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搜索:苏高礼  

 

  • (组图)你可能不知道的中国奢侈品牌2013-09-05

    当国人还在为香奈儿、LV、巴宝莉等欧美奢侈品牌着迷的时候,中国本土的奢侈品牌却成为今年时尚界的一个全球话题。

  • 天地玄黄 金墨无界——年度人物方竹平特别报道(图)2021-12-30

    方竹平,1956年生,祖籍湖北,中共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国礼艺术大师,韩中文化友好促进会名誉会长,中国艺术家收藏协会名誉副主席,北京当代环球书画院副院长,人民艺术家书画院理事,江西省作家协会会员。被人民美术网、最美人民美术家评委会授予“中国文化奥运传播大使”荣誉称号。2018年12月,央视综艺频道拍摄制作了新闻专题片《逆境中奋起的书法名家方竹平》,经央视管理部门严格审核通过,该专题片已在网上发布。该新闻专题片报道了方竹平在妻久病二十六年生活不能自理漫长艰辛的岁月,一边悉心照料病妻,一边咬紧牙关,争分夺秒,追梦不息,终于在书法、文学、音乐领域均取得了不凡成就的事迹。 2016年,...

  • 国宝的形成:台北故宫精品展(组图)2017-11-28

    宋人《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台北故宫博物院正在举办“国宝的形成——书画菁华特展”,展出历代书画精品45件,其中包括国宝级书画34件。据介绍,擘画“国宝的形成”特展,主办方希望通过书画菁华的展览和诠释,向海峡两岸的观众推介古物分级制度的宗旨与成果。这次特展的展品包括国宝级书画34件、重要古物11件,其中有东晋王羲之(303—361),唐代韩幹(8世纪),以及宋代燕文贵(967—1044)、文同(1018—1079)、徽宗赵佶(1082—1135)、高宗赵构(1107—1187)、陆游(1125—1210)、朱熹(1130—1200)、苏汉臣(12世纪)、牟益(1178—?),元代高克恭(1248—...

  • 中国古代风俗画:默默无闻又鲜活传神地书写着美术史(组图)2022-10-20

    明周臣《夏畦时泽图》页局部正于故宫博物院文华殿举办的“众生百态——故宫博物院藏历代人物画特展”备受瞩目,这是继中国国家博物馆“容耀丹青——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明清肖像画展”结束后又一个人物画大展。相较此前人物画大展所聚焦的正襟危坐、仪态端庄的肖像画或是寄情山水、诗文相和的文人行乐图,此次展览呈现的“众生百态”皆为隶属于人物画之下的风俗画,洋溢着民间烟火气,显然于观众而言亲切了不少。就艺术特点而言,风俗画描绘的人物身份更为多元,表现方式更为多样,视角更加宏观,题材更加广泛。其记录的生活、劳作场景或是时令、节气画面等,无不生动传神,别有逸趣,在艺术价值之外还衍生出不容忽视的社会历史价值。——编者_ue...

  • 清初徽商艺术收藏与画家生存状态略考(组图)2017-09-06

    徽商对艺术的赞助与收藏算得上艺术收藏史上较为瞩目的一页,一方面反映出徽商在文化品味上的追求,另一方面也足以晓见徽商的整体经济实力。在明末至清中叶的时代经济背景中,因艺术经济的日趋开放,以售卖作品为生的画家也逐渐增多,通过考察其生存状态,从而更为全面窥探徽商在艺术收藏与消费中的强势地位。徽州的地理优势为从商提供了便利,“本府万山中,不可舟车,田地少,户口多,土产微,贡赋薄,以取足于目前日用观之则富郡,一遇小灾及大役则大窘”。徽州文人汪道昆则有诗:“新都故为瘠土,岩谷数倍土田,无陂池泽薮之饶,惟水庸为牺牺,即力田终岁,赢得几何。”面对粮食作物的贫瘠,田地的耕作自然不能满足徽州地区的自足。然便利的水...

  • 莫言领衔众多优秀候选者荣膺2012年度三农人物奖(组图)2013-01-21

      1月20日,由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主办,CCTV-7《聚焦三农》栏目协办的“中国农业银行杯2012年度CCTV三农人物颁奖典礼”隆重举行。 本届三农人物推介活动已经是第八次成功举办,共产生了年度三农人物、奉献奖、公益奖、创新奖等13座三农人物奖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领衔来自三农领域的优秀代表分别获得了这13项殊荣。 荣膺“2012年度三农人物”的还有:河南省开封县电影公司的总经理郭建华;江苏省灌南县驻杭流动党组织的创办者、邵中国;四川得益绿色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杜诚斌;内蒙古东达蒙古王集团董事...

  • 林风眠晚年的两次日本个展 有哪些令人费解之处(组图)2020-06-04

    林风眠一生中,在日本举办过两次个展。两次个展之间相隔只有四年,并且都在生命的最后五年,应该说是林风眠晚年十分重要的艺术活动,而在传记与年谱上,或被忽略,或仅几笔带过,研究领域中也极少涉及。为此,笔者数次专程赴日,踏访现场,调阅资料,请教知情者,填补了两次画展的一些空白,对林风眠经历与创作的研究,或许可以多把钥匙。林风眠与日本的渊源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三十年代。1930年暑期,应日本外务省文化事业部之邀请,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校长林风眠率团赴日本考察高等艺术教育,举办了国立西湖艺展。林风眠的水墨画《海鸟》还被东京《美术画报》彩色版刊出。当时还初遇了横山大观、石井柏亭等日本著名艺术家。据担任展览会干事...

  • 红毯被恶搞珠宝被偷窃 戛纳电影节外围趣闻真不少(组图)2016-05-11

    这几天我们一直在说戛纳红毯上美若天仙的谁谁谁,也说了一些戛纳电影节上不得不服的硬规矩。感觉亦正亦邪还是有点不爽,那么今天我们就索性八卦一回,八一八戛纳电影节上那些有点尴尬、有点搞笑的趣闻吧。戛纳红毯被谁“调戏”了恶搞达人钻女星裙底Vitalii Sediuk被保安拖走Vitalii Sediuk钻进亚美莉卡-费雷拉的白裙子里首先我们还是把目光锁定在红毯吧,据说戛纳电影节的红毯也是短的惊人,60米左右的长度这让那些费尽心力挤进来的姑娘们情何以堪,还没过足瘾就已经走到了事业的尽头也是心在滴血。可有人恰恰就是利用了这六十米,给后人留下了60年都仍需回味的笑柄。一位名叫Vitalii Sediuk的乌...

  • 英国女王佩戴过的每一件珠宝 都美到令人窒息(组图)2017-03-06

    2月6日,伊丽莎白女王二世迎来了她执政生涯的第65年,她本人收藏的珠宝可谓是珠宝界的传奇,让我们一起揭开这些珠宝的神秘面纱,看看如数家珍的王室珠宝究竟长啥样。2月6日,是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登基65周年(也成为“蓝宝石禧”Sapphire Jubilee)的日子,为庆祝这一天的到来,英王室发布了一张从未曝光的女王肖像照,照片中女王身穿蓝色刺绣镶嵌串珠礼服搭配蓝宝石项链和耳环,眼神坚毅,超长待机果然非同凡响。据说这张照片是在2014年,女王配合政府的宣传活动时,由英国著名摄影师贝利拍摄的。_ueditor_page_break_tag_照片中,女王所佩戴的蓝宝石耳环与项链是他的父亲乔治六世送给她的...

  • 佛教艺术品收藏的四大谜团(图)2010-04-06

    资料图      近年来,随着佛教圣地旅游市场的逐步放开和一些以佛教题材为主的艺术品逐步流入内地市场,无形之中刺激了人们对佛教艺术品收藏的兴趣和热情,学术界的研究活动和文博机构的展览宣传无疑也对佛教艺术品市场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现在只要随便在古玩城或者收藏市场转转,就会发现佛教题材的艺术品,如佛珠、唐卡、佛像等比比皆是。 佛像高端收藏热浪不退 佛教题材艺术品,特别是佛像的高端收藏一浪高于一浪,纵观近三年佛教题材拍卖会的情况来看,2006年香港苏富比秋拍会“佛光普照——重要明初鎏金铜佛收藏”专拍...

  • 匡时春拍:晚清碑学五大家(组图)2017-05-16

    书法自清末以来的发展,可谓名家辈出,豪杰竞起,俨然成为我国书法史上一大高峰。究其原委,一曰“变”,二曰“通”。所谓“变”者,即有时势之变,亦有碑帖之变,二者由二而一。清末以来,国家积弱,民生凋敝,实为“两千年来未有之变局”。当时的学者,或求于邃古之文史,或吸收外来之思潮,力求开辟出一个全新的格局。而所谓“通”,则需归功于民国以来政治和思想上的包容性和多元化。不同的审美可以共同存在,新与旧、中与洋或则取长补短,或则相争不让,所以艺术园地里便有一种百花齐发的生态。晚清碑学五家:沈曾植、吴昌硕、康有为、赵之谦、何绍基在书法方面,作为官方正统审美的帖学一路,从乾嘉以来已经为许多金石学者所诟病,到了清末...

  • 青铜重器入藏上博:为市场增加新看点(图)2013-09-02

      在近年来的艺术品拍卖市场上,书画、瓷器、玉器成为了藏家关注的主要品种,但是对于青铜器,虽然自古以来就是被公认为顶级藏品,但是其中的水太“深”,因而很难被人们所关注,但是随着近日一件重器入藏上博,加上在今年的秋拍中,已经露面的一系列名家珍藏,青铜器无疑将再次被市场所关注。 名家珍藏入藏上博 近日,上海博物馆斥巨资收购的一件传世青铜重器与公众见面。上海博物馆素以青铜器收藏和研究名重海内,这件国宝重返故土,为上博的古代青铜器陈列又增添了一个崭新的亮点。 这件曾经被坂本五郎旧藏的方卣被业界认为是“骨灰级”的珍品。曾供职上海博...

  • 《美的历程》选读|李泽厚:苏轼的意义(组图)2021-11-05

    当代中国思想家李泽厚于当地时间11月2日在美国科罗拉多去世,享年91岁。本文选摘自《美的历程》,本书是中国美学的经典之作。苏轼作为诗、文、书、画无所不能而又异常聪明敏锐的文艺全才,是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文人们最亲切喜爱的对象。其实,苏的文艺成就本身并不算太高,比起屈、陶、李、杜,要逊色一筹。画的真迹不可复见,就其他说,则字不如诗文,诗文不如词,词的数量也并不算多。然而他在中国文艺史上却有巨大影响,是美学史中重要人物,道理在哪里呢?我认为,他的典型意义正在于,他是地主士大夫矛盾心情最早的鲜明人格化身。他把中晚唐开其端的进取与退隐的矛盾双重心理发展到一个新的质变点。北宋苏轼  《治平帖》(局...

  • 古代风俗画:默默无闻又鲜活传神地书写着美术史(组图)2022-10-25

    北宋王居正绘《纺车图》表现农家劳作纺纱的情形。图绘一位老妪弓腰驼背,站立纺线,通过两条线与之连接的是画面另一侧的纺车,车右侧有一女子一边要纺车一边怀抱婴孩哺乳,其身后有一幼儿在戏蟾,还有一只黑狗在回首狂吠。正于故宫博物院文华殿举办的“众生百态——故宫博物院藏历代人物画特展”备受瞩目,这是继中国国家博物馆“容耀丹青——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明清肖像画展”结束后又一个人物画大展。相较此前人物画大展所聚焦的正襟危坐、仪态端庄的肖像画或是寄情山水、诗文相和的文人行乐图,此次展览呈现的“众生百态”皆为隶属于人物画之下的风俗画,洋溢着民间烟火气,显然于观众而言亲切了不少。就艺术特点而言,风俗画描绘的人物身份更为...

  • 岁朝图里的“年味”(图)2022-01-17

    李士达《岁朝村庆图》岁朝指阴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旦。古代的文人画家多以“岁朝图”为名,描绘各地过年的风土民情。明代画家李士达的《岁朝村庆图》(见图)描绘的是山村浓浓的年味。这件画作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纸本设色,纵132.9、横64厘米。画面充满欢快喜庆、吉祥如意的热闹景象。李士达,字通甫,号仰槐,江苏苏州人。明万历二年(1574)进士,工画人物、山水。他的画常借作品表达对现实的不满,或描绘文人高士的闲适、放达、逍遥自在的生活,也作佛道鬼神画,并有一定数量的风俗画。《岁朝村庆图》作于万历四十六年(1618),画面线条流畅,轮廓浑圆,造型极富特色。整幅画以山水为背景,远处山岭起伏、碧水涟漪,近处...



人民收藏

鉴藏