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代“传统派”艺术大家证明中国画的进步(组图)2017-08-30
潘天寿《记写雁荡山花图》(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片)裔萼今年适逢潘天寿诞辰120周年。包括于中国美术馆举办的大型学术展览、于北京人民大会堂举办的纪念座谈会等一系列纪念活动陆续在北京、杭州、宁海等地展开,回顾潘天寿先生的艺术贡献、文化贡献、教育贡献。在专家学者看来,以如此高规格的纪念活动来回望和纪念潘天寿这位“传统派”艺术大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传统派”曾经一度被视为保守甚至落后的代名词。事实上,传统并不意味着保守。以潘天寿以及吴昌硕、陈师曾、齐白石、黄宾虹等为代表的这一代自内求变的“传统派”,用杰出的艺术实践证明了中国画与时俱进的强大创造力,表明自己的文化自信心。今天,在全球化的语境下,这一代...
漆器:商战主角贸易宠儿(组图)2019-03-22
19世纪 红黑漆描金人物故事图梳妆盒2 陈家祠藏刻有“蕃禺”二字的漆奁 广州博物馆藏云纹漆盘 广州黄花岗 南越国墓出土清道光 黑漆描金开光绘亭塔山林扇 广东省博物馆藏割开漆树树皮,收集乳白的汁液,再经过日照、搅拌等一系列复杂的工艺流程,就成了“漆”。用这种天然涂料来防护和装饰家具,是古代中国人的独创发明,可以溯源到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到了17世纪,来自东方的漆器在西方市场上成了抢手货,天然漆营造出的光洁、润泽、醇厚的美感,和其他很多东方器物一样,被赋予了一种神秘而浪漫的想象。到广州去,买漆器回来,是众多远洋船长和大班们备忘录上的显要标注。它们是商战的主角,是贸易的宠儿。“安菲特利特号...
首届中国少数民族美术创作奖暨黄胄美术奖作品展入选作者名单2012-09-18
作为全国培养民族美术人才的最高学府,中央民族大学从国家文化发展战略需求出发,发挥少数民族美术学科实践教学和科研基地的优势,依托“985工程”建设成立了民族文化创新与文化产业发展研究基地,并设立了中国少数民族艺术创作中心。自2012年起本中心与黄胄美术基金会联合举办“中国少数民族美术创作奖”和“中国少数民族美术学术奖”,旨在通过该活动全面记录各民族美术家创作现状,为全国少数民族题材美术创作领域的美术家提供交流平台,并促进民族题材美术创作的繁荣和发展,扶持青年美术家的成长,推动新时期我国少数民族美术事业的发展。 一、主办:中...
周慧珺书法作品捐赠仪式暨周字缘文集出版首发式(组图)2023-04-06
捐赠仪式隆重举行4月4日,恰是人间四月天。上午10时,《周慧珺书法作品捐赠仪式暨周字缘文集出版首发式》在上海文庙大成殿广场举行。仪式由上海黄浦区文旅局党组副书记施毓明主持。出席活动的领导和嘉宾有:上海市黄浦区区委常委、宣传部长王玉峰;黄浦区文旅局局长许艳卿女士;上海文庙管理处主任刘栩;上海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李静女士;上海市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郑振华;周慧珺书法艺术基金会秘书长关山青女士;周艺社社长季恒泉;另有社会各界嘉宾约200余人。_ueditor_page_break_tag_仪式揭幕上海黄浦区文旅局党组副书记施毓明主持仪式。上海市黄浦区区委常委、宣传部长王玉峰(右)为李静授牌(捐赠证书)。...
常健君 沈玉萍教授应邀岀席新加坡元宵雅集(组图)2016-02-26
2016年2月23日,新加坡文艺界丙申元宵雅集在新加坡黑土地美术馆举行,新加坡美术总会会長梁振康、新加坡文化奖章得主林子平、前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篆刻班导师廖宝强、狮城书法篆刻会主席曾广纬、国际书法家协会副会长丘程光等著名书画家,新加坡黑土地美术馆馆长黄银田、著名美术设计师常丽娜、三变数国际文化传播创办人陈光億、中华传统工艺大师吕志远等社会名流参加了此次雅集活动,游学于新加坡的我国著名书画家常健君、沈玉萍教授应邀出席,活动由社会活动家、策展人丁国主持。_ueditor_page_break_tag_常健君教授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全国政协书画室成员、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荣誉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人...
“笔尖上的中国——美丽天津”火热启幕(组图)2015-08-12
美丽天津津湾广场的红屋顶建筑,是来自历史的回响;解放桥头高耸的塔楼,试图挑起城市的底蕴和内涵。这些元素将唤起艺术家们的创作灵感,转而在笔尖上完成一次津沽大地精神脉络的传承。 活动现场8月8日,继2014年6月《”笔尖上的中国”第一季——七里海国家湿地公园》,2014年9月《“笔尖上的中国”第二季——中国国家画院盘龙谷写生基地》后,《”笔尖上的中国”第三季——美丽天津》,暨中国美术家采风写生之旅&巡展的启动仪式在这里举行。而本次采风写生活动,参与画家、时间跨度等相比前二季,均有大幅度的提升。_ueditor_page_break_tag_原天津画院副院长郭凤祥致辞 天...
文博会观澜湖艺工场分会场 国匠荣耀论坛盛大开幕(组图)2021-09-27
几千年来,传统手工艺产品始终是代表中华民族的一大特色产业。传统工艺品既是生活日用品,又是文化艺术品,与大众生活息息相关。其经历了生存到生活,再到生产;从民间到庙堂,再到当下的回归社会,服务大众,改变生活。而对手工艺人的称谓,从旧时候的“九佬十八匠”到如今令人敬慕的国匠名师;中国传统手工艺制作也随着历史长河,历经上千年的积淀与传承,从复兴到蓬勃,再到当下备受瞩目的“国潮”。在传承人、手艺人、管理者、研究者、推广者、爱好者等的助推下,这些闪烁着睿智光芒的手工艺文化,正悄无声息地融入到我们的生活和内心。_ueditor_page_break_tag_2021年9月25日,由中国艺术研究院工艺美术研究...
民国时期国画与西画的竞争与冲突2012-11-15
张丕振的“三鸦图”。这位极有才华、前途无量的新乡画家,却因战争中断了艺术生涯。 引子 京华美专的老师们各擅胜场,个个身手不凡:邱石冥笔法细致,设色艳丽,一笔蘸几样色,一下笔便丰富多彩;王惕画的牡丹、荷花、鱼、鸭极为动人,胸襟开阔,笔墨淋漓;于非多才多艺,书画篆刻皆佳,学谁像谁,模仿古画足以乱真,工笔花卉翎毛更是功力不凡;李苦禅的大写意笔墨雄阔、气势磅礴、自成风貌;齐白石的画用笔凝练,变化多端,墨色变化丰富,正所谓“一花一叶扫凡胎,墨海灵光五色开”,充满笔墨情趣。 这些老师中多有“画痴”,如李苦禅。李霞生印象中的李...
"好声音"梁博获胜 吴莫愁吉克隽逸分获亚季军(组图)2012-10-01
杨坤与爱徒金志文合唱图片来源:《中国好声音》官方微博 历经3个月的《中国好声音》30日晚间终于落下帷幕,整整四个小时的总决赛后,那英“小二班”成员梁博战胜吴莫愁,获得冠军。 金志文、吉克隽逸离场催泪 杨坤一言不发崩溃刘欢动情 今晚总决赛分为三轮,第一轮是四位学员金志文、吉克隽逸、吴莫愁和梁博,分别与自己的导师杨坤、刘欢、庾澄庆、那英合唱,然后四人再独立献唱一曲。 首轮比赛中,梁博用一曲《回来》让那英高呼“用90后的感觉唱出了80后的歌”,凭借这首歌,他成为现场观众短信投票票数最高的学员,获得最终PK的资格。另一边...
隽永醇厚!精美的楚国玉器(组图)2018-06-13
图一中国人使用玉已经有7000多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历史中,人们给玉赋予了许多美好的寓意。在长沙市博物馆的库房里,就收藏着数千件玉器,时间从战国时期一直到清末民初,其中尤以战国两汉时期最为精美,现择选数件战国玉佩介绍如下:璜形龙凤纹玉佩,1件,青玉质。通长15.5厘米,通高5.7厘米,重64.8克。1982年市文物工作队在长沙市黄泥坑东区统战指挥部2号墓发掘获得。玉佩为扁平半圆状,龙形璜作底,璜上雕琢两组相背而靠的龙凤纹。龙形璜体扁平呈圆弧状,正中上端有一圆形镂孔,当为穿系孔。两端刻成龙首状,边缘琢弦纹,内区阴刻减地谷纹。璜上雕琢两组相背而靠的龙凤纹,龙凤之间相互缠绕,凤首背贴于璜两端之龙首。...
《艺术财富》首届全国中国画名家邀请展在北京举行(组图)2015-09-18
开幕现场艺术是无国界的,在中国画的艺术的世界里,形神兼备意趣同存,此艺术瑰宝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更是世界不可缺的艺术财富。古今中外,名山大川花鸟虫鱼,俱风流人物皆是中国画画家书写的灵魂。在今天,在坦博艺苑 、浣溪纱画苑、北京明德书画院、北京翰墨静缘文化有限公司四家承办单位的积极配合支持下,2015年9月16日《艺术财富》首届全国中国画名家邀请展在炎黄艺术馆隆重开幕了。开幕现场开幕现场开幕现场参展画家有:张善平 姚治华 辛希孟 陈醉 刘曦林 杜大恺 易洪斌 崔培鲁 赵成民 甘长霖 张复兴 刘文进 刘克宁 吕绍福 梁文修 王玉山 崔晓东 满维起 王首麟 万鼎 老圃 邢少臣 胡宝利 颜宝臻 曾来德...
“笔尖上的中国——美丽天津”画家采风写生活动火热启幕(组图)...2015-08-13
美丽天津 津湾广场的红屋顶建筑,是来自历史的回响;解放桥头高耸的塔楼,试图挑起城市的底蕴和内涵。这些元素将唤起艺术家们的创作灵感,转而在笔尖上完成一次津沽大地精神脉络的传承。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活动现场 8月8日,继2014年6月《”笔尖上的中国”第一季——七里海国家湿地公园》,2014年9月《“笔尖上的中国”第二季——中国国家画院盘龙谷写生基 地》后,《”笔尖上的中国”第三季——美丽天津》,暨中国美术家采风写生之旅&巡展的启动仪式在这里举行。而本次采风写生活动,参与画家、时间跨 度等相比前二季,均有大幅度的提升。_uedito...
传奇古籍玄览堂珍籍亮相南京2012-10-19
南京人又有眼福了。继过云楼藏书预展后,又一批“传奇古籍”亮相。昨天,国家图书馆、南京图书馆、台湾汉学研究中心各自收藏的“玄览堂珍籍”在南京图书馆首次合璧展出,这是玄览堂丛书分散70多年后的首次聚首,一共展出53部珍贵古籍、信札、相关实物等等。这个展览,明年将在台湾展出。这些珍贵的古籍,向观众讲述了那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现代快报记者胡玉梅文 【聚会】 “分居”两岸三馆,70年后首相聚 这次展出的古籍、信札、复制件占据了好多书柜,把南图负一楼的学术报告厅几乎绕了一圈。这次展出的作品有“中枢以玄览&rd...
留住经典 再造精品2013-01-24
拍摄京剧经典传统大戏电影工程,是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为保存、传承优秀传统艺术而实施的抢救工程,也是留住经典、再造精品以遗后人的文化工程,意义重大,影响深远。这项宏伟的工程把京剧《龙凤呈祥》作为试点剧目的首选之一,应属优中选优,无疑会得到京剧界内外的普遍赞同和欢迎。 在数量众多、丰富多彩的京剧传统剧目中,《龙凤呈祥》是一出公认的经典名剧,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观赏性,而且历来以喜庆吉祥著称,多年来名家合作,深受观众的喜爱,久演不衰,中国京剧音配像精粹录制了460出名剧,其中从上个世纪50年代初到80年代中期的不同演员组合阵容的《龙凤呈祥》就有5个版本。近年来,每逢年节庆典,此剧更是成为必不可少的应...
品鉴战国玉器精品青玉行气铭饰(图)2016-01-08
战国青玉“行气铭”文饰 (原标题:青玉行气铭饰) 湖南长沙马王堆西汉墓的发掘,是20世纪70年代轰动国内外的考古发现。其中出土的帛画《导引图》,绘有44幅图像,每图均绘有一个运动姿态各异的人物图形。该图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气功(即导引)图谱。历史文物中,时代最早谈到行气者,则是天津博物馆所珍藏的“行气”铭玉杖首。“青玉行气铭饰”,高5.4厘米,外径3.4厘米,原为李鸿章的后代李公木所藏,现藏天津博物馆。早在30年代,曾被称之为《玉刀珌》,罗振玉将其命名为《剑珌》,闻一多将其命名为《玉珌铭》。新中国成立,郭沫若将其命名为《行气玉佩铭》,而这个名称在后来的气功界较为流行。而陈邦怀将其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