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时首次推出长安画派专题(组图)2013-05-10
特别推荐艺术先锋人物:康爱君(组图)2020-11-24
【艺术简历】康康,北京人。毕业于陕西省宝鸡文理学院艺术系,从事美术教育工作。先后数年在中央美术学院进修,作品多次参加展览并被收藏。现为职业画家。《松溪草堂》 68×68cm清逸优雅,淳真质朴的丹青使者文/钟锦锋十年前有幸认识康老师,她的画作多数是深入新疆、内蒙古、山西、安徽、河南、山东等地的写生画,虽然创作环境非常艰苦,但其画风纯朴自然,传神生动,有极强的感染力和生命力。我尤为欣赏的是她以花为题材的作品,让人感觉清新、高雅、静谧,百看不厌。人如其画,画如其人,她像百合花一样清香扑鼻,大胆怒放。像水仙花一样婀娜美丽,敢为敢当。像玫瑰花一样大方洁净,又有吉庆祥和的韵味。像丁香花一样踏实谦逊,勤奋上...
“新岁新气象.山河新篇章书画艺术作品展”举办成功(组图)2021-01-15
2021年1月2日,由中国华夏万里行书画家协会举办的“新岁新气象.山河新篇章书画艺术作品展”在天津书画艺术馆成功举办。入展书画家及作品:冯国作品《云横秦岭风梳月》吴庆展作品《厚德载物》张建民作品《黄山道中》林斯民作品《宁静致远》袁泉作品《追梦航天》王太合作品《家和万事兴》刘万松作品《富贵有余》彭方计作品《岳阳楼记》王志勇作品《鸿运当头》刘朗辰作品《沁园春•雪》杨俊作品《青城山五龙沟》李丽丽作品《光明地之八》张圣强作品《莲雨荷花满院香》何如发作品《远眺北海》王凯作品《宁静港湾》卢卫作品《逝去的夏日》杨广杰作品《竹间路》肖菼先作品《出海》张靖一作品《英姿》孙凯作品《必胜》姜国辉作品《采菊东篱下》崔...
只有中天月影孤——侯立远山中杂记(图)2023-07-10
壬寅盛夏,于秦岭山中避疫亦避暑,途中偶得嘉庆版元人诗集,读之似有清风徐来,难以释怀。每当捧读线装书时,自有一缕书香弥漫于胸,此中况味,惟心欢喜。耳目聪明一丈夫飞行八极隘寰区剑吹白雪妖邪灭袖拂春风槁朽苏气似酒酣双国士情如花拥万天姝如今一去无消息只有中天月影孤(虞集)元人诗文,独偏爱虞集,因其笔下常有道家缥缈冲然意趣。尤其在新冠重疫之时,每念"剑吹白雪妖邪灭,袖拂春风槁朽苏"句,使人五毒不惧,气血充盈,与我心有戚戚焉。初识虞集,是1993年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宋元尺牍》展,有他的几通信札,其字清明蕴藉,深得晋人意味,从此我记住了虞集的名字。他曾与赵孟頫同在翰林院共事,书法深受赵的影响。明...
王的盛宴:漫谈西南青铜礼乐文化(组图)2019-02-11
展览开幕场景“王的盛宴——见证《史记》中的大西南”展览正在贵州省博物馆举行,以七个单元分别介绍了蜀、巴、滇、夜郎、百越五种文化。展览体现了西南最高等级青铜礼乐文物研究的最新水平,可从学术角度进行品读。对普通观众而言,展览集聚了西南14家文博机构的馆藏青铜重器,是一个令人大开眼界的精品文物展。近日,由贵州省博物馆等西南十余家文博机构共同举办的“王的盛宴——见证《史记》中的大西南”展在贵州省博物馆开幕(展期至2019年5月3日)。展览的主标题《王的盛宴》一方面从考古学角度展现了商周秦汉时期西南各文化最高等级的青铜礼乐文物,另一方面寓意了贵州省博物馆在2019年己亥猪年新春为观众奉上的文化盛宴,而展...
抗美援朝美军公认最牛的九个解放军军长(组图)2013-10-15
走进当代著名画家贺伟国艺术创作(组图)2018-02-10
【艺术简介】贺伟国字逊之,号繁荫,当代著名山水画家、中国美协会员、诗人、书法家从艺五十余载。祖籍湖北蒲圻(今属湖南临湘),1943年生于北京诗画世家,曾伯祖父贺寿慈为清工部尚书,书法家,祖父贺良朴(履之)为近代中国画名家,是近代美术史上重要画家。幼承家训,嗜爱丹青、家学渊源,五十年代末拜师秦仲文、惠孝同研习山水画。主工山水画,兼善书法、诗词、篆刻,追求诗书画三绝的艺术境界。是一位诗、书、画印兼备的艺术家。_ueditor_page_break_tag_《漓江春晓》120×245cm几十年来对艺术的执着,使其痴心不改,心醉丹青,辛勤耕耘,锲而不舍。早年临摹大量历代名家作品,学习传统技法,打下深厚...
北京冬奥情-全国著名书法篆刻家邀请展云展(二)2021-12-27
【 序 】一 起 向 未 来北京冬奥会不仅是一场展现冬季运动激情与魅力的盛会,也是彰显千年中华文脉底蕴,向世界展示中国传统艺术风采,发挥艺术力量,书篆体育精神,共绘中国体育文化的盛事!自2020年全世界爆发新冠疫情,在艰难抗疫时刻,中国政府排除万难、万众一心如期举办“北京冬奥会”这一世界体育盛会,彰显大国责任和担当。回顾近百年新民主革命和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在每一个阶段,艺术家们从未缺席,他们担起艺术责任。为助力北京冬奥会,由北京市海淀区文化和旅游局、北京海淀美术馆、中国书画家联谊会、京派书法研究会主办,北京海淀美术馆、北京稻香湖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承办的“北京冬奥情-全国著...
作为北京龙脉的昆仑山和永定河,就知道北京为什么会被选做都城了...2021-01-15
昆仑山是一个神秘的地方,很多神话故事中记载昆仑通地府,它所在的西北方既是天门又是鬼门,天门管生,鬼门管死,所以昆仑山是一座生死之山。那么,我们就可以弄清楚,为什么紫禁城西北角楼外要建团城、内要建城隍庙?为什么帝王的阳宅、阴宅要处于同一条龙脉上?原来与西北方昆仑山主生死有着渊源的关系。从“万山之祖”昆仑山下来有中国三大干龙:北龙是阿尔金山、祁连山、贺兰山、阴山、燕山、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等;中龙是巴颜喀拉山、岷山、大巴山、巫山、秦岭、大别山等;南龙是唐古拉山、宁静山、横断山、云贵高原的大娄山、南岭、武夷山等。在三大干龙中,北龙结龙是最佳的,这是公论,北京就是北龙结龙。中国风水大势,是西起昆...
玉兔迎春 丹青贺岁——著名画家李敏作品欣赏(组图)2023-01-13
【艺术简历】李敏,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西安市美协副主席、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访问学者、中央美术学院工笔重彩研究室研究员、西安中国画院专职画家、陕西新工笔画院院长、陕西省文史馆研究员。作品多次被选送参加国内外画展,获得多次奖项并被收藏。先后在重庆、南宁、西安、广州、深圳、乌鲁木齐等地举办个人画展。出版有《国画家李敏》、《新工笔画技法梅花、荷花》、《李敏现代工笔画集》、《李敏新工笔画》、《中国画廊推介画家精品·李敏》、《中国画名家精品萃编》、《陕西文化与经济李敏专刊》等。 王西京:中青年画家要拥有自己的风格和境界——观李敏国画作品 作为中青代的女...
天地玄黄,金墨无界——李志松在古今中西之间构建永恒(图)2022-04-25
胸怀千秋伟业,恰是百年风华,与奥林匹克一路去同行,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到2014年南京青奥会,再到2022年的北京冬奥会与2023年的中国奥艺会,中国与奥林匹克的四次“约定”,充分彰显了奥运会坚定的参与者、奥运会精神积极的践行者的大国担当。百年余来,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历经风雨,砥砺前行。在全球疫情共克时艰的当下,艺术文化越发成为跨越国界的重要纽带。在北京冬奥会之际,期待着更多艺术家携起手来,百花齐放,举起象征团结与希望的火炬,为中国文化写下一页又一页华彩篇章。李志松,出生于安徽省定远县,中国廉政法制研究会清风书画院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国务院特聘国礼书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
“秦风鲁韵”亓均 郑平海国画展在济南岱宗艺术空间举行(组图)...2015-11-04
来自两岳的山水画家亓均·郑平海作品亮相泉城2015年10月25日,由山东出版集团、山东齐鲁美术研究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高研班主办,岱宗艺术空间、中国泰山书画家协会承办,齐鲁晚报书画院、泰山传统文化研究院协办的“秦风鲁韵”亓均·郑平海国画展在山东济南岱宗艺术空间成功举行。此次参展的两位青年艺术家亓均先生、郑平海先生,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书画高研班助教,北京龙脉家园中国书画研究院专职画家。他们胸怀两岳、浸山染水、丘古壑今,都致力于山水画题材艺术创作。画展现场亓均,泰山人,其作品一直致力于创作以泰山为题材的山水画,其绘画厚重沉稳,画中山脉具有巍然压顶之势,注意刻画把泰山庄严静穆的神态,雄浑厚重的气势,...
崔见中国画:游动笔墨构建的东方风景(组图)2013-12-09
崔见在开幕式中致辞 12月7日下午,由江苏省文化厅主办的“崔见中国画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拉开帷幕。本次展览展出了崔见近十年来创作的水墨风景画共计60余件。这些作品均为作者反映各地山川自然风貌的创作,其中包括描绘太行景色的《太行之旅》系列,描绘秦岭山川的《秦岭》系列,描绘蜀地风光的《川上日华》、《蜀江勝境》等多幅水墨作品。 崔见于1964年生于江苏台东,先后在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和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学习绘画,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作为一名专业山水画家,崔见拥有执着的艺术追求和创意锐气,他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开始从事现代水墨的研究与实践。崔见在水墨创作上追求新颖独特的表...
田添国画作品欣赏2010-08-04
田添,一九六零年生于北京西郊昆明湖畔柳浪庄,自幼受家庭熏陶,随祖父田世光及二叔田镛学习中国花鸟画。一九八零年至一九八三年受业于溥松窗、秦岭云、徐湛、刘炳森、金鸿钧等诸位先生,后又得何海霞、梁树年、俞致贞、白雪石、程振国等诸位先生指教,系统学习了中国山水、花鸟、人物及书法等科目。多年的潜心学习与临摹,加之自幼源于田园生活的积累,打下了较为成熟的笔墨基础及传统章法基础,使之对中国绘画有了较深的认识与理解。从小就有机会接触到来自全国各地的书画名家,对近现代中国画坛在人文背景上有着宽泛的了解。  ...
无所住——程大利先生作品选辑(组图)2022-10-20
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不住色声香味触法布施,不住于相布施。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摘自《金刚经》师心居壬寅笔谭程大利“学即不是,不学亦不可”此子瞻论书语,余可用以论画。不学何以入门?也有不学者,皆沦入江湖邪道。然则,学极易死,尝曰象宋人、象元人、象八大、象宾虹······象虽不易,然以象为终,艺术何为?夫画,若能集秦汉之沉雄,唐宋之中正,元明清之渊深,学尽百家,化而无痕,古今罕求也。故而,“学即不是,不学亦不可”乃至理矣。为学日益,其心日损——阅历愈广、学力愈深、技法愈圆,则诚朴之心愈微矣。盖经历富则易世故,学力深则犹移多,技法圆则失本真。惟修为可抵翳障,得见大光明。经历不失而世故尽弃,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