”“成都平原最早人骨”等新发现首次公开亮相成都平原最早、保存最完整的人骨来自哪处遗址?最早刻有“成都”铭文的器物是什么?四川最早的“防洪工程”在哪里……最近几十年,成都地区的考古成果不断揭开着历史的谜团。6月9日,《考古成都——新世纪成都地区考古成果展》在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开展。此次展览,将首次集中展示成都商业街船棺葬、老官山汉墓、江南馆街唐宋街坊遗址等21世纪以来成都地区重要考古遗址出土的300多件/套文物。从考古发现到出土文物的文化内涵解读,再到文物修复背后的故事,全方位、多角度的呈现,将带领观众更深入认识成都悠久的历史文化。在过去的十几年...

  • 田力:用画笔和刻刀留住老北京城的记忆(组图)2016-01-14

    田力书画圈网 白湾子 邵婷婷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田力,我国近年来活跃在画坛独具特色的艺术家,这位曾经有“北大荒” 11年经历的美校学子,由对美术的热爱转化为对留住老北京城的记忆的担当,用手中的画笔为传承北京城民俗传统文化做出了积极贡献。数年来,他用汗水与心血完成的北京城系列,是生动壮美的巨幅画卷,更是一座城市珍贵的文化历史遗存。近日,田力接受了书画圈网记者的独家专访,向记者讲述了他的艺术之旅。美校学子,11年的 “北大荒” 经历田力,北京人,1946年出生。打孩提起,他就喜欢绘画,少年时期便在少年之家接受过良好的美术教育,得到名师赵永山和娄师白、阿老等绘画大家的指导,田...

  • 年画还可以这么画?(组图)2022-02-23

    张涵  《百虎闹春》中国传统年画是流传于中国民间并为中国农村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每逢新年来临,老百姓就会用年画来装饰环境,祝福新年吉祥,同时企盼来年风调雨顺。年画承载着老百姓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年画的历史很早,据记载唐宋以后开始流行,明清以后更为成熟,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中国年画逐步形成了以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潍坊杨家埠、河南朱仙镇、四川绵竹为代表的年画百花苑,深受老百姓喜爱。在中国民间,年画不仅是年节的艺术点缀,还是中国民间审美的重要载体,它承载着中国民间文化传承和道德教育的功能,在它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之下,蕴含着强大的中国民间文化精神。中国民间年画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

  • 亿元时代的开启!尤仑斯男爵珍藏现身(组图)2017-08-30

    保利香港荣幸地再次与尤伦斯男爵合作,于2017年保利香港五周年秋拍中推出,“尤伦斯男爵藏重要中国金器专场”,呈献其所珍藏的中国艺术品专场拍卖。时间:9月30日-10月3日地点:香港君悦酒店尤伦斯男爵夫妇以独到精准的艺术品位与前瞻性的收藏魄力,在三十余年的收藏历程中,建立起备受赞誉的中国艺术品收藏体系,并以极大的热情支持及推动中国前沿当代艺术的发展。_ueditor_page_break_tag_2009年春季,北京保利拍卖首次推出“尤伦斯男爵藏中国艺术品专场”,这也是尤伦斯收藏首次与拍卖行合作,此次专场成交总额为1.7亿元人民币,成交率高达100%,在中国艺术品市场上引发轰动效应。同年秋季,北...

  • 南越国时期文字文物特展在广州开幕(组图)2023-01-12

    南越文王墓出土的“重廿八斤容六斗大半斗”铭铜鼎及其铭文拓片 南越王博物院 供图中新网广州1月11日电 (程景伟 徐莹)“字里春秋——南越国时期文字文物特展”11日在位于广州的南越王博物院(王墓展区)开幕,展出文物240件(套),其中带字文物140件(套),南越木简更是自出土以来的首次公开展出。本次展览设有“帝国南隅”“宅兹番禺”“烟火人间”“书同华夏”四个部分,从南越国制度、都城营建、生产生活、华夏一统等各个方面,讲述文字文物中反映的两千多年前的南越国史。_ueditor_page_break_tag_南越文王墓出土“长乐宫器”陶瓮及其铭文拓片 南越王博物院 供图展览主要展示南越国宫署遗址及南...

  • 清代辟雍歙砚考释(图)2017-01-11

    苏州市肇泰民俗博物馆收藏的这方辟雍歙砚(见图),砚直径16.7厘米,厚3.2厘米,底假圈足径13.8厘米,足沿径0.8厘米,沿足沿下凹0.2厘米。凹底内刻阴文草书“翰墨飘香”,署款“徐兰”。徐兰是清代诗人,生卒年月不详,约活动于康熙、雍正年间,字芬若,号芝仙,江苏常熟人。其少从王士祯学诗,诗体近李贺,擅画花卉及白描人物,线条生动,名盛一时。二十岁时出游京师,数十年仅回乡一次。康熙三十五年(1696)丙子随帝亲征漠北噶尔丹,由居庸关至归化城,沿途作《出居庸关》一诗:“凭山俯海古边州,旆影风翻见戍楼。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后流寓北通州以终。晚年与查为仁友好。黄子云、吴嘉纪、张锡柞和徐兰...

  • 南陵徐乃昌:所藏皆世间殊绝之品(组图)2018-08-16

    图1 徐乃昌图2 “南陵徐乃昌刊误鉴真记”钤印图3 汉居巢刘君冢中石羊拓片徐乃昌(1869—1943)(图1),字积余,号随庵,安徽南陵县人。清光绪十九年(1893)举人,官至淮安府知府、授江南盐巡道监督。辛亥革命后,远离官场,倾心于著书、刻书、藏书以及收藏金石古物,是近代著名的藏书家和金石学家。清代乾嘉时期开始,金石考据之风不断兴起,晚清时期大批古器物的出土,更激发了学者们对于金石学的关注。很多藏书家在搜访珍贵古籍图书的同时,也对金石古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徐乃昌正是这样一位兼及藏书与古物收藏的学者。据安徽著名教育家程演生在《徐乃昌行状》一文中记述:“所蓄三代彝器、甲骨及秦汉以来古镜、带钩极富...

  • 清代辟雍歙砚考释(组图)2017-01-13

    陕西安康 刘勇先苏州市肇泰民俗博物馆收藏的这方辟雍歙砚(见图),砚直径16.7厘米,厚3.2厘米,底假圈足径13.8厘米,足沿径0.8厘米,沿足沿下凹0.2厘米。凹底内刻阴文草书“翰墨飘香”,署款“徐兰”。徐兰是清代诗人,生卒年月不详,约活动于康熙、雍正年间,字芬若,号芝仙,江苏常熟人。其少从王士祯学诗,诗体近李贺,擅画花卉及白描人物,线条生动,名盛一时。二十岁时出游京师,数十年仅回乡一次。康熙三十五年(1696)丙子随帝亲征漠北噶尔丹,由居庸关至归化城,沿途作《出居庸关》一诗:“凭山俯海古边州,旆影风翻见戍楼。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后流寓北通州以终。晚年与查为仁友好。黄子云、吴嘉...

  • 古代官员雅好之癖:清明上河图曾被贪官纳为藏品2014-11-13

    《清明上河图》曾被贪官纳为藏品 不知何时开始,官员染上雅好成癖,赏玩金石字画、钟鼎彝器。为了攫获心头所好,甚至不择手段,无所不用其极。 到了明代,官场的雅好之风日盛。 明代沈德符《万历野获编》指出:“嘉靖末年,海内宴安,士大夫富厚者,以治园亭、教歌舞之隙,间及古玩。如吴中吴文恪之孙、溧阳史尚宝之子,皆世藏珍秘,不假外索。”而众多好事的朝廷官员中,首要的有二:一是严嵩、严世蕃父子;一是朱希忠、朱希孝兄弟。前者官居相国,权重倾国;后者元勋之后,手握精兵。 朱氏兄弟花钱收购古玩珍秘,还算蒙上买卖交易的遮羞布,遑论其赀财的来路黑白。而严家父子则赤裸裸地恃势劫取,甚至兴大...

  • 中国现存最早日记手稿亮相上海2014-11-12

    中新社上海11月11日电(记者邹瑞玥)11日,在上海图书馆举行的“心曲传真—上海图书馆藏稿本日记展”上,一本中国现存最早的日记手稿吸引了不少人的关注。 这本元代郭畀的手写日记共计四册,52页,两万多字,逐日详记天气阴晴寒暑,人事往来酬答。清代收藏家宋葆淳曾以米巿行书《赤壁赋》换得此本,足见其历史价值。 此次展览特选六十种馆藏稿本日记予以展示,涉及60位作者,最早的一位是元朝的郭畀,最晚的一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出生的余纯顺。余纯顺是中国著名探险家,完成了人类首次孤身徒步穿过川藏、青藏、新藏、滇藏、中尼公路全程,并征服“世界第三极&rdquo...

  • 蒋介石档案:台湾国史馆镇馆之宝(图)2015-10-21

       资料图:台北市士林官邸展出的蒋介石日记内容复印件 中新社发 杨杰 摄中新网10月19日电 台湾“中央社”19日报道称,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收藏了蒋介石日记,那里是研究抗战史的西方重镇,台湾岛内“国史馆”则收藏了蒋介石档案(俗称大溪档案),是研究抗战史的“东方明珠”。台“国史馆”专委陈忆华日前受访指出,蒋介石档案是目前的镇馆之宝。陈忆华说,蒋介石档案内容包括蒋介石针对重要决策、交办事项亲书的函电与谕令、也有卢沟桥事变、抗战方略等文献、各方往来的文电、以及23万张照片等。陈忆华指出,目前“国史馆”已将大部分的蒋介石档案数字化,已扫描计781803页、整编109951件。除了蒋介石档案外,...

  • 古钟文化没有朝代之分 与时代并存(组图)2016-04-06

    图1 编镈(一组4件)  编钟,是继人类以身体器官、肢体作为发声源来表现音乐后,较早创造发明的一种打击乐器,其音乐清脆明亮,悠扬动听,能奏出歌唱一样的旋律,又有“歌钟”之称。编钟被称作古乐器中的国宝,在《隋书·音乐志》中有记载,称编钟“各应律吕,大小以次,编而悬之”。编钟兴起于西周,盛于春秋战国直至秦汉,自宋以来渐渐衰退,到了清代,其作为礼仪陈列品的成分远大于作为乐器。 青铜时代是编钟最为盛行的时期。在古代,编钟不仅仅是一种乐器,更是代表了权力与地位,是一种具有象征意义的礼器。在古代身份显赫的王公贵族,无论是在举行祭祀,还是进行各种仪式,以及日常的宴飨与娱乐中,钟乐都是必不...

  • 一个国际化大都市的歌舞升平(组图)2017-06-06

    展览:唯寄歌舞寓长安——陕西古代乐舞文物特展时间:2017年4月29日至7月10日地点:国家大剧院北水下廊道东展览厅陕西是中华文明的摇篮之一,是中国历史上14个王朝的都城所在地。古都长安更是“丝绸之路”的起点,也是闻名世界的东方国际大都会。国运昌而乐舞盛,作为乐舞文化的主要发源地,陕西亦见证了太平盛世下民众的安居乐业。史前先民埙鸣悠扬,两周钟磬振播礼乐,秦汉乐府歌舞升平,魏晋南北朝羌笛嘹亮,隋唐两代奏响“胡部新声”,宋元明清秦腔激昂,汇聚成一条浩荡奔涌的乐舞长河……这段话引自“唯寄歌舞寓长安——陕西古代乐舞文物特展”前言。过去几年,国家大剧院围绕古代乐舞这一主题,陆续组织过河南、新疆等地相关文...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