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搜索:满维起  

 

  • 夹缝中的曙光:胡安·卢纳与十九世纪末的菲律宾艺术(组图)2022-04-29

    十九世纪的东南亚迎来现代艺术的曙光,在荷属东印度群岛和西属菲律宾群岛,分别出现了两位艺术先行者,带来两次艺术风潮。两个群岛在印度洋与太平洋之间,没有腹地、四面环海,分属荷兰和西班牙,两次艺术风潮也相差近半个世纪。荷属东印度的拉登·萨利赫(Raden Saleh),为十九世纪中期的东南亚带来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风格。十九世纪末的空白则由西属菲律宾的胡安·卢纳(Juan Luna)填充,他用世纪末的拉斐尔前派、唯美主义、印象派和新艺术风格,勾勒出东南亚的灿烂画卷。拉登·萨利赫的时代,是大革命后向资本主义迈进的阶段,而胡安·卢纳则身处帝国主义的夹缝间。《布拉干的女人》,胡安·卢纳,1895年,菲律宾国...

  • 浅谈战汉高古玉的不同艺术表达力(组图)2020-04-13

    战国至汉代,是玉器史上独树一帜的错觉艺术时代,製作者在方寸之中琢磨出各种龙兽造型,它们的形体虽然静止不动,却能创造出动态的错觉。这种变化莫测的身形,使视觉如同处於现实和幻象之中,令人深感惊讶。战国至汉代玉器追求动态错觉的目标儘管一致,身形也依循相同的蜿蜒体态,但作品的错觉效果却截然不同,如战国玉龙是足爪错置、动静互见的平面形式,而汉代玉兽则為身形扭转、张驰各异的立体形态。动感十足的玉器时代战国和汉代的玉器虽然都在追求动态美感,但两个时代玉器给我们的感受却又明显不同,例如同样是龙兽身形,战国呈现飞扬灵动的平面感受,汉代则透出张力饱满的立体美感,其间差异的原因何在?是否和人们的视觉特性有关呢?_u...

  • 2012互联网艺术热点盘点2012-12-24

    博物馆、画廊、艺术家们都越来越多地把社交媒体用到他们的工作中,鼓励积极地参与到高速运转的互联网文化中。互联网与艺术共同催生的这些被称为meme的瞬时热点将会越来越多。今年我们看到许多这方面的案例,有著名艺术品自身造出的meme——其中包括今年最热门的一个——也有政治领域蔓延到视觉艺术的例子。ARTINFO整理出了2012年最热闹的几个艺术meme。 野兽耶稣 今年最大的一个艺术meme,很有可能也是全年所有领域最大的meme,是一个不幸的意外:西班牙业余艺术品修复师CeciliaGímenez试图修复她的家乡波利亚的一座教堂...

  • 马胜利国画作品欣赏2016-10-14

    马胜利,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清华美院刘选让导师助教,清华美院王光明导师助教.现居北京.回族,1963年出生,职业画家.宝鸡市美协副主席,宝鸡中国画院副院长。西北大学艺术学院特聘硕士研究生导师。受教于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花鸟画研究室,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和人民大学美术学院.师从郭怡宗、满维起、刘万鸣、林若熹,刘选让等老师。_ueditor_page_break_tag__ueditor_page_break_tag__ueditor_page_break_tag__ueditor_page_break_tag__ueditor_page_break_tag__ueditor_pag...

  • 《碑林》:对交流方式的探讨(组图)2019-01-29

    【天象】碑林陆系2014年作于谷文达工作室(山东),2018年展于上海宝龙美术馆儒石,简词典,裹刻碑林的寓意碑是非凡人生或特殊事物终结的产物,既标榜其人其事的崇高,又表示其人其事从此走向衰微。惟其崇高,才需要立碑激励后人;惟其衰微,才会引起后人感叹。立碑体现这种意图是汉代以后的事,在周代,碑的前身有另外三种用处:宫庭立碑,用来观察阳光的投影以便确定时间。宗庙插石桩,拴系用于祭祀的牺牲。墓坑旁边插木柱,用于绑拽和安放棺材,汉代演变成墓碑。碑林是指树立的群碑,谷文达的《碑林》却是平躺的群碑,形制如同石刻的墓志。墓志记载的是历史中的死者,《碑林》展示的却是活着的历史。谷文达《碑林》中的碑,近似秦始皇...

  • 天美退学事件:权利的几个面2014-07-17

    按:本文发表于2014年7月16日东方早报,发表时略有删节,本处原文。学生和教师作为学校的两大主体,在李宝玖的短片《走进天津美院》里,除了作者本人,恰恰是缺席的(“虚化”拍摄的“学生们”不具代表性),反而作者有“向学校行政领导诉求”的强烈意识,偏偏“书记”是表现糟糕的一个代表。本来,“有问题”的学生是允许退学或应该被开除的,“不合格”的教师是可以辞退的,“不称职”的领导也是能够被罢免的……所以,远比某...

  • 水彩画将成艺术市场下一个“风口”(图)2015-08-18

    摘要:古元水彩画“站在台风口,猪都能飞上天”,这是2015年上半年投资圈和互联网圈子最流行的“风口论”。时间刚过几个月,到了下半年,这句话就被批判为“猪”论。互联网的两个大佬,腾讯的马化腾要去卖降落伞,防止站上风口的人落不了地,百…推荐关键字水彩画古元水彩画“站在台风口,猪都能飞上天”,这是2015年上半年投资圈和互联网圈子最流行的“风口论”。时间刚过几个月,到了下半年,这句话就被批判为“猪” 论。互联网的两个大佬,腾讯的马化腾要去卖降落伞,防止站上风口的人落不了地,百度的李彦宏则认为风口论充满了投机思维,是典型的“猪”论。其实国内艺术市场30多年的发展也充满了风口。如果足够有心,梳理下中国艺...

  • (组图)十个最美的葡萄酒名称翻译 你们感受一下2014-08-19

    现在随着越来越多的葡萄酒品牌进入中国,各展身手推广自家的葡萄酒,有走社交媒体路线的,有铺天盖地撒广告的,还有高冷路线只做高端晚宴的。但是不论如何,一个好听易记的名字,就足以保证你的葡萄酒可以领先别人一步,抢先夺得人们的关注。

  • 纽约大都会:还原日本京都千年的物哀与风雅(组图)2019-07-24

    7月24日起,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开始推出特展“京都:艺术想象之都”,通过漆器、陶瓷、金属制品和纺织品等,以及不同流派的绘画作品还原这座千年古都的历史、日本文化中的物哀、风雅与幽玄的独特美感。展览以解析京都文化史从古代到现代转折的角度,展出Met馆藏中8世纪至今与京都相关的艺术品,也同时探讨城市社会、政治和宗教结构的变化如何影响艺术的创作。《洛中洛外图屏风》(局部),江户前期1976年11月的,《看不见的城市》作者卡尔维诺来到日本京都,而后他写了九件旅行相关的作品,描述了古代皇家宫殿、寺院、电气火车,穿着和服的女性、浮世绘版画等。在他的文章“千园”中,卡尔维诺观察到,在漫步传统京都园林,“...

  • 纽约大都会:还原日本京都千年的物哀与风雅(组图)2019-07-24

    7月24日起,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开始推出特展“京都:艺术想象之都”,通过漆器、陶瓷、金属制品和纺织品等,以及不同流派的绘画作品还原这座千年古都的历史、日本文化中的物哀、风雅与幽玄的独特美感。展览以解析京都文化史从古代到现代转折的角度,展出Met馆藏中8世纪至今与京都相关的艺术品,也同时探讨城市社会、政治和宗教结构的变化如何影响艺术的创作。《洛中洛外图屏风》(局部),江户前期1976年11月的,《看不见的城市》作者卡尔维诺来到日本京都,而后他写了九件旅行相关的作品,描述了古代皇家宫殿、寺院、电气火车,穿着和服的女性、浮世绘版画等。在他的文章“千园”中,卡尔维诺观察到,在漫步传统京都园林,“...

  • 全国重点美院毕业生优秀油画作品展“论文”亮相上海2012-08-21

    2012年8月18日(99艺术网张长收)下午4点,由马修•伯利塞维兹策划的年轻艺术家联展“论文”在上海视在空间开幕。 “论文”这个展览主题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大学生,完成毕业论文是所有大学生就业前的必经之路,参加此次展览的艺术家都是刚毕业不久的研究生,所以对他们来说,这样的展览主题再贴切不过。 然而像一个单纯、浪漫的隐士般远离世俗、肆意创作的时代对于艺术家来说,早已经一去不复返。事实上,这样的时代可能只是如荒诞神话般地曾经存在。相反,当代的艺术家们已经成为精通产业趋势、策略和造势宣传的内行。由此,针对这一竞争激烈的职业所进行的基础培训在...

  • 《威尼斯与威尼斯画派》展览即将亮相国家博物馆(组图)2016-03-24

    《圣乔治》 安德烈亚·曼特尼亚《圣母领报》 安东尼奥·德·萨里巴2016年3月24日,“威尼斯与威尼斯画派”展览将在国家博物馆开幕。本次展览是中意五年互换展厅计划的最后一个展览,展出作品共计72件,由意大利六家博物馆提供。参展画家包括乔瓦尼·贝利尼、马尔科·巴萨伊蒂、乔尔乔内、乔瓦尼·吉罗拉莫·萨沃尔多、提香、委罗内塞、尼古拉斯·雷尼尔、尼科洛·班比尼、塞巴斯蒂亚诺·里奇、罗萨尔巴·卡列拉等威尼斯画家。威尼斯画派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主要画派之一,因15世纪末至16世纪上半叶产生于意大利威尼斯城 而得名。威尼斯濒临亚德里亚海,风光秀丽,景色宜人,素有水上城市之称。湛蓝的海水与多彩的商船交相辉映,...

  • 反思当代美术中扭曲的中国形象2014-06-05

    最近,属于美国主流媒体的ABC在一个儿童节目中,因主持人问及参加“儿童圆桌会”的儿童,美国人欠中国人钱太多又没法还,怎么办的问题,而以“杀光中国人”的玩笑话而得罪中国人惹出一场大风波。撇开其政治上的问题,从其中透露出的中国形象角度看,中国显然是这个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的一个最大的债主,一个连财大气粗的美国人都还不起其巨额债务的富国。最近几年才冒出的一个被世界公认的“金砖四国”,中国又是其中遥遥领先的带头羊,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比另外三块“金砖”的总和还多得多!这可算是世界对中国形象的又一普遍的看法。中...

  • 德国新表现主义和杨起(组图)2018-12-24

    所谓新表现主义,是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从德国开始的一个新流派,顾名思义,它是以20世纪初的表现主义为楷模的。当然,它不是简单的重复,更不是机械的摹仿。新表现主义以表现自我为主旨,在画面、笔法、情调等方面显示了对本世纪初的表现主义的回归倾向,但由于两者发生的时代不同,故在艺术思想、题材选择、表现手法上并不同。乔治-巴塞利兹,约尔格-伊门多夫,马库斯-吕佩尔兹,A-R-彭克是德国新表现主义画家群体中的四位杰出代表。新表现主义绘画体现了德国绘画和文化的伟大历史传统,是真正具有德国性的艺术形式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马库斯-吕佩尔兹约尔格-伊门多夫东方的德国新表现主...

  • 社交媒体时代的艺术作品(组图)2017-11-30

    阅读海洋(系列:阅读海洋),2009年因此当你用文字创作,尝试描述一个场景,塑造一种氛围——比如描述一扇门的方位,窗口进来的光线,或者房间里的东西——便会有种奇特而孤独的感觉。即使描写简单的事物,构思“满月之光皎洁明亮”这种句子也挺奇怪的,好像是从老文章中摘引出来,放在以前才不得不这样写,以前你没法把满月拍成新鲜出炉的照片和视频,然后满世界发送。就连体验也似乎已属于一个旧时代了。如果你写“他俩坐着阅读,几个小时没说话也没动”,读者难免会奇怪,觉得这种无聊事一定是发生在过去,这两人是中老年人,这场景是发生在电视、网络、智能手机和iPad出现之前,那时候人们还不会手中有活就时不时站起来干别的,而这...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